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夏夜,全国千家万户的黑白电视机前,《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鹏城渔民村计划贷款一亿,建造两栋全国最高摩天大楼”——这简短的新闻,让握着蒲扇的大爷惊得打翻茶碗,让刚放下碗筷的工人一家面面相觑,也让机关单位的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京城胡同里,老人们围坐在槐树下摇头叹息:“一个渔村要盖比天安门城楼还高的楼?疯了!一亿?那得是多少拖拉机、多少麻袋的票子!”
魔都弄堂里,纺织女工们边晾衣服边议论:“听说那边连电灯都没普及,拿什么还贷款?别到时候钱打水漂,连累国家!”
而在羊城的早茶铺,茶客们用粤语激烈争论:“特区搞试验也不能这么大胆吧?这要是成了,往后咱们是不是都能住到云彩里?”
各地的老百姓,对于这个劲爆新闻,都是感觉到不可思议。
有反对的,有赞同的。
而在专家那边,争论则更加激烈。
经济学院的教授们连夜组织研讨会,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数据与公式。
“按照 1979年的基建水平,一亿资金相当于全国铁路建设年度预算的十分之一!”
老学者拍着桌子,“没有成熟的建筑技术,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这不是建设,是赌博!”
但也有年轻教师激昂反驳:“特区本就是探路者!如果成功,不仅能拉动深圳经济,更能为全国城市化提供范本!”
争论声中,有人默默翻出世界建筑史,试图从纽约帝国大厦的崛起寻找先例。
建筑专家赵老在接受采访时眉头紧锁:“从技术角度,1979年国内建筑工艺尚不成熟,超高层建设面临结构设计、垂直运输、消防疏散等诸多难题。但换个角度,若能借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对国内建筑行业将是一次飞跃。”
经济学者李教授则在专栏中写道:“贷款一亿建楼,看似冒险,实则是特区探索外向型经济的大胆尝试。高楼建成后,可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带动金融、贸易、服务业发展,从长远看,收益或许远超成本。”
不过,也有城市规划专家担忧:“渔村基础薄弱,配套设施匮乏,高楼与周边环境如何协调,如何保障水电供应、交通出行,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关于贷款1个亿是否合理性的讨论,也在京城有关部门展开。
京城某监管局的会议室内,关于这笔贷款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一天。
有人担忧:“万一失败,不仅是一亿资金的损失,更会打击全国改革开放的信心。”
但支持者据理力争:“渔村敢想敢干,正符合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如果成功,将彻底改写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
最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基调下,决策层决定给予政策支持。
何为政策支持,那就是如果渔民村这两栋摩天大楼修着修着,差钱了,要停工,要烂尾,那就给予资金支持。
就是,确保两栋摩天大楼一定要修起来,一定要能建成。
决不能烂尾,成为笑话。
当然,如果这样,那就要求银行必须全程监管资金使用。
决不能出现资金滥用的情况。
而消息传递到鹏城四大行领导那,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当他们得知陈暮居然是要拿钱修两栋摩天大楼,还上了《新闻联播》时,他们很慌。
真的很慌。
他们以为陈暮是要搞基建,那就搞呗。
反正鹏城哪儿不是在搞基建呢。
但是没想到,好家伙,陈暮居然要修两栋摩天大楼。
这个太疯狂了。
当场他们就有点吓尿。
四人立刻开了一个碰头会,讨论这件事闹大了,上面会不行号责罚他们。
毕竟,他们弄的这个贷款,在鹏城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毕竟特区嘛,什么都是摸石头过河。
所以,用那条公路的收费权抵押如此新奇的事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是这出了特区,那就不灵了。
甚至于说,是违规操作。
这种情况下,上面责罚,问责,他们可就难办了。
结果没曾想,上面打来的电话居然是让他们继续支持陈暮。
一旦资金链不够,必须支持,让其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完成两栋摩天大楼的建设。
这个,着实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当天晚上,他们就连夜跑到了渔民村工地上。
看着那亮若白昼的工地,几百号人在那干的热火朝天,四位银行领导也被这情绪感染。
这能不成功吗?
这如火如荼的工作干劲,必须成功啊。
尤其,他们还看见了陈暮这边刚招募来的几个建筑学的大学生,那也是没有休息,在那指挥工人打桩,以及进行场地的协调。
“你们村长呢?”四位领导抓住一名大学生询问。
“村长?哦,你说的是陈暮村长吧。他在家睡觉啊。这里又用不上他,他也不会。”大学生头也不回地说。
睡觉?
