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江南的梅雨,总带着一股子缠绵不绝的湿意,像是上天打翻了砚台,把青瓦白墙、绿柳碧波都晕染成了水墨长卷。乌篷船劈开浑浊的水面,激起细碎的涟漪,竹帘被细密的雨丝打湿,晕开一片片深褐的水痕。刘弘基站在船头,身披一件浆洗得有些发白的棕麻蓑衣,蓑衣的纤维间还残留着前几日山路的泥土气息。他年近六旬,鬓角早已染霜,眼角的皱纹如同刀刻一般深邃,那是沙场风霜与朝堂沉浮留下的印记。此刻,这位开唐老将没有披挂耀眼的明光铠,只在蓑衣下衬了件素色绢袍,腰间悬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横刀——那是当年随太宗皇帝征战天下时的旧物,刀刃虽已不如往日锋利,却依旧承载着赫赫战功与君臣情谊。

他望着两岸连绵起伏的稻田,眉头渐渐舒展。眼前的稻田阡陌纵横,嫩绿的稻苗长势喜人,齐刷刷地探出头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田埂上,几位农夫正披着蓑衣除草,腰间挂着的竹编水壶偶尔传来清脆的碰撞声。“去年遭了涝灾的地,如今都种上早稻了?”刘弘基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目光落在田埂边那些新修的排水渠上。

身旁的苏州别驾李敬之连忙躬身回话,他身着青色官袍,袖口被雨水打湿,贴在小臂上,显得有些狼狈,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回刘将军的话,托陛下和皇后娘娘的福,去年汛期过后,段志玄将军便派了三百名军中工匠南下,协助咱们疏浚河道、加固堤坝。那些工匠皆是百战之余,修堤筑坝的手艺精湛,短短三个月便完成了太湖周边三条主干渠的修缮,还新挖了十二条支渠,如今即便是再遇梅雨,也能快速排水,不至于淹了农田。”

李敬之顿了顿,又指着稻田继续说道:“皇后娘娘更是体恤民情,特意让人从岭南送来新培育的耐涝稻种,还派了农官亲自到田间指导耕种。您看这稻苗,根系粗壮,叶片肥厚,比往年的老品种耐旱耐涝得多。按农官的说法,这般长势,今年秋收每亩至少能增产三成,百姓们都说,这是陛下和娘娘带来的祥瑞呢。”

刘弘基缓缓点头,目光掠过田埂上农夫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想当年隋末乱世,江南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今不过十余载,在太宗皇帝的励精图治与皇后娘娘的贤德辅佐下,竟能重现这般五谷丰登、民安乐业的景象,实在来之不易。他转过身,迈步辅佐船舱。船舱内陈设简朴,一张方桌,两把木椅,桌上铺着一张油纸,摆放着几册厚厚的账册,还有一盏昏黄的油灯,灯芯跳动着微弱的光,驱散了些许湿冷。

刘弘基坐下,拿起一册账册细细翻看。这账册并非寻常的赋税账本,除了详细记录着苏州各州府的赋税额度、粮仓储量、户籍变动之外,还多了许多看似琐碎的条目——百姓的婚丧嫁娶、新生儿数量、私塾入学人数,甚至还有市集上各类商品的价格波动。这些都是他特意吩咐地方官补充记录的。“百姓日子过得踏实,才会安心成家立业,才会多生孩子。”刘弘基一边翻看,一边喃喃自语,手指在“新生儿数量”那一页轻轻敲击着,“人丁兴旺,田地才能有人耕种,赋税才能有来源,江山社稷才能稳固。这道理,陛下当年在太原起兵时便说过,如今总算是一步步实现了。”

账册上的字迹工整清秀,每一笔都记录得详实准确。刘弘基看到苏州城去年的新生儿数量比前年增加了近两百人,私塾入学的孩童也多了三十余人,心中更是欣慰。他又翻到赋税一页,见苏州今年的夏税已足额缴纳,且比去年多了一成,却并未收到百姓抱怨赋税繁重的奏报,便知这是百姓富足之后的自然增长,而非官府强征暴敛所致。

船行数日,终于抵达苏州城。乌篷船停靠在城外的码头时,已是辰时过半。李敬之早已派人提前通报了苏州府衙,府尹带着一众官员在码头等候,想要设宴为刘弘基接风洗尘。谁知刘弘基下了船,只对府尹等人略一点头,便说道:“不必铺张,本将此番前来,是为巡查民生,并非来享受的。府衙的宴席就免了,先带本将去市集走走。”

府尹等人不敢违抗,只得收起早已备好的礼盒,簇拥着刘弘基往苏州城内走去。苏州城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即便在梅雨时节,市集上依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绸缎庄、茶叶铺、酒肆、粮店一应俱全,幌子在雨中轻轻晃动,透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刘弘基放缓脚步,沿着街道缓缓前行,目光仔细观察着两旁的店铺和过往的行人。他看到路边的小吃摊前,几位孩童正围着摊主买桂花糕,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看到粮店的柜台前,一位老妇人买了两斗米,付钱时动作从容,并无窘迫之色;看到药铺门口,郎中正在为一位农夫诊脉,语气温和,耐心细致。

走到街角一家绸缎庄前,刘弘基忽然停下了脚步。只见绸缎庄门口,一个二十多岁的小贩正摆着摊位,摊位上挂着各色丝绸手帕、荷包、披肩,色彩艳丽,做工精巧。一位身着绫罗绸缎的妇人正在摊位前挑选,小贩正用一口流利的官话与妇人讨价还价,言辞得体,条理清晰,丝毫不见寻常小贩的局促与木讷。

“这手帕多少钱一方?”妇人拿起一块绣着莲花图案的丝绸手帕,轻声问道。

小贩连忙笑道:“夫人好眼光,这是咱们苏州最好的云锦织成的,手工刺绣,一方只要五文钱。您要是多买几块,小人给您算四文钱一方。”

“五文钱?倒是不贵。”妇人点点头,又拿起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个呢?”

