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的大喇叭里传出激昂的音乐声,林小满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日历——1982年5月15日,她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整整一个月了。
\"小林,厂长找你!\"技术科的老周探头进来喊道。
林小满放下手中的绘图笔,整了整衣领。这一个月里,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在技术科站稳了脚跟。不仅整理完善了所有设备图纸档案,还翻译了三份进口设备说明书,解决了困扰厂里许久的技术难题。
厂长办公室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王厂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头发花白,眼神锐利。
\"小林同志,坐。\"王厂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大学学的是机械?\"
林小满心里一紧。她档案上写的是高中毕业,哪来的大学学历?但转念一想,可能是自己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让人误会了。
\"我...自学过一些。\"她含糊地回答。
王厂长笑了笑:\"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下个月市里要举办纺织系统技术比赛,各厂选派三名代表参加。我和几个科长商量过了,决定派你去。\"
林小满惊讶地瞪大眼睛:\"我?我才来一个月...\"
\"时间不是问题,能力才是关键。\"王厂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比赛大纲,你准备一下。如果取得好成绩,厂里会考虑给你转正定级。\"
走出厂长办公室,林小满的手微微发抖。技术比赛?她对80年代的纺织技术了解有限,怎么比?但转念一想,这也许是她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的机会。
回到技术科,她立刻开始研究比赛大纲。比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纺织机械原理、工艺流程等;实操则是故障排除和工序优化。林小满松了口气——这些正是她的强项。
\"老周,能借我一些技术手册看看吗?\"她问道。
老周推了推老花镜:\"都在后面柜子里,自己拿。不过那些书很枯燥,你看得懂吗?\"
\"试试看。\"林小满笑了笑。
接下来的两周,林小满几乎住在了厂里。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就啃那些发黄的技术手册。有些概念已经过时,有些则与现代纺织理论一脉相承。她将有用的内容整理成笔记,并尝试用现代思维重新解读。
比赛前一天晚上,林小满在庄家吃饭时明显心不在焉。
\"小林,最近工作很忙?\"黄玲夹了块红烧肉放到她碗里。
\"嗯,明天要参加一个比赛。\"林小满勉强笑了笑。
一直沉默的庄图南突然开口:\"什么比赛?\"
\"纺织系统的技术比赛。\"林小满扒了口饭,\"我没把握...\"
\"你行的。\"庄图南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我看过你画的那些图纸,思路很清晰。\"
林小满抬头看他,发现他正专注地望着自己,眼神中有种莫名的信任。她的心突然跳快了一拍。
比赛当天,苏州纺织局的大礼堂里聚集了来自各厂的近百名选手。林小满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
理论考试比她想象的简单许多。那些在现代已经普及的知识,在这个时代还是新鲜概念。当其他选手还在苦思冥想时,她已经答完了一半题目。
实操环节更加顺利。考官设置了几处纺织机故障,要求选手排查并修复。林小满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让她对机械结构有着敏锐的直觉。她不仅快速修复了故障,还提出了优化建议,让考官们连连点头。
最后一项是工序优化。考官给出一个传统纺织流程,要求选手提出改进方案。林小满思考片刻,大胆引入了现代流水线管理的理念,将原本分散的工序重新整合,设计出一条高效连续的生产线。
\"这位同志,你的思路很新颖啊。\"一位白发考官扶了扶眼镜,\"这种'单元化生产'的概念,国内还很少见。\"
林小满心里一惊——她忘了这种管理方法在80年代初的中国还未普及。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解释:\"我是从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的,觉得很有道理,就试着应用了一下。\"
考官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低声讨论了几句。
三天后,比赛结果公布:苏州第三纺织厂获得团体第二名,林小满个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厂里为此专门开了表彰大会,王厂长亲自给她戴上了大红花。
\"小林同志虽然来厂时间短,但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是全厂职工学习的榜样!\"王厂长洪亮的声音在礼堂回荡,\"经厂党委研究决定,即日起调任林小满同志为技术科正式技术员,工资上调一级!\"
掌声雷动,林小满站在台上,眼眶发热。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感到被认可、被接纳。
表彰会结束后,技术科科长李国强叫住了她:\"小林,下周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上海纺织研究院的专家要来考察,你负责接待讲解。\"
