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以30节的极限航速劈波斩浪,舰首犁开滚滚白浪,直指东方。这艘钢铁巨兽承载着极为特殊的使命,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那个装载着未知与危险的特殊容器,送抵“学院”在上海的科学技术部。
“学院”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早已如同待命的猎人,针对“九头蛇”实体可能拥有的各种特性,做好了周密而严苛的收容准备,只待行动队将这个来自星海深处的“囚犯”送达。
经过长达五十多个小时的紧张航行,穿越了波涛和晨昏,军舰终于抵达了上海近海。此时,天空尚未完全放晴,黎明前最浓重的雾霭如同柔软的帷幕笼罩在海面上,为这艘庞大战舰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借助这层天然的屏障,军舰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一座隐藏在海岸线深处的秘密船坞。作为此次行动科的指挥官,也是这场九死一生抢夺任务的最大功臣,秦风理应被邀请观摩“九头蛇”实体被收容的全过程。
他将与那个承载着巨大秘密的容器一同,搭乘专用的直升机,前往科学技术部所在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那座承载着无数前沿研究的殿堂。
尽管在军舰上接受了紧急的枪伤手术,腰部的伤口仍在隐隐作痛,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肌肉,秦风的身体机能还远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他那双因疲惫而略显血丝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坚持接受了这份邀请,不仅仅是出于荣誉,更是出于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以及能亲眼见证那个带来无数牺牲的“九头蛇”被安全收容的执念。
直升机巨大的螺旋桨在停机坪上缓缓减速,直至完全停稳。舱门拉开,秦风迈步走出,第一眼,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而急切的身影,早已在此迎接等候多时的“学院”科学技术部部长。
那位身形略显佝偻、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老人,此刻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狂喜,仿佛守候着一个世纪的秘密即将揭晓。
他顶着直升机螺旋桨停转后仍未完全消散的巨大气流与残余噪音,在几名身着深色制服、神情肃穆的安保人员簇拥下快步走近了直升机。
他没有过多寒暄,只是简短而真诚地称赞了一番秦风在此次任务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与付出的巨大牺牲,然后便立刻指挥安保人员小心翼翼地卸下了机舱内那个特殊的容器。容器被转移到一辆特别设计的、带有减震功能的推车上,然后众人动身,迅速向着收容区进发。
穿过一道又一道厚重的金属门,空气变得越来越冷,也越来越压抑。秦风跟着部长,深入到建在研究院大楼地下深处的收容区域。
这里是为“九头蛇”量身打造的牢笼。新完工的收容区,空气中甚至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属于混凝土、油漆和新切割金属混合而成的气味,那是为了迎接这位“客人”而仓促赶工留下的痕迹,带着一种工业化的冰冷与效率。
收容“九头蛇”的设施在设计理念上回归了最原始、最有效的几何结构。它基本上是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房间的正中心位置,再嵌套放置两个同心圆形的独立房间。
最内圈的圆形房间,作为收容室的核心,不仅墙体由特殊材料构成,更安装有最高级别的空气过滤与循环系统,其设计冗余度足以应对最极端的生化或信息素释放,用以防范“九头蛇”可能拥有的、通过空气传播某种未知信息素或微粒的功能,彻底隔绝其对外界的影响。
外圈的圆形房间与内圈的核心收容室之间,则是一道极厚的透明屏障。这道屏障并非简单的玻璃,而是由多层特殊合成材料复合而成,其硬度和韧性足以抵御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包括大口径机炮直击在内的猛烈冲击。
若“九头蛇”打算凭借蛮力越狱,光是这堵看似透明、实则坚不可摧的屏障,就已经能将关押在内的实体死死困在里面,犹如被封印在琥珀中的虫子。
更不要提,在最外层三角形房间的三个角落里,还分别站着一个配备了重型武器的重装守卫。他们的武器系统既包含足以摧毁目标的致命火力,也包括专为制服未知生物设计的非致命武器。
即便“九头蛇”真的凭借某种人类尚不理解的、如同魔法般的方法,从双层圆形的收容室内部逃了出来,这三位矗立如山岳的守卫,也会毫不犹豫地朝“九头蛇”开火,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要在第一时间将其制服或摧毁,杜绝任何可能让“九头蛇”逃离这片区域的机会。
整个设计,从外到内,从物理到生物,都体现着人类面对未知威胁时的极致谨慎与决心。
几名穿戴有整套密闭式防护服、行动略显笨拙的安保人员,小心翼翼地推动着载有容器的推车,将其缓缓推进了双层圆形的收容室内。
他们按照事先规划好的位置,将容器精确地安置在收容室的最正中央。接着,一位同样穿戴了全套防护服、看起来年轻而专业的科学家,手中提着一整套冰冷、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医疗器械箱,跨入了核心收容室内部。
他从携带的器械里挑选出了一支预装好的无针注射器,里面是高浓度的肌肉松弛剂。在最后一次确认周围的安保人员都已经做好准备,所有系统都处于待命状态后,他深吸一口气,遂按下了容器面板上那个醒目的开启按钮。
“嘶——!”
