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皇子的幕僚先来到周家,见到周扬后,客气寒暄一番,便转入正题:“周大人,如今殿下为救灾四处奔波,实在不易,还望周大人能劝说周家伸出援手,日后殿下定不会亏待。”
周扬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救灾是大事,关乎百姓生死,不管是谁,只要真心为百姓,周家自不会坐视。但这支持,也得看诚意和作为。”
幕僚碰了软钉子,心里明白周扬没那么好糊弄,只能先告辞。
三皇子这边,谋士带着厚礼去拜访林黛玉。“林姑娘,三皇子心系百姓,为救灾之事日夜操劳,实在令人敬佩。如今救灾缺资金,听闻姑娘与贾家关系亲近,还望姑娘能在贾家人面前美言几句。”
林黛玉轻皱眉头,思索片刻说:“救灾乃当务之急,只是贾家如今也有难处。不过,若三皇子救灾方案切实可行,我自会与宝玉哥哥说说。”
谋士离开后,林黛玉找到周扬,说起此事:“周公子,这两位皇子为了储君之位和救灾,都打到我们头上来了,你怎么看?”
周扬说:“不管他们目的如何,只要能真心救灾,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只是这其中利益纠葛复杂,我们还得谨慎行事。”
八皇子得知幕僚的结果后,决定亲自出马。他带着珍贵的礼物来到周家,见到周扬后,恭敬说道:“周大人,如今百姓受苦,本皇子一心救灾,可实在力不从心,还望周大人和周家能帮衬帮衬。”
周扬看着八皇子,认真地说:“八皇子,救灾不是争权夺利的手段,若你真心为百姓,周家定会全力支持。但若是有别的心思,恕我不能答应。”
八皇子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强笑道:“周大人放心,本皇子自然是一心为民。”
三皇子也亲自去见贾宝玉。“宝兄弟,如今灾祸横行,百姓流离失所,我有心救灾,却困难重重,听闻贾家向来乐善好施,还望宝兄弟能拉我一把。”
贾宝玉皱着眉,一脸愁容:“三皇子,不是我不想帮,只是贾家近来事务繁多,银钱也有些紧张。不过,若是救灾真能帮到百姓,我也会和族里商议商议。”
八皇子和三皇子都没得到明确答复,心里着急,却又无计可施。回到府邸后,八皇子对幕僚发脾气:“这两家,怎么就这么难搞定!”
幕僚劝道:“殿下别急,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计议,再想别的办法打动他们。”
三皇子也在和谋士们苦思冥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周家与贾家支持我们呢?”
谋士说:“殿下,要不我们把详细的救灾计划和预算都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诚意和决心。”
八皇子听了,也觉得有道理:“那我们就赶紧准备,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实力。”
周扬和林黛玉把两位皇子的来意告诉了其他妻子。苏甜儿气鼓鼓地说:“他们肯定是为了储君之位,才来拉拢我们,可不能轻易答应。”
薛宝钗则说:“不管怎样,救灾是好事,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得看看他们的计划是否可行。”
周扬点头:“宝姑娘说得对,我们先看看他们准备的方案,再做决定。”
八皇子和三皇子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详细的救灾计划和预算,他们都明白,周家与贾家的态度,或许将成为这场储君之争和救灾行动的关键转折点 。
几天后,八皇子和三皇子分别将精心准备的救灾方案和预算送到周家与贾家。周扬和贾宝玉都仔细研读起来,一场关于是否支持的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 。
三皇子满怀热忱,一心想着救灾之事,他制定的政令详细且切实可行,每一条都着眼于帮助受灾百姓。可当他满心期待地将政令发布下去,准备大干一场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殿下,下面的官员们对这些政令执行起来拖拖拉拉,根本不积极。”谋士一脸焦急地向三皇子汇报。
三皇子眉头紧皱,愤怒地说:“这是为何?难道他们不知道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谋士无奈地摇摇头:“殿下,您刚正不阿,平日里就得罪了不少官员。如今他们见您失势,便故意刁难,阳奉阴违,根本不把政令当回事。”
三皇子气得拍案而起:“这些人,竟如此不顾大局!我一定要想办法整治他们。”
可三皇子这边焦头烂额,八皇子那边却如鱼得水。他凭借着平日里积攒的人脉和圆滑的手段,与各级官员打得火热。
“八皇子殿下英明,您的政令我们一定第一时间执行。”一位官员谄媚地说道。
八皇子得意地笑了笑:“好好干,等本皇子登上储君之位,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这位官员连忙点头哈腰:“全仰仗殿下栽培,我们一定为殿下赴汤蹈火。”
回到府邸,八皇子对幕僚说:“看来平日里的交情还是有用的,这些官员都很配合,救灾物资和资金也能顺利调配下去。”
幕僚恭维道:“殿下手段高明,三皇子哪是您的对手。这次救灾,您肯定能大获全胜,储君之位非您莫属。”
三皇子还在努力想办法推动政令的执行,他亲自去拜访那些官员,苦口婆心地劝说。“如今百姓受苦,你们怎能如此懈怠?难道就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吗?”
官员们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可一转身,还是我行我素。三皇子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挫败。
周扬得知此事后,心中忧虑。他对妻子们说:“三皇子一心救灾,却被这些官员阻碍,长此以往,受灾百姓可怎么办?”
薛宝钗也一脸担忧:“这些官员实在可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周郎,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三皇子?”
周扬沉思片刻:“我与三皇子虽无深交,但他这份为百姓着想的心,我很敬佩。我去试试,看能不能帮他疏通一下关系。”
周扬找到一位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官员,询问情况。“你说,三皇子的政令为何总是执行不下去?”
这位官员无奈地说:“周大人,您也知道,三皇子平日里太过刚正,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大家都在观望,谁也不想出头支持他。”
周扬严肃地说:“救灾是大事,关乎国家社稷,怎能因为私人恩怨就耽误?你回去告诉那些人,若再这样下去,将来追究起来,谁也逃不了责任。”
官员听了,面露难色:“周大人,我们也为难啊,八皇子那边……”
周扬打断他:“八皇子也好,三皇子也罢,此刻最重要的是救灾。你们应该以百姓为重,而不是只看谁更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