阳光透过殿外的雕花窗棂,洒在紫禁城养心殿的明黄色地砖上,勾勒出一片片斑驳光影。殿内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气味。
“臣左宗棠,叩见皇上,太后。” 左宗棠身着一袭官服,微微躬身,双手抱拳,语气沉稳有力,在大殿中央跪下,额头轻轻触地。他花白的头发下是一张刚毅的脸庞,虽年岁渐长,但双目仍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凛然之气。
“平身吧。” 慈禧太后端坐在宝座上,身着华丽的朝服,凤冠霞帔,面容端庄威严,看着丹陛下的左宗棠,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身旁的同治皇帝,身着龙袍,年纪尚轻,面容略显稚嫩,但眼神中也透着几分庄重与好奇。
左宗棠不敢直视,他恭敬起身,束手而立等着皇上和太后垂询。
“嘉应州的差事办得怎样了?”慈禧太后的声音从上面传来。
左宗棠立刻躬身回应:“回太后,臣奉旨前往嘉应州剿灭了残余的发逆。在臣的指挥下,我军大败李世贤、汪海洋等贼首所率领的叛军,将其部众击溃于嘉应州城下,贼首李世贤,汪海洋被击毙,贼拟黄矮子者率残部逃往广东与江西交界处,臣已派遣精兵追击,想必不久也会将其擒获。”左宗棠言辞间透着一股自信与坚定,他的目光虽然始终低垂,但话语中的威严却让殿内众人感受到了这位名将的气势。
“嗯,剿匪有功,值得嘉奖。”慈禧太后微微点头,眸中闪过一丝满意。她身旁的同治皇帝听闻左宗棠战功赫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忍不住开口说道:“左爱卿,此次剿灭发逆,你立下大功,朕必将重重封赏。”
左宗棠连忙再次躬身:“臣不敢居功,此乃臣分内之事,皆仰仗皇上的天威与太后的英明决策。臣此次进京,除了向皇上和太后汇报战情,还有一事相商。”他目光微抬,直视慈禧太后,语气中透着一丝凝重。
“哦?”慈禧太后挑了挑眉,微微倾斜着身子,示意左宗棠继续说下去。“如今捻匪在中原地区流窜作乱,所到之处,百姓深受其害。数月前曾涤生也曾遣书提及,有发逆贼酋萧有和者,于豫南一带联合捻匪,纠集流民,蠢蠢欲动。据臣所知,此股捻匪与豫南一带流民勾结,已初现捻太联军之雏形,其势渐长,若不及早扼杀,恐成燎原之势。”左宗棠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在西北剿匪时,便留意到捻军的势头愈发凶猛,若不及早平定,恐将威胁到京师的安危。”
左宗棠微微一顿,继续说道,“臣虽已呈上奏折,但捻军乃心腹大患,臣斗胆请命,愿率军前往中原,与捻军决一死战,以保我大清疆土和百姓安宁。”
殿内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皆被左宗棠的豪迈气魄所震撼。慈禧太后目光深邃,微蹙着眉头思考片刻后,缓缓开口:“左卿,你剿灭太平军余部有功,此次平捻之事,朕自会慎重考虑。但中原局势复杂,捻军狡猾多端,你可要有万全之策。”
同治皇帝也急忙点点头:“左爱卿,你且先将奏折呈上,待朕与太后商议后再作定夺。”
左宗棠恭敬应声,从怀中取出奏折,双手呈上。任由宫里的大太监从他手中取走奏折。
又听上面传来声音“跪安吧。”
左宗棠听到连忙施礼如仪,得到准许后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养心殿。
许是皇上和太后商议,觉得事态紧急。当日,左宗棠便接到上旨,着其:追剿豫地长毛捻匪余孽。
左宗棠接到上旨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往豫南赶去。与此同时,他也飞鸽传书给刘典,命其整饬兵马,备足粮草,做好迎战捻太联军的充分准备。
当左宗棠风尘仆仆地抵达豫南大营时,刘典早已率众将列队等候在辕门外。左宗棠下马后,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帐,刘典连忙迎上前去,行礼道:“卑职恭候大人多时了。”
左宗棠点了点头,环视一周帐内的众将,语气严肃地说道:“捻太联军来势汹汹,我等责任重大,当务之急是制定出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务必将其歼灭于豫南之地。”众将齐声应诺。
就在左宗棠紧锣密鼓地部署作战事宜时,一道消息从京城传来,朝廷命曾国藩和李鸿章也参与此次对捻太联军的围剿行动。左宗棠得知后,不禁皱了皱眉,他深知曾国藩和李鸿章皆是当世名将,各怀韬略,此次联合作战,三人之间既要紧密配合,又难免会有意见分歧。
曾国藩接到旨意后,在江宁官署内与幕僚商议如何应对。他手捋长须,沉吟片刻后说道:“捻太联军如今声势浩大,非比寻常,此次围剿绝非易事。朝廷令我等为左季高筹措粮草,你们怎么看?”
师爷李瀚章轻捋胡须,面色凝重:“大帅,依我看,朝廷此举用意甚深。左宗棠剿捻,朝廷命您筹粮,明面上是信任,实则暗藏玄机。”
曾国藩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大帅功高震主,朝中满臣多有忌惮。如今命您筹粮,事出反常。本来左宗棠入豫助剿,豫地应该提供钱粮,此为就近取用方便调动,您虽为两江总督确无调动豫地钱粮的职权,朝廷此举实在是进一步削弱您的财力。”李瀚章直言不讳,“朝廷既要借助汉臣之力平叛,又深恐汉臣势大难制,此乃又用又防之策。”
一旁的幕僚赵烈文也接过话头:“李师爷所言极是。捻太联军为患,朝廷需楚、淮诸军合力剿灭,但又担心大帅与左宗棠联手,势力过盛。让大帅筹粮,看似支应左军,实则牵制,免得我们汉臣在军中势力坐大。”
曾国藩目光微沉,思忖片刻后缓缓说道:“朝廷疑忌汉臣,此为历代通病。如今剿捻要紧,先按旨行事。粮草之事,务必办妥,不能误了军情。诸位小心办差,即刻着手筹措,要让左季高无后顾之忧。至于朝堂之事,自有分寸。”
众幕僚齐声应诺。李瀚章又道:“大帅,筹粮时可多与地方官绅联络,既保粮草充足,又可借此稳住朝中舆论,表明督师始终以朝廷马首是瞻。”
曾国藩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就依李师爷所言。”
于是,曾国藩一面着手筹粮,一面暗中观察朝局动向。他知道满清贵族对自己和左宗棠等汉臣忌惮颇深,此次筹粮看似简单,实则是朝廷的又一次试探和牵制,但为了剿捻大计,唯有先应下,待剿捻成功后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