“荷包是双面绣,工艺更复杂些,要八文钱一个。夫人若是手帕和荷包一起买,小人给您打个折,两样加起来十二文钱,您看如何?”小贩口齿伶俐,报价合理,既不漫天要价,也不卑躬屈膝。

刘弘基不由驻足,心中暗暗称奇。江南一带方言繁杂,寻常百姓大多只会说本地土话,能把官话说得如此流利的小贩,倒是少见。他打量着小贩,见他虽然衣着朴素,却干净整洁,脸上带着几分精明,更多的却是踏实肯干的诚恳。

小贩眼角余光瞥见刘弘基身上蓑衣下露出的半截将军甲,还有他身旁簇拥着的几位官员,心中顿时一惊,连忙停下与妇人的交谈,躬身行礼:“小人见过将军,见过各位大人。”

刘弘基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不必多礼,你继续做生意便是。本将只是好奇,你一个小贩,怎么能把官话说得这般流利?”

小贩站起身,脸上带着几分自豪地说道:“回将军的话,这都是托陛下的福。前两年,官府在城里开办了夜校,专门教百姓说官话、识汉字,小人每晚都去听课,学了一年多,自然就会了。”

“哦?夜校?”刘弘基来了兴致,追问道,“是谁提议开办的夜校?百姓们愿意去吗?”

“是皇后娘娘派来的女官提议的,”小贩连忙回道,“女官说,如今天下太平,商旅往来频繁,学会官话,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出门办事,都方便得多。官府还请了私塾先生来授课,分文不取,百姓们都乐意去。您看这市集上,不少小贩都会说几句官话,就是从夜校学来的。”

小贩顿了顿,又笑着说道:“将军是来巡查的吧?咱们这苏州现在可好了!陛下减免了赋税,商路畅通,路也修宽了,来往的客商越来越多,连西域的商人都来买咱们的丝绸呢!小人这摊位上的丝绸,上个月就卖给了一个西域商人,赚了不少钱。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小人打算明年攒够了钱,就开一家自己的绸缎铺!”

刘弘基听着小贩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又与小贩聊了几句,询问了丝绸的进价、售价,以及市集上的物价情况,小贩都一一如实回答。临走时,刘弘基特意买了一方莲花手帕,递给身旁的李敬之,说道:“这丝绸做工精细,价格公道,可见苏州的商业确实繁荣,百姓的生计也有着落了。”

离开市集后,刘弘基又去了城郊的私塾、粮仓、堤坝等地巡查。他走进私塾,看到数十名孩童正朗朗读书,稚嫩的声音在雨中回荡;他查看粮仓,见仓廪充实,粮食储存得当,并无霉变之象;他登上堤坝,看到新修的堤坝高大坚固,堤岸上种满了杨柳,既能固土,又能美化环境。一路走来,他没有听到一句抱怨,看到的都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傍晚时分,刘弘基回到驿站。驿站的房间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窗外便是潺潺的流水声。他让人打来热水,洗去一身的疲惫与尘土,然后坐在桌前,点燃油灯,拿出笔墨纸砚,开始给李世民写密信。

油灯的光昏黄而温暖,映照在刘弘基的脸上。他握着毛笔,手腕沉稳,一笔一划地写下所见所闻,没有丝毫修饰,也没有说一句旅途的辛苦,只把看到的稻穗长度、丝绸价格、孩童入学的人数、粮仓的储量、堤坝的状况一一如实记录下来。他写道:“苏州一带,梅雨时节,稻田长势喜人,耐涝稻种成效显着,预计秋收每亩增产三成;市集繁荣,丝绸、茶叶等商品琳琅满目,物价稳定,百姓购买力旺盛;私塾入学孩童较去年增加三十余人,夜校普及,百姓多能说官话、识汉字;堤坝坚固,河道畅通,无洪涝之虞;赋税足额缴纳,百姓无怨言,西域客商往来频繁,商路畅通……”

写完这些,刘弘基停顿了片刻,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嘴角露出一抹微笑,又添了一句:“江南水美,百姓安乐,陛下与娘娘可放心。”

放下毛笔,他将密信仔细折好,装入信封,用火漆封口,然后叫来随从,吩咐道:“连夜将这封信送往长安,亲手交给陛下,不得延误。”

随从接过密信,躬身应道:“属下遵命。”

送走随从后,刘弘基走到窗前,推开窗户。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窗外的雨还在下,细密的雨丝打在船篷上、屋檐上,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太平岁月伴奏。远处的灯笼在雨中摇曳,晕开一片片朦胧的光晕,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刘弘基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感慨万千。他追随李世民多年,从太原起兵到平定天下,历经无数战火与磨难,如今终于迎来了这太平盛世。这位开唐老将,此刻更像个细心的管家,把江南的一草一木、一粥一饭,都装进了心里。他知道,江山社稷的稳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君臣同心,上下协力,更需要时刻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便能长治久安,这便是他此次巡江南的最大心愿。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夜色渐深,驿站内一片寂静。刘弘基关上窗户,回到桌前,又拿起一本账册,借着油灯的光,继续细细翻看。他知道,江南的巡查还未结束,接下来还有常州、湖州、杭州等地等着他去走访,还有更多的民情等着他去体察。但他并不觉得疲惫,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为了陛下的嘱托,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

夜色渐浓,油灯的光在寂静的房间里摇曳,映照着这位老将坚毅的身影,也映照着他心中那份对家国百姓的赤诚与牵挂。江南的梅雨,还在继续,而这太平岁月的乐章,也在这雨声中,缓缓流淌,越奏越响。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