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孩子被闷死在车里的新闻,有些家长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种倒霉事儿不会轮到自己孩子身上而不重视。熊绪眠死在今年最热的月份中,那天下午地表温度是47度啊,车子里空调都得开到18度还不能晒太阳才舒服一些,熊鹏本来开着车带熊绪眠去奶奶家吃晚饭,路过一家水果摊,熊鹏想去买点水果给父母带过去。
当时熊鹏还特地找了树荫底下停车,水果摊就在马路对面,他觉得买点水果不会花太多时间,就让孩子在车上等着。这一下就出事了,熊鹏挑水果忘记了时间,加上摊前好多人都让店家帮忙切块,熊鹏又慢慢等,等到摊前人不怎么多了才上前结账。
等回来的时候车子已经围了一圈人,有警察还有路人,对着自己的车指指点点。熊鹏挤进人群,透过玻璃看到女儿熊绪眠已经在里面睡着了,可是满头大汗,头发全都粘在脖子和脸蛋上。
一名路人提醒熊鹏:“赶紧把孩子抱出来啊,这天儿那么热,估计都中暑了。”
熊鹏后知后觉打开车门把孩子抱出来,可熊绪眠好像睡着了似的,全身软趴趴的,这让熊鹏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他脑海中浮现。警察一眼就看出孩子肯定热昏头了,立马要熊鹏把孩子送到医院,地上的水果都顾不上了,熊鹏在市区闯了三个红灯把孩子送到医院,可熊绪眠还是因为在车子里闷了太长时间,热死了。据医生说她的器官都已经热熟了,根本救不回来。
姚寅笙听完也可惜地摇摇头,多可爱一个孩子啊,却因为家长的疏忽,在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上栽跟头。有时候还真别怪孩子听不进话,你看看,有些家长也不把血和泪的教训放在眼里,事教人一次就会,只是代价太沉重了。
小眠眠在爸爸身旁看到爸爸自责的泪光,放下麦旋风钻进爸爸怀里想要给她安慰。熊鹏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那件事是因为我的疏忽,我怨不得别人。我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大病一场,妻子也跟我离婚了,我本想把现在的房子留给她,但她不要。孩子走了我也一下失去生活的动力,把车子卖了,辞掉工作浑浑噩噩,如果不是你带着孩子出现,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到头。”
姚寅笙相信熊鹏现在已经有很深刻的反省,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对不会把孩子落在车上。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所谓的如果,日子还要继续下去,熊鹏需要振作起来,熊绪眠也需要离开阳间到地府去。
姚寅笙此行便是告知熊鹏,再送孩子一程,毕竟孩子的死是个意外,熊鹏家里可能只是简单停棺几日下葬或者草草火化,送走的仪式还没完成。熊鹏用力抹一把脸,“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让我联系一下前妻,她肯定也很想见到眠眠的。”
熊鹏拿出电话给曾经的枕边人打电话,前妻也给面子,二十多秒的嘟声后接通电话。熊鹏特别小心地跟前妻说话,把姚寅笙带着熊绪眠出现的事情告诉前妻。电话那头,荀霜华还是不太相信姚寅笙,依旧把她当成骗子,但看在两人曾经夫妻一场,荀霜华也答应明天回中山府一趟。
“好了,我还需要准备什么吗?”
“准备常用的三牲和一只大公鸡,想给孩子烧多少纸钱和衣服你自己看着办,还有一件孩子的贴身衣物,颜色最好是红色、黄色或者灰色。”
“好,我明白了,那我们明天见。”
姚寅笙把熊绪眠留下,小姑娘也很黏爸爸,现在看到爸爸肯定走不动道儿。也好,给他们父女俩最后相处一个晚上,以后可就只能在梦里见到了。
第二天晚上九点钟姚寅笙才从酒吧出发,给姚寅笙开门的是一个身材瘦小板着一张脸的女人,她就是熊绪眠的妈妈荀霜华。姚寅笙昨天跟熊鹏分开时留下小半瓶牛眼泪,荀霜华到得早,可能已经用牛眼泪见过孩子了,所以她见到姚寅笙才什么都没有说。
熊鹏戴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你来了,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要开始了吗?”
“准备好了就开始吧,把东西摆到门口。”
熊鹏搬来一张儿童版写字桌,上面还印有九九乘法表和26个英文字母,熊鹏把杀好烫过的三牲放进托盘再一一码好。姚寅笙舀了一碗生米垒成小山再插上三炷香,两只手臂粗的大红蜡烛立在桌子的左右角。
姚寅笙找来一个抱枕坐在门口的三牲后,“衣服呢?”
“在这里。”熊鹏拿出一条红色的短袖,上面绣着品牌的英文名称。
姚寅笙把衣服放在掌心,另一只手搭在上面,闭上眼睛念起《往生咒》。一共念了七七四十九遍姚寅笙才停下来,睁开眼睛姚寅笙回向道:“愿以此功德回向熊绪眠,离苦得乐,往生善道。”
噗!电梯间传来一阵风,熊绪眠好像知道自己离开的时候到了,她抱抱爸爸又抱抱妈妈,又在爸爸妈妈的脸上来回抚摸,亲亲爸爸妈妈后自觉来到姚寅笙身边,“大姐姐,我要走了对吗?”
姚寅笙尽量让眼神柔和不吓人,“是啊,一会儿有两个叔叔来接你,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要跟爸爸妈妈说的,就尽快说吧。”
熊绪眠想了想回头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架了,我不想看到你们分开。”思来想去,熊绪眠也只说出这句话,看到她转过身来,姚寅笙摘下玉佩咬破大拇指,把血抹在玉佩上。
叮——!电梯门在五分钟打开,一黑一白两道高大的身影出现顺利把孩子带走,等电梯的层数吓到负一楼姚寅笙才起身。拍拍屁股姚寅笙语气轻松地说:“好了,现在孩子顺利送下去了,一切都圆满结束,你们也应该向前看。”
“谢谢你啊,这费用你看......”
姚寅笙目视门口无所谓地说:“没事儿,事主已经请我吃过饭了,我只是顺水推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