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牢密语之后:疑云与抉择
1941 年春,慕尼黑郊外的战俘营里,腐臭与绝望交织弥漫。汉斯蜷缩在发霉的草堆上,脚踝的铁链随着他的颤抖发出细碎声响。三天前的枪决场景仍在他眼前不断闪现——玛莎倒下时,飞溅的血珠正巧落在她每日擦拭的银质十字架上,那刺眼的血色,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
铁门突然被狠狠踹开,刺骨的冷风裹挟着雪粒汹涌灌进牢房。
新押进来的囚犯一个踉跄,重重摔在墙角,他军大衣上结满了厚厚的冰棱。汉斯警惕地盯着对方,却在瞥见那人袖口处的红十字徽章时,瞳孔猛地一缩——这徽章,和玛丽在战地医院时佩戴的一模一样。
“记者卡尔。”对方声音沙哑,伸手在铁栏杆上敲击出摩尔斯电码的节奏,“听说你对远东战局感兴趣?”
汉斯猛地坐直身子,喉结艰难地滚动着:“最近国际局势如何了?我听听看。”
卡尔将冻僵的手指贴在铁栏上取暖,呼出的白雾在昏暗的光线下瞬间凝成霜花:“从上海传来的密报说,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了辉煌胜利,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可日本不甘心失败,‘商业考察队’的卡车每天都往南京方向运送木箱,箱角印着与鲁尔工业区同款的纳粹鹰徽。”他突然压低声音,神情严肃,“中国军队早有防备,在忻口和雁门关布下重兵,就等日军运输线暴露破绽。”
汉斯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两年前。那时他刚破译完一份标注“绝密”的日军调防计划,文件末尾潦草的中文批注“诱敌深入”曾让他心头一颤。此刻卡尔的描述,竟与那份文件中的战略预判惊人地吻合。
“更惊人的是长江防线。”卡尔用指甲在泥地上划出蜿蜒线条,“中国工程师改造了前朝留下的水雷,德国造的声呐探测仪根本识别不出。上个月,三艘日本驱逐舰在江阴要塞触雷沉没,幸存者被捞上来时,嘴里还念叨着‘水下有幽灵’。”
地牢外突然传来皮靴踩踏地面的声响,汉斯条件反射般迅速缩进阴影。卡尔却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半块黑面包,掰下碎屑时,藏在面包里的纸片悄然滑到汉斯掌心。泛黄的纸上用德文潦草写着:“南京难民区藏有日军毒气弹证据,红十字会已派人接应。”
“英国人的潜艇在东海截获了日本货轮。”卡尔若无其事地继续说道,声音却愈发低沉,“船上不仅有钨矿,还有二十箱标注着‘柏林化学研究所’的试剂瓶。现在伦敦和重庆的情报网都在盯着这批货物,听说斯大林也派了人。”
汉斯的心脏剧烈跳动,几乎要撞碎肋骨。他想起玛丽最后一次传递情报时,曾说过南京城某个面包房地窖里,藏着能让整个轴心国震颤的证据。当时她脖颈处的游击队刺青在煤油灯下泛着诡异的光,与卡尔袖口的红十字徽章此刻在他脑海中重叠。
脚步声越来越近,瞬间逼近牢房。卡尔突然提高音量:“至于欧洲战场,隆美尔在北非又吃了败仗......”话音未落,牢门被狠狠踹开,党卫军的枪管无情地抵住他的太阳穴。
“带走。”士兵粗暴地揪住卡尔衣领。临被拖走前,卡尔突然回头,目光如炬,仿佛要将所有的信念都传递出去:“告诉那些在忻口挖战壕的中国士兵,柏林的钟表匠们,永远记得他们用血肉铸成的齿轮!”
地牢重归寂静,四周一片死寂。汉斯颤抖着展开纸条。
背面的字迹让他呼吸停滞——那是玛丽特有的倾斜笔迹,末尾画着的葡萄藤图案,与他藏在恩尼格玛密码机夹层里的照片如出一辙。远处传来零星枪响,他将纸条塞进齿间咀嚼,纸浆混着血腥味流入喉咙时,听见自己胸腔里响起擂鼓般的轰鸣:在地球另一端,有群素未谋面的战士,正在用同样的信念,凿穿黑暗。
而此刻,汉斯呆坐在牢房,纸条在齿间化为纸浆,那股血腥味还残留在口中。“日本?有这个国家还是我们盟友?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脑海中思绪如麻。曾经在德国情报机构时,他一直被灌输日本是可靠盟友的观念,可如今卡尔带来的消息,却让他对这所谓的盟友关系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自战争爆发以来,德国的宣传机器不断鼓吹德日联盟的坚不可摧,可现在看来,这背后似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日本在远东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像是一个盟友应有的样子。那些运往南京的木箱,还有长江防线上触雷沉没的驱逐舰,以及藏在南京难民区的毒气弹证据,这一切都表明日本在暗中进行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汉斯想起在情报机构时,曾接触过一份关于日本军事工业的报告。那时他只把它当作例行公事般浏览,可现在回想起来,里面提到日本对德国军事技术的渴求,或许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他们打着“商业考察队”的幌子,频繁往来于德日之间,究竟运送的是什么?是技术资料,还是像卡尔所说的,是与战争罪行相关的物品?