这个时间段,还能睡的踏实?
四位银行领导,只能继续赶往渔村,一眼就看到了陈暮的那栋小洋楼。
所幸,现在村里路好走,而且路灯也都安装好了,夜晚明亮,车直接一路开到了陈暮家的院子里。
这让四大银行的领导感觉到莫名的舒服。
这之前在鹏城跑,那是真的很难受。
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路,虽然一直在修,但是这需要时间。
而进入渔民村地界后,这一路过来,路太舒服了。
而且一路到了陈暮家里。
瞧瞧这眼光,这路修的好!
得推广啊。
当陈暮听闻四大行的领导连夜过来找自己,陈暮也是愣了。
睡眼惺忪起来,不知道怎么了。
“陈暮村长,是这样的。关于你修两栋摩天大楼,上面总行有指示。”四位领导连忙将总行那边传递过来的政策跟陈暮传达了一番。
陈暮一愣。
“还能贷款?”陈暮心中一乐。
这贷款越多,就越能帮自己将那90箱黄金给洗干净啊。
“陈暮村长,那是指在你资金遇到困境下,我们能继续放贷。但是我们的人就必须入场进行全面监管。”四位领导无奈说。
陈暮闻言,没了兴趣。
“那就不需要了,资金足够了,我们能搞定。”陈暮撇撇嘴。
这要让四大行的人入场进行资金监管,那自己还怎么将那90箱黄金,慢慢洗出来。
那还不得被发现啊。
“不过还是多谢四位领导连夜传递消息了。辛苦,辛苦了。要不要来点夜宵,你们稍等片刻,我去港岛那边去给你们快递一些海鲜舫的招牌菜过来。”陈暮说。
四位领导一听,这敢情好啊。
港岛海鲜舫的名气,他们也听说过。
不过去不起啊。
随便吃顿饭,那边就要一两百港币了。
那还是吃的很节约了。
他们那点工资,怎么够吃。
何况,这年头去港岛,也很不方便。
陈暮给王总打了个电话。
王总一听,要一些招牌菜,这个没问题。
钱都不收。外卖而已,不收钱。
二太交代过,如果陈暮来吃饭,全部免单。
因为陈暮给她的那份贺礼,她去找专家鉴定过,价值连城。
如果放到拍卖行,将这珍珠项链背后的故事说出来,那拍个2000万港币没什么问题。
听闻这么值钱,饶是二太也是富贵人家,也是监管大场面,也有点发懵。
因为真的太价值连城了。
一出手,那么贵重的礼物,她也不好意思再去给陈暮钱。
也只能尽她所能去帮一下陈暮。
然后,海鲜舫,自然对陈暮无限量免单。
算是一点心意。
“陈暮村长,你这边,怎么接收呢?”王总询问。
“我会去取。为了避免刺激港岛,你派人送到公海,我来接收。”陈暮笑说。
其实,若不是怕太嚣张,陈暮就算直接进入港岛海域,港岛方便也拿自己没辙。
要是将自己逼急了,自己将扫雷艇弄出来,机枪架起来,和他们拼。
当然,那都是纯妥妥的置气。
实际上用的着机枪吗,巨人化的水分身,直接就能将港岛那小型的巡逻艇给掀翻了。
自己用的着吗?需要用吗?
不需要。
不过为了避免矛盾持续恶化,而且陈暮至今不知道港岛那边是否知道他们的工作组出了意外。
这一点,也让陈暮不得不谨慎一些,小心一些。
随后,陈暮直接驱船抵达了公海。
就陈暮如今这水分身的速度,几分钟就到了。
而且是悄无声息。
在大海里,陈暮直接让十道水分身巨人化后,拖着自己的小木舢板船前行。
不但速度快,而且一点声音都没有。
并且,极为平稳。
这种航海感觉,陈暮不知道科技如何能做到。
要知道,哪怕是遇到狂风暴雨天气,巨浪滔天,这一样能保持平稳。
这就是巨人化水分身的作用。
“陈暮村长,你可是真胆大。”王总也来了。
这一次,他亲自过来送货。
毕竟,现在陈暮的身份不一样了。
过去,陈暮是卖鱼仔。
后来和二太搭上关系,那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称呼了。
必须尊敬。
并且,王总以前和陈暮,属于互惠互利关系。
陈暮需要卖鱼来赚钱。
王总需要那些珍惜的海洋鱼类巩固自己在海鲜舫的地位。
但是如今,陈暮打不打渔,意义不大,赚不到多少钱。
而王总可是需要陈暮的关系。
所以,送夜宵,也是亲自过来。
“对了,陈暮村长,我打听到一些消息。港岛政府那边,似乎有打算撤销对你的暗中通缉的打算。”王总说。
这个消息,可是他费尽心思才打听到的。
至于原因,他就不知道了。
陈暮闻言,微微一愣。
看来,港岛那边是吃了几次亏,长记性了。
只要他们不再来烦自己,自己也不会去招惹他们。
本来这件事,就是和合图的人造成的。
你不去严惩和合图,反而来找自己这个受害者的麻烦,这合理吗?