\"我?\"林小满惊讶道,\"我才刚来...\"
\"就因为你思路新,外语好,能和专家交流。\"李科长拍拍她的肩膀,\"好好准备。\"
升职加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巷。那天晚上,林小满刚回到住处,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庄筱婷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站在门口。
\"我妈说庆祝你升职,特地包了饺子。\"小姑娘笑嘻嘻地说,\"韭菜猪肉馅的,可香了!\"
林小满心头一暖:\"谢谢,替我谢谢黄阿姨。\"
\"还有这个。\"庄筱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工编织的小手链,\"我做的,送给你当礼物。\"
手链用彩色丝线编成,虽然做工粗糙,但能看出花了不少心思。林小满当即戴在手腕上:\"真漂亮!你们手工课教的?\"
庄筱婷摇摇头:\"不是,下周手工课要交一个编织作品,我还不会呢。老师说要编一个小篮子,好难...\"
\"编织啊,我正好会一点。\"林小满想起大学时参加过的手工社团,\"要不要我教你?\"
\"真的?\"庄筱婷眼睛一亮,\"现在就可以吗?\"
林小满笑着点头,跟着庄筱婷去了庄家。黄玲正在厨房收拾,见她们进来,热情地招呼林小满吃饺子。
\"黄阿姨,我先教筱婷做手工,一会儿再吃。\"林小满说。
两人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林小满找来一些硬纸板和彩色线,耐心地教庄筱婷编织的基本技法。小姑娘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花样了。
\"小林姐姐,你手真巧!\"庄筱婷崇拜地说,\"比我们老师教得还清楚。\"
\"熟能生巧而已。\"林小满笑着帮她调整线的松紧,\"你看,这样交叉,再这样穿过去...\"
\"你们在做什么?\"庄图南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他刚洗完澡,头发还滴着水,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肥皂香。
\"哥!小林姐姐在教我编篮子!\"庄筱婷举起半成品,\"好看吗?\"
庄图南凑近看了看,他的肩膀不经意间碰到了林小满的,一股暖意顿时从接触点蔓延开来。林小满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
\"挺精致的。\"庄图南评价道,目光却落在林小满灵巧的手指上,\"没想到你还会这个。\"
\"小时候学过一点。\"林小满随口编道,心里却在想:大学手工社团的课程现在派上用场了。
黄玲端着饺子过来:\"小林,趁热吃。筱婷,别缠着小林了,让人家好好吃饭。\"
\"没事的黄阿姨,我挺喜欢教筱婷的。\"林小满接过碗,香喷喷的饺子让她胃口大开。
庄父从书房出来,看到这一幕,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小林同志,听说你在厂里表现很出色?\"
\"运气好而已。\"林小满谦虚地说。
\"年轻人有本事是好事,不用太谦虚。\"庄父难得地多说了几句,\"图南在学校也很优秀,最近还获得了设计竞赛的二等奖。\"
\"爸!\"庄图南有些窘迫地打断他。
林小满惊讶地看向庄图南:\"恭喜你啊!什么比赛?\"
\"只是一个校内的小比赛。\"庄图南轻描淡写地说,但林小满从他微微上扬的嘴角看出他其实很自豪。
\"能给我看看你的作品吗?\"她忍不住问。
庄图南犹豫了一下,起身去房间拿来一张卷起的图纸。展开后,是一栋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风格的现代图书馆设计,精巧的庭院布局与流畅的空间序列相得益彰。
\"太美了!\"林小满由衷赞叹,\"这种将传统元素现代化处理的手法很前卫啊。\"
\"前卫?\"庄图南疑惑地挑眉。
\"就是...很先进的意思。\"林小满意识到又说漏嘴了,赶紧转移话题,\"这个中庭的采光设计特别棒,光影效果一定很好。\"
庄图南的眼睛亮了起来:\"你真的懂建筑。一般人只看外形,很少有人注意到光影设计。\"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建筑风格聊到空间利用,再到材料选择。庄父和黄玲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悄悄退出了堂屋。
直到庄筱婷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林小满才惊觉已经快十点了。
\"我该回去了,明天还要上班。\"她起身告辞。
\"我送你。\"庄图南自然地拿起手电筒。
五月的夜晚,小巷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两人并肩走着,谁都没有说话,但沉默并不尴尬。
\"到了,谢谢。\"林小满在宿舍门前停下。
庄图南点点头,却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分明。
\"那个...上海专家来的时候,需要帮忙的话可以找我。\"他突然说,\"我认识一些纺织研究院的人。\"
林小满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筱婷告诉我的。\"庄图南笑了笑,\"小孩子藏不住话。\"
\"谢谢,有需要的话我一定请教。\"林小满真诚地说。
庄图南点点头,转身离去。林小满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
上海专家的接待工作异常顺利。林小满流利的英语和专业的讲解让来访的专家们赞不绝口。更让她惊喜的是,专家中有一位曾在德国留学,对她的\"单元化生产\"理念非常认同,还邀请她去上海交流。
