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被士兵们推搡着,脚步踉跄地往刑场走去。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他们的目光中带着好奇、疑惑,更多的却是冷漠与麻木。曾经,将军府在他们眼中是荣耀与力量的象征,苏将军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可如今,这一切荣耀在“谋反”的罪名之下,瞬间化为乌有。
苏婉的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她想大声呼喊,想向这些百姓诉说父亲的忠诚与冤枉,可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发不出声音。她只能任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模糊了视线。
“苏将军谋反?这怎么可能!苏将军一直为国家出生入死,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
“哼,谁知道呢,也许是被权力蒙蔽了双眼。”有人小声附和道。
“我不信!苏将军是好人!”一个小孩子大声说道,稚嫩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
苏婉听到这些声音,心中五味杂陈。有感动,感动于还有人愿意相信父亲;也有悲哀,悲哀于大多数人对父亲的误解。可这些声音,此时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命运的车轮已经无情地碾压过来,他们无力阻挡。
很快,苏婉和将军府众人被押到了刑场。刑场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刽子手们手持大刀,站在一旁,眼神冷漠地看着即将被处决的众人。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这场悲剧默哀。
苏婉的目光落在父亲身上,父亲虽然衣衫凌乱,但依然昂首挺胸,眼神中透着不屈。她知道,父亲到死都不会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
“父亲,女儿不怕死,只是不甘心就这样被冤枉。”苏婉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道。
父亲看着苏婉,眼中满是慈爱与愧疚:“婉儿,是为父对不起你,没能保护好你。”
“不,父亲,这不是您的错。”苏婉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仿佛这样就能从父亲身上汲取到力量。
就在这时,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走上前来,高声宣读圣旨:“苏将军意图谋反,证据确凿,罪大恶极。今奉皇上旨意,将苏将军府上下人等即刻问斩,以正国法!”
宣读完毕,太监一挥手,刽子手们便纷纷举起了大刀。苏婉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那最后的时刻来临。她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梦中与白逸尘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却成了她最后的慰藉。
“刀下留人!”就在大刀即将落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传来一声高呼。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人手中挥舞着一块金牌。
“是尚方宝剑!”有人喊道。
快马来到刑场,马上的人翻身下马,手持尚方宝剑,大声说道:“圣旨到!苏将军一案,另有隐情。皇上特命本钦差重新调查,在此期间,苏将军府众人暂且收押,不得有误!”
刽子手们听到这话,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大刀。苏婉和将军府众人都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在这生死关头,竟然会出现这样的转机。
“这是怎么回事?”苏婉心中充满了疑惑。
父亲看着那钦差,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看来,事情还有转机。”
原来,就在皇帝下令将苏将军府众人处斩后,朝中一位正直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深知苏将军的为人,坚信苏将军不会谋反。于是,他冒死向皇帝进谏,恳请皇帝重新调查此案。皇帝在这位大臣的苦苦劝说下,终于动摇了,决定派钦差重新彻查苏将军谋反一案。
苏婉和将军府众人被押回了大牢。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在大牢中,苏婉看着父亲,眼中满是坚定:“父亲,我们一定能洗清冤屈。”
父亲点点头:“嗯,为父相信,真相终有大白的一天。”
而此时,在皇宫中,那位正直的大臣正在与皇帝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大臣列举了种种证据,证明苏将军的忠诚,恳请皇帝不要轻信谗言。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心中也在不断权衡利弊。
“朕还是觉得苏将军功高震主,不得不防。”皇帝皱着眉头说道。
“皇上,苏将军一心为国,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如今仅凭一些莫须有的证据就将其定罪,恐怕会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大臣诚恳地说道。
皇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位大臣所言句句在理,但他心中的猜忌却难以消除。
“罢了,先让钦差彻查清楚再说。”皇帝最终还是决定给苏将军一个机会。
而在江湖中,白逸尘的朋友们得知了苏婉和将军府的遭遇,纷纷决定出手相助。他们四处寻找线索,希望能找到证明苏将军清白的证据。
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与调查行动,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