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头,目光清澈地看着宁安:“这江山,是父皇带着无数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将来由谁来坐,是父皇的决断,也是天命。”
“大哥只希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兄弟之间,都不要生出嫌隙。这皇家…亲情本就难得,大哥不想因为那个位置,丢了这份骨肉之情。你明白吗?”
宁安听着大哥掏心窝子的话,看着他那双和自己有几分相似、却更加沉静包容的眼睛,心中的那点别扭和隔阂似乎消融了一些。
他低下头,用靴子蹭着地上的石子,闷闷地说:“大哥…我…我没想跟你争什么太子之位…”
“嗯?”宁远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宁安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属于少年人最纯粹的向往:“那个位置…有什么意思?整天坐在大殿里,看着一堆老头子吵架,批阅那些永远看不完的奏章!闷也闷死了!”
他挥舞了一下拳头,语气变得兴奋起来:“我想学武!想像杨再兴将军那样,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想像许褚将军那样,护卫在父皇身边,无人能敌!或者…或者像岳飞元帅、韩信元帅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带领千军万马,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那才叫痛快!才是我宁安想过的日子!”
他的话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渴望和热血,听得宁远微微一怔,随即哑然失笑。原来自己这个弟弟,心思根本不在那金銮殿上,而是向往着更广阔的沙场!
“原来如此…”宁远笑着摇摇头,“安弟志在疆场,是好事。我大夏以武立国,正需要你这样的虎将。不过,习武带兵,可不是光靠一腔热血。要吃得苦,更要懂得用脑子。”
“你若有心,大哥找机会跟父皇说说,让你去军中历练如何?跟在杨将军或者许将军身边,从基层做起?”
“真的?!”宁安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地抓住宁远的手臂,“大哥!你…你肯帮我跟父皇说?太好了!只要能让我去打仗,让我从小兵做起都行!”
看着弟弟发自内心的喜悦,宁远心中也涌起一阵暖流。他用力点点头:“嗯,大哥答应你。不过,这事急不得,也要看父皇的意思。你先安心读书习武,把基础打牢。机会,总会有的。”
“谢谢大哥!”宁安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刚才那点尴尬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兄弟俩在凉亭里又聊了一会儿军中的趣事和武艺,气氛变得融洽起来。然而,他们都清楚,这份短暂的兄弟温情,在残酷的夺嫡大局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宁安那单纯的愿望,又岂能真正脱离他母亲为他编织的网?
长安,新科状元李儒府邸。
夜色深沉,书房内烛火摇曳。李儒坐在书案后,那张清瘦而带着几分阴鸷的脸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此刻的心情,如同这摇曳的烛火,飘忽不定,充满了焦虑和算计。
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文渊阁行走…何等清贵显耀的起点!然而,一脚踏入这长安官场,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步步惊心!
上任第一件事,按规矩去拜见了当朝丞相张居正。
在张府那间富丽堂皇却又透着威严的书房里,张居正态度温和,言语间充满了对“青年才俊”的欣赏和期许。
然而,那看似随意的闲聊中,却处处藏着机锋!张居正几次将话题引向朝局,引向两位皇子,言语间对安王殿下的“锐意进取”不吝赞赏。
更隐晦地提及霍贵妃娘娘的“贤德”与对人才的“爱惜”…那拉拢之意,如同蛛网般悄然撒下,意图将他网罗到霍贵妃的阵营中!
李儒是什么人?寒门出身,历经坎坷才爬到今天的位置,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的本能早已深入骨髓!
他岂会看不出其中的凶险?站队霍贵妃?固然可能一步登天,但更可能万劫不复!
太子名分早定,皇后稳居中宫,张良、岳飞等老臣明显支持太子!陛下虽然隐忍,但态度不明!此时贸然站队,一旦押错,便是粉身碎骨!
于是,面对张居正的试探,李儒使出了浑身解数。他言辞谦卑,态度恭谨,对张居正的“教诲”感激涕零,对安王殿下的“英姿”表示敬仰,对霍贵妃的“贤德”更是赞不绝口…
然而,当张居正言语间流露出更明确的“招揽”之意时,他便开始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大谈“为陛下尽忠”、“为社稷效力”之类的空话套话,始终不接那个关键的“站队”橄榄枝。
一场拜见下来,他后背的衣衫都湿透了,感觉比连考三天殿试还要累。
然而,还没等他喘口气,更大的“惊喜”来了!张良张大人,竟然也派人来请他了!
李儒几乎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踏入张良那间古朴雅致、充满书卷气的府邸。面对这位名满天下的谋圣、太子殿下的坚定支持者,李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张良的态度比张居正更加超然,言语也更加温和。
他勉励李儒好好为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功名,多为百姓做实事。
然而,在看似随意的谈话中,张良也“不经意”地提到了朝局的“稳定”与“传承”的重要性,提到了太子殿下“仁厚宽和”、“深肖陛下之风”。
更隐晦地提醒他,身为臣子,当“明辨是非”、“恪守本分”,勿要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更要懂得“顺应天命”、“拥戴正统”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张良是在告诫他,也是暗示他:太子之位已定,是铁打的江山!识相的,就该知道站在哪一边!
面对张良那双仿佛能洞悉人心的眼睛,李儒连玩虚与委蛇那一套的勇气都没有了!
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他慌忙离座,深深拜倒在地,声音都带着颤抖
“张…张大人教诲,下官…下官铭感五内!下官…下官寒门出身,蒙陛下天恩,得中状元,已是几世修来的福分!下官…下官只知一心一意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