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有理!”高楷点了点头,“张钊颇为警觉,不光要瞒过刘竞成,也要瞒过他。”
李光焰建言道:“主上,兵法云,虚虚实实,若要瞒过张钊,须得以实为虚。”
高楷笑道:“光焰有何妙计?”
“末将潜心观察,潼关地势极为特殊。”李光焰侃侃而谈。
“南面是秦岭,西面是华山,东南有峡谷,渭河、洛水两川,汇合黄河向东奔流,潼关恰好位于山腰之上,俯瞰崇山大河。”
“除却潼关之外,另有一座小关,为前朝修建,成犄角之势,虽已逐渐废弃,却尚可一用。”
“可派一支兵马,于小关驻扎,趁张钊率先锋士卒来攻,尽出伏兵。”
“由此,他必以为识破诡计,上禀刘竞成领主力汇合。”
“届时,峡谷之中,另有伏兵,必能让其等大败。”
“不错!”高楷笑赞一声,“假作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就看刘竞成如何应对了。”
话不多说,他当即下令,亲率两万大军,攻打长安。
命崔桃符、赵喆等人领兵一万,镇守潼关。
与此同时,夏侯敬德率五千人,于峡谷埋伏;李光焰领五千人,在小关驻扎。
军令一下,诸将各自领命。
翌日一大早,高楷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红缨,腰悬千牛刀,率两万大军,金鼓齐鸣、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往长安城进发。
行军路线毫不避讳,闹得人尽皆知。
即便是远在长安的董澄,亦然听闻,急忙催促石重胤派兵来援,一面调兵遣将,把守城池。
这一番动静,自然被赵军斥候察觉,迅速上报。
中军帐中,刘竞成笑道:“高楷果然按捺不住,攻打长安去了。”
如此一来,他正可大举兴兵,伺机攻破潼关,一面敦促岑方善拿下武关。
两关齐下,必然打得高楷措手不及。
冯睿赞道:“大王料事如神!”
刘竞成面露得意:“这可是长安,大周都城,他怎能受得住这等诱惑。”
即便是他,不也汲汲营营,希冀击败高楷,拿下长安么?
张钊蹙眉:“大王,高楷诡计多端,小心其中有诈。”
刘竞成转念一想:“你是担心,他故意设计,诱使我等大举攻城?”
“正是!”张钊颔首,“若要分兵攻取长安,何须等到此时?”
“分明以身作诱饵,诓骗我等。”
“末将断言,一旦我等兴大军,途中必定遇伏。”
刘竞成冷静下来:“你所说不无道理。”
冯睿忍不住道:“大王,高楷不想和我等继续纠缠,方才分兵。”
“只是,我等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转运困难,实在耽搁不起。”
“若不趁此机会,拿下潼关,夺取永丰仓,恐怕无需高楷来攻,我军不击自溃。”
“纵有埋伏,可派一员大将探路。”
“绝不可因噎废食,踌躇不前。”
刘竞成点了点头:“此话正合我意。”
“高楷坐拥永丰仓,可与我等耗下去。”
“然而,在此驻留迁延日月,胜机只会偏向于他,不利于我。”
“即便有凶险之处,也顾不得许多了。”
“大王英明!”冯睿称赞一声。
张钊见此,主动请缨:“末将不才,愿为先锋,替大王开道。”
“好!”刘竞成大笑一声声,“孤有你,可高枕无忧!”
事不宜迟,赵军当即兵分三路,一路由张钊率五千兵卒,为先锋;一路由刘竞成亲自率领,为中军两万余人。
最后一路,由冯睿坐镇,领一万五千人殿后,随时接应。
三路兵马缓缓起行,穿过山林峡谷。
一路走来,惊起飞禽,吓走猛兽,虫鸣之声微弱下去,只剩下流水澎湃之音。
刘竞成眼见如画美景,摇头笑道:“高楷竟如此托大,不在此地设伏?”
倘若是他,坐拥潼关这等地利,必定在峡谷埋伏,歼灭敌军。
身侧,一名郎将赔笑道:“高楷不过穷乡僻壤之中,寒门子弟,便如井底之蛙一般,哪里见识得到天下广大?”
“纵然据有四道,也不过一时侥幸。”
“怎能与大王相比?”
刘竞成斥责一声:“不可小瞧天下英雄。”
心中却是得意,若能趁机击败高楷,便可得西北四道,加上这京畿道,他便可坐拥天下七道,半壁江山。
足以登基称帝!
想到这,他心中火热,忍不住催促众人加快脚步。
殊不知,两侧深沟密林之间,正有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他们。
夏侯敬德潜伏在后,按捺心思。
身侧,一名亲卫忍不住道:“大将军,这大好机会,何不立即出兵,将刘竞成斩于马下?”
“急什么?”夏侯敬德呵斥道,“你没瞧见赵军防守严密么?”
“我等五千兵卒,此刻暴露,无异于以卵击石。”
“稍安勿躁,不得造次!”
“是!”亲卫连忙闭口不言。
前方,张钊一马当先,率五千先锋军,逶迤而行。
他一面扫视两侧山林,一面听取斥候回禀。
“将军,我等巡视许久,并不见伏兵。”
“再探!”张钊沉声喝道。
“是!”
此时,他与刘竞成心有灵犀,皆是疑惑,高楷为何不在此地设伏。
毕竟,过了这片峡谷,便是潼关所在的山腰。
那里群山耸立,大河滔滔,却也一览无遗,根本无处设伏。
正行走间,他忽然想起一事:“可曾探查小关?”
这小关与潼关相隔不远,互为犄角。
只因黄河携带泥沙冲击,河岸不断变窄,致使小关不再险要。
本朝方才另择一地,修建新潼关。
斥候支支吾吾:“卑职……卑职只远远瞧过一次,不敢靠近,以免遭人发觉。”
“还不快去探查?”张钊面色一沉,“战场之上,绝也不能放松警惕,错过一丝一毫可疑之处。”
“是……是!”斥候素知他严厉,即刻去了。
张钊继续行路,一面等候斥候回禀。
然而,等来的却是一阵阵喊杀声。
“杀!”
“杀张钊!”
“有伏兵?”张钊循声望去,正有数千兵卒,从半山腰处冲锋下来。
观其所在,依稀可见一座城郭,掩映在崇山之间,正是小关!
“果然,高楷在此设下伏兵!”张钊不惊反喜。
不知伏兵在何处,方才让人提心吊胆,一旦其等暴露,便再无顾忌,只需一战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