这对吗?
“王总多谢了。”陈暮笑着将一个大大的食盒放到自己的木舢板船上。
王总愣了愣。
陈暮之前那漂亮的帆船呢?
那可是梨花木打造的,价值可不菲。
怎么没见到了?
不过既然陈暮没说,他也不会多嘴去问。
“王总走了!”陈暮挥挥手。
远处,港岛政府的皇家水警依然在秘密监视。
但是见到陈暮后,他们请示了上级,但上级却没有答复。
原因是,上级也在激烈讨论。
这一次,京城行动,再次失败。
并且,四组人手,三组不知所踪。
这让港岛方面很是震惊,甚至是恐惧。
陈暮能够对付三组人手?
显然不可能。
那就只可能是大陆方面出手了。
这样一想,包括之前飞虎队去渔民村抓人也失败了。
为何?
显然也是大陆方面出手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陆政府已经关注到了这件事。
但是却不说,那说明什么情况?
这里面的玄机就大了,那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所以,港岛方面已经不打算继续就陈暮这件事深挖了。
还能怎么挖?
这一下,都死了好几十人了。
还被骗了10万港币。
所以,监视依然有,但只是收集证据,却不抓人了。
没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手。
在告别王总后,陈暮将大食盒,直接放入了自己10立方米的水分身空间内。
这个,是太方便了。
自己这以后去哪,都不再会担心后勤补给什么的问题了。
还有,自己去海底探宝,一旦发现了,也不怕没空间装了。
10立方米,够大了。
而且还能升级。
未来还可以继续升级。
一前一后,不到30分钟,陈暮就带着食盒回到了房间里。
此刻,四大行领导一杯茶也不过刚刚喝完。
“陈暮村长,回来了?”四位领导看见陈暮手中巨大的食盒,眼睛都亮了。
陈暮轻轻掀开食盒鎏金扣锁,四道描银屉格缓缓升起,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馥郁香气瞬间漫溢整个房间。
首屉里,避风塘炒蟹堆叠如赤金宝塔,蟹壳上裹满的蒜粒炸至琥珀色,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油亮光泽;
次屉中,鲍汁扣花胶宛如凝脂美玉,浓稠酱汁裹着颤巍巍的胶质,表层还点缀着几颗黑松露切片;
第三屉内,冰镇龙虾刺身盘踞在碎冰之上,莹润虾肉蜷成牡丹造型,鱼子酱与食用金箔错落其间,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底层食盒里,海鲜粥正咕嘟咕嘟冒着泡,奶白色的粥面浮沉着嫩粉的虾滑与橙黄的瑶柱,香气勾得人喉结不住滚动。
“张行长,这龙虾刺身最讲究鲜活。”陈暮手持银筷,将裹着芥末酱油的虾肉送至年逾五旬的张行长面前,“您尝这弹牙的口感,配上北海道空运来的山葵酱,辛辣中带着回甘。”
张行长小心翼翼咬下一口,冰凉的虾肉在齿间迸开鲜甜,却猝不及防被芥末呛得眼眶发红。
他慌忙端起茶盏,琥珀色的茶水尚未咽下,又被邻座李副行长夹来的蟹钳勾去目光。
蟹壳在齿间轻响,蟹肉的鲜嫩与蒜粒的焦香在舌尖炸开,张行长顾不上擦拭嘴角,伸手又去够另一只蟹腿。
“这鲍汁的火候可真绝了。”赵副行长用勺子轻轻舀起花胶,酱汁如琥珀丝线般垂落,“得熬上整整十二个时辰吧?”
“赵行好眼力!”
