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都亲自下场经商了。
官员们自己是不敢有样学样的,但是他们可以让自己家人下场啊。
以前是家人也不要下场,被人知道了,举报到朱元璋那里,万一惹怒了朱元璋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嘛,最好别干,如果实在想干的,也不是不可以干。
毕竟朱元璋是董事长,朱吾适更是商人的祖师爷了快要。
户部这个官员的儿子想要自己进场经商。
官员考虑了几天,就同意了。
好歹也算是给自己儿子找个事儿干干,总不能真的当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吧。
天天在街上溜达,说不定哪天就惹到不该惹不能惹的人了,这里可是京城,水深得很。
官员和他儿子达成共识了。
商人代表这边就尴尬了。
户部官员的儿子要求这个商人代表把所有的产业都整理一下,然后交出来。
用户部官员那个儿子的说法。
“你也别说我不近人情,两年之内,你把所有的产业都交出来。要不是有我爹,你别说发财了,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个问题呢。
你也别觉得我贪心,我肯定不会把你掏空的,产业都交出来就行。”
商人代表就算把所有的产业都交出去,他手里的钱依旧可以支撑他家几代富贵。
想要东山再起也完全有资本。
前提是,不被人卡脖子。
经过这件事儿,他算是彻底明白了,再有钱又能怎么样呢,家里没个撑腰的,人家说弄你就弄你,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
说是没有他就没商人代表的现在。
其实呢,商人代表投靠那个户部官员的时候就已经富甲一方了。
找商人代表做靠山也只是让他更上几层楼而已。
结果现在一句话,就要让自己交出一切,太霸道了。
他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他不敢反抗。
现在不敢反抗,不代表以后不敢啊。
恰好他有个儿子,自幼读书写字,学问非常的好。
光学习好也就算了,他这个儿子还成熟稳重会来事儿。
商人代表本来是想要把家族的产业一步步交给他打理的。
结果就出了户部官员的儿子来要产业的事儿。
产业都被要走了,自己儿子自然也不用接手了。
商人代表的家人都劝他,反正手里还有钱,就算没有了靠山。
大明现在的经商环境这么好,东山再起是很简单的事儿。
可是商人代表咽不下这口气啊。
凭什么自己辛苦半辈子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呢。
自己辛辛苦苦赚钱,户部那个官员也就是偶尔透露一些消息而已。
最多也就是自己遇到事儿的时候,挂着官员的名头好解决问题。
可是自己也把盈利的大半都给了他啊。
为什么还要把所有的产业都要走呢。
刚好他又听人说,海贼王说过,以后商人的后代也可以参加科举。
他就想着,如果这件事儿是真的,那他就不让儿子经商了,就让他专心在家读书,以后参加科举,也去做个官。
既然做生意要被当官的卡脖子,那我儿子当官了,谁还敢动我。
如果这事儿不是真的,那他也就绝了其他的心思,干脆直接退休,让自己儿子经商去了。
这才有了他今天自作主张问朱吾适科举的事儿。
他平时见到朱吾适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单独接见了。
但是他又太想知道自己儿子还有没有机会当官了。
所以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当面问问吧。
反正朱吾适好说话。
在场的又都是商人,他们其实也想让家族后辈当官的。
朱吾适也挺惊讶的,他是没想到,这种问题他们也敢问。
这可是相当于在挖文官的墙角啊。
不过嘛,他此前就已经说过了,现在再说一遍也无所谓。
“大家都知道,咱们大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开科举了。大明明明很缺人才,为什么还不开科举,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原因,那就是现在的读书人,质量不行。
未来肯定是会开科举的,但是科举什么时候办,这个就有待商榷了。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们,那就是,科举肯定会有变化的。
首先就是考试内容,这个必然会有所不同。至于怎么不通,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参加科举的考生要求肯定也会有变化的。
你们关心的,商人子嗣是否可以参加科举,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可以。
但是是否跟其他读书人一起考,以后可以当什么官,这个还是要皇帝说了算的。”
朱吾适没有把话说得太死。
他又不是皇帝,最后拍板决定的还得是朱元璋。
如果朱元璋下不了决心彻底改革,那他也没什么办法。
朱元璋要是有魄力,那就天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
当然了,背景调查还是要做的。
然后就是,符合条件的也是要筛选的,不能说认识几个字就跑来参加科举吧,这就是对科举的不尊重了。
所以朱吾适初步的设想是,读书人可以正常参加科举,只不过考试内容要少一些四书五经,多一些对于以后当官治理地方有用的东西。
另外呢,凡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则可以参加另一个科举。
只要考过了,一样可以当官。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
第一,不会一下子就把传统的读书人跟那些以前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人拉到一个战场上。
这样的话,读书人的反应不至于太激烈。
我只是科举多考了一些科目而已啊,你要是考不过,那就是你菜。
另外呢,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可以当官的话,就会出现一批干实事儿的官员。
毕竟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学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各种专业技能。
如果一个地方官,既懂政治经济,又懂工业农业,只要他不坏,大概率能成为一个为民做实事儿的官吧。
最不济也比那些满脑子之乎者也的人要好吧。
而且这些职业技术学院出来的官员,天然就跟另一批传统的官员不对付。
对历史稍微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朝堂上就不能歌舞升平。
如果朝堂上歌舞升平了,他们就该联合起来对付皇帝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大明战神朱祁镇了。
如果不是这家伙一手炮制了土木堡,导致大明勋贵几乎绝种。
也不会出现文官一家独大,联合起来欺负皇帝的场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