他又想起玛丽。玛丽作为红十字会成员,在战地医院传递着各种情报。她脖颈处的游击队刺青,暗示着她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医护人员。她与卡尔袖口的红十字徽章重叠在他脑海里,让他意识到,红十字会或许是一个传递反法西斯情报的秘密通道。玛丽曾说南京城某个面包房地窖里藏着能让轴心国震颤的证据,而现在卡尔带来的消息,似乎在一步步印证这个说法。
就在汉斯沉思时,牢房外传来一阵低低的交谈声。他警觉地竖起耳朵,那声音似乎来自几个党卫军士兵。“听说南京那边出了乱子,日本人的事。”一个声音说道。“能出什么事,不就是那些黄种人在自相残杀嘛。”另一个声音带着不屑。“可别这么说,上头似乎很重视,听说和我们德国也有关系。”第一个声音压低了语调。
汉斯的心猛地一紧,他迫切地想知道更多。他悄悄靠近牢房门口,透过门缝向外张望。只见几个党卫军士兵正围在一起,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虽然距离太远看不清内容,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中,汉斯能感觉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要是让那些盟军知道了,我们德国在国际上可就麻烦了。”一个士兵皱着眉头说道。“怕什么,日本人会处理好的,他们不是一直在掩盖吗?”另一个士兵满不在乎地回应。“可这次不一样,听说证据确凿,一旦曝光,整个战争局势都可能改变。”拿着文件的士兵声音里透着一丝焦虑。
交谈声渐渐远去,汉斯却陷入了更深的思索。看来日本在南京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德国高层的关注,而且事情的严重性远超他的想象。如果那些证据真的被曝光,德日联盟或许会瞬间土崩瓦解,而整个战争的走向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想起在慕尼黑的那些日子,曾经以为自己为了国家和正义而战,可现在才发现,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所谓的正义,不过是纳粹编织的谎言。而他,曾经是这个谎言的一部分。
此时,地牢里的光线愈发昏暗。汉斯躺在草堆上,望着头顶狭小的天窗,那里透进一丝微弱的光。他想起了家乡的田野,想起了童年时在草地上奔跑的日子。那时候,世界是那么单纯美好,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可如今,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世界,无数人在战火中失去生命,他自己也沦为战俘,被困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牢里。
突然,一阵尖锐的警报声划破夜空。汉斯从沉思中惊醒,坐起身来。紧接着,地牢外传来一阵混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发生了什么事?”汉斯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站起身,在牢房里来回踱步,试图从那些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有盟军的飞机空袭!”一个声音喊道。“快,去防空洞!”另一个声音响起。紧接着,是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汉斯知道,这是党卫军士兵在慌乱中准备应对空袭。
他靠在牢房的墙壁上,听着外面的混乱。空袭,意味着战争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而他,被困在这战俘营里,却无法为改变这一切做些什么。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同时,心中也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渴望自由,渴望能为结束这场战争做点什么。
在空袭的警报声中,汉斯想起了卡尔临走前的那句话:“告诉那些在忻口挖战壕的中国士兵,柏林的钟表匠们,永远记得他们用血肉铸成的齿轮!”那些中国士兵,在遥远的东方,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顽强地抵抗着日本的侵略。而他,作为一个德国人,虽然曾经走错了路,但现在,他也想为正义而战。
空袭过后,地牢里重新恢复了寂静。汉斯坐在黑暗中,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但他也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逃离这个战俘营,将他所知道的关于日本的秘密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所谓的德日联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罪恶。
他开始仔细回忆卡尔带来的每一个信息,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利用的线索。南京难民区的毒气弹证据,这是一个关键。如果能将这个消息传递给盟军,或许就能打破德日之间的黑暗联盟,为战争的胜利带来一丝曙光。
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逃离战俘营。这里防守森严,每一个出口都有党卫军士兵把守。但他知道,一定有办法的。他想起在牢房里听到的那些党卫军士兵的交谈,或许可以从他们的巡逻规律和防守漏洞中找到机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汉斯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正义,为了那些在战争中受苦的人们,他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