陈暮笑着揭开海鲜粥食盒,热气裹胁着火腿与干贝的醇厚香气扑面而来,“这粥底用三斤老母鸡吊足八小时,再配上现捞的活带子和手打虾滑。”
他熟练地为众人分盛,雪白的米粒吸饱了海鲜精华,每一勺都藏着弹牙的贝类与嫩滑的虾肉。
周副行长连喝三碗,额角沁出细密汗珠,解开领口的银灰色领带直呼过瘾。
酒过三巡,平日里严肃的银行领导们纷纷松了袖扣。陈暮瞥见张行长盯着空盘意犹未尽,悄然起身从厨房端出个描金漆器:“几位领导别急,还有压轴好戏——古法焗龙虾。”
漆盖掀开的刹那,焦香混着黄油气息直冲鼻腔,龙虾肉被完整剔出,裹着秘制酱料重新填回壳中,表层撒满帕玛森芝士,在高温烘烤下形成诱人的焦脆外壳。
“这是渔村的一点心意。”陈暮趁众人大快朵颐时,从书房取出四个嵌螺钿檀木匣,“南洋沉香手串,安神助眠最是相宜。”
四位领导慌忙推拒,陈暮却按住礼盒笑道:“若不是几位慧眼识珠,渔村哪有今日?往后大楼建设若遇周转难题,还望多关照。”
周副行长抹了把油亮的嘴角,爽朗大笑:“总行都开了绿灯,咱们还能不支持?只要账目清楚,后续贷款随时来谈!”
临别时,月光为四人镀上银边。张行长拎着沉甸甸的礼盒,脚步虚浮却语气坚定:“小陈,下次来总行,我可要讨教这鲍汁配方!”
陈暮望着远去的车灯,指尖摩挲着袖口藏着的翡翠扳指——这是他从钓鱼岛秘密基地里取出的“见面礼”。
也是那里面最不值钱的一些小玩意。
你专门用这些小玩意去作为礼物去送,不合适。
那真不合适。
不够重。
但是用来当随手礼,那就很合适了。
而且还别说,这些手串价值也不便宜。
就现在的行情市价来说,一串怎么也价值上千人民币。
这一夜,可谓是宾客尽兴而归。
夜风掠过窗棂,吹动桌上散落的海鲜残壳,仿佛预示着这座渔村与金融界的联结,将如同这满桌珍馐般,愈发紧密醇厚。
陈暮收拾了一下满桌残羹剩饭,将其直接吸入空间中。
这一点,是陈暮新的发现。
就这个水分身空间,可以直接将手凌空10厘米内接触的一切物体,都能直接送入空间内。
然后意念控制下,将其在空间内进行整理。
哪怕是这些残汤剩饭,也是一样能吸进水分身空间,然后直接整理好,再扔出去。
陈暮将这些残羹剩饭,吸入水分身空间,再来到垃圾桶那,再一股脑抛出来,全过程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而且水分身空间里,也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汁液残留。
这让陈暮很是满意。
这个功能,可是比能藏钱什么的还要方便,还要有用。
这以后当一个家政服务员,绝了。
陈暮咧嘴一笑。
第二天,四大行的领导酒醒之后,也是再次找到陈暮。
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单纯过来看看陈暮,打了个招呼。
当然,这就已经代表了很多事情。
这就代表四人对陈暮的认可,对彼此关系的一种确定。
说多了,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是专程来看看你。
那就代表了他们的态度。
以后你陈暮有什么事,直接来找他们就行。
到时必然能办一定办,不能办的,也给你想办法去办。
此刻,渔民村这边,每天前来参观看大基建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
大多数都是周边村的村民,过来旁观。
摩天大楼建设啊,太震撼了。
当然,现在才不过是打桩,这摩天大楼八字还没一撇呢。
但是,前来参观的人依然很多。
毕竟,挖那么大的深坑,就让人震撼。
这年头的国内老百姓,说是土老帽真的没说错。
太多东西没见识过,太多事情没经历过,无论眼界,还是阅历,都很是朴素。
摩天大楼,羊城那33层当时就已经震惊国内了。
何况现在这里49层。
还是两栋。
一左一右,一南一北,这如何不让人感到新奇。
所幸,围观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捣乱的没有。
而这让陈暮发现了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商机。
那就是食堂吃饭的问题。
现在是叫盒饭。
周边人做的盒饭。
但味道不咋地,只是能吃。
而工作强度那么大,那点盒饭,根本就无法保证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所以,很多工人不得不中途吃点自带的干粮充饥。
这让陈暮想到了一个新的解决渔民村村民可持续发展的点子。
尤其,自己这边罐头厂也在修建。
但是依然无法全面解决自己这边的海鲜产能。
三艘渔船,是远远无法满负荷生产的。
但,现在让陈暮看到了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