\"小林同志,你给我们厂长脸了!\"送走专家后,李科长兴奋地说,\"上海那边说要发正式邀请函,请你去他们研究院做报告呢!\"
林小满又惊又喜。这意味着她的能力得到了更高级别的认可,也意味着她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将更加稳定。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深夜,林小满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小林!快起来!巷口着火了!\"是黄玲焦急的声音。
林小满一个激灵跳下床,套上外套就往外冲。打开门,一股焦糊味扑面而来。远处,橘红色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怎么回事?\"她边跑边问。
\"不知道,好像是宋家的煤炉子倒了...\"黄玲气喘吁吁地说。
巷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宋家的房子冒着滚滚浓烟,火舌正从窗口窜出。邻居们排成一队,用桶、盆接力传递着水,但效果甚微。
\"宋婶和向阳呢?\"林小满焦急地问。
\"出来了,人都没事,但东西都烧在里面了...\"一个邻居回答。
就在这时,林小满看到庄图南从人群中冲出来,手里拿着一根粗绳。
\"消防车被堵在巷子外面了!\"他大声喊道,\"得先控制火势,不能让它蔓延到其他家!\"
他迅速将绳子系在腰间,另一头交给几个壮年男子:\"我去房顶把着火的瓦片掀掉,你们拉住我!\"
\"太危险了!\"黄玲尖叫着想要拦住儿子。
但庄图南已经攀着墙边的树爬上了屋顶。火光照亮了他坚毅的侧脸,汗水顺着下巴滴落。
林小满的心揪成一团。屋顶的火势随时可能失控,瓦片又滑,稍有不慎就会摔下来。她四下张望,突然看到墙角堆着几条湿毛毯。
\"谁家有梯子?\"她大声问。
\"我家有!\"一个邻居回答。
\"快拿来!再找几块厚布,浸湿!\"
梯子很快架好。林小满不顾众人劝阻,抓起湿毛毯就往上爬。热浪扑面而来,几乎让她窒息,但她咬牙坚持着。
\"你上来干什么?快下去!\"庄图南看到她,又惊又怒。
\"给你这个!\"林小满将湿毛毯递给他,\"裹在身上!还有,用这个扑打火苗!\"
庄图南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用意。他迅速将湿毛毯披在肩上,开始用另一块扑打蔓延的火苗。
\"左边那块瓦片下面还有火!\"林小满指着喊道。
两人配合默契,一个负责扑打明火,一个负责指挥方向。下面的人群也没闲着,继续传递着水桶,同时将易燃物品搬离火场。
终于,远处传来了消防车的警笛声。专业的消防队员很快接管了救火工作,庄图南和林小满这才从屋顶下来。
两人灰头土脸,衣服被汗水和烟灰浸透,但都安然无恙。黄玲冲上来抱住儿子,又拉住林小满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你们两个不要命了!万一出事怎么办?\"
\"妈,没事的。\"庄图南安慰道,转向林小满,\"谢谢你,那块湿毛毯救了命。\"
林小满摇摇头,突然觉得双腿发软。刚才的紧张感消退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么危险的事。
消防员很快控制了火势,但宋家的房子已经烧毁了大半。居委会的人安排宋家母子暂时住进了附近的招待所,其他邻居则帮忙清理现场。
天亮时,火灾现场基本处理完毕。庄图南和林小满被居委会主任叫住。
\"你们两个昨晚表现很勇敢。\"主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现在有个任务交给你们。宋家母子没地方住,东西也都烧没了,你们年轻人脑子活,帮忙想想办法,组织一下邻里互助。\"
林小满和庄图南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忙得脚不沾地。组织捐款捐物、联系修缮工人、协调临时住处...在共同的工作中,林小满发现庄图南不仅专业能力强,还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而庄图南也对林小满的沟通技巧和现代管理理念赞叹不已。
\"你这些想法都是从哪学来的?\"一次协调会后,庄图南好奇地问,\"那个'资源统筹表'太有用了,居委会主任都说从没见过这么高效的安排。\"
林小满心里一紧,又来了,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现代思维。
\"就是...看书学的。\"她含糊地回答,\"国外有些社区管理书籍挺实用的。\"
庄图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追问。但林小满注意到,他看自己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探究和好奇。
一周后,宋家的房子修缮完毕。虽然不如原来宽敞,但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了。居委会特意开了表彰会,表扬庄图南和林小满的贡献。
\"小林同志,这次多亏了你和图南。\"会后,黄玲拉着林小满的手说,\"老庄也说,你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林小满心里暖暖的。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庄家人已经成了她最亲近的人。尤其是庄图南,在共同经历了火灾和重建后,他们之间似乎有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信任。
那天晚上,林小满躺在床上,回想这一个月来的种种。从初来乍到的惶恐不安,到现在有了工作、朋友和...她想起庄图南在火光中坚毅的侧脸,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也许,穿越到这个时代,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