霎时间,伴随着一声细微而怪异的、类似某种气体泄露的声音,一股带着淡淡紫色的、微光闪烁的气体,从容器面板的缝隙里缓缓流出,在收容室冰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盖在容器上方,那原本密闭透明的防护罩,发出一声轻微的机械声响,开始缓缓地向两侧分开,仿佛某个巨大生物的眼睑,将里面的“九头蛇”实体,完整地、毫无遮掩地暴露在秦风、部长、科学家以及所有安保人员的面前。
这怪物的双眼原本紧闭,仿佛仍在进行某种深沉的休眠或伪装,可在防护罩完全分开、收容室的灯光彻底照射在其身上的那一刻,那双眼睛却突然毫无征兆地、猛地挣开。
站在容器周围的安保人员与科学家,尽管都受过严格训练,此刻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身体本能地向后微缩。
他们目睹着“九头蛇”实体,一个来自已知宇宙之外的生命体,从容器中缓缓地、带着一种诡异的僵硬,坐了起来。它的眼神,并非人类生物所能理解的任何一种情感表达,但其中似乎确实带有几分好似被惊醒后的惊恐,以及某种对周遭环境、对自身处境感到无比疑惑的神色。
秦风与科学技术部的部长,此刻正站在双层圆形收容室的透明屏障之外,通过那层厚实的复合材料,全程目睹了“九头蛇”实体从容器中苏醒、活动的整个过程。
当人们真正地、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一个并非源自地球、并非碳基生命、甚至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生理和感知方式的外星人,就在自己眼前活动、呼吸着,用它那双形态、颜色、构造都毫无疑问完全不同于人类的双眼看向自己,看向这个对它而言完全陌生的世界时,任何人类已知的语言,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精确地表达这种感觉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多么震撼人心。
这种亲眼见到来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维度生物的感觉,根本完全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进行言喻。部长甚至专门请来了一位隶属于“学院”的、在现代诗坛享有远赴盛名的诗人,希望他能用最深刻的笔触,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即便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这位以捕捉人类情感和描绘宏大意象为毕生的诗人,此刻也只是呆立原地,嘴唇微动,却无法发出任何声音。那是一种敬畏、恐惧、好奇、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异样感互相交织,就像最复杂的量子叠加态,根本完全无法用人类已知的任何语汇或诗句来精确表达。
收容室内的安保人员们此刻如同如临大敌,他们的身体姿态在全套防护服下显得有些笨重,但手中紧握着的武器,却是实打实的威胁——那是非致命的、能够释放高压电流的带电震爆叉,以及经过特殊改装、可以造成两倍于标准泰瑟电击枪电量、足以瞬间瘫痪一个成年人类的超规格电击武器。
他们此刻正毫不偏移地直指那个刚刚在容器中坐起身子的“九头蛇”实体。他们的眼神隐藏在面罩后,但紧绷的身体和蓄势待发的状态则在无声地宣告着:
只要眼前这个怪物胆敢表露出一点攻击性的意图,他们敢保证,会让这个外星来客好好品尝一下来自人类的超规格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