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皇太极身体越来越差了,观察了好些年,准备了继承人的选择,最后还是大玉儿的儿子福临入了他的眼。
主要是是福临的身后有吴克善,还有多铎兄弟俩撑腰,势力不容小视。
而且他会秉承着自己的理念,满汉一家的想法,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这孩子还很喜欢读汉文史书。
其他的人,要么就是年纪太大了,冲动鲁莽,要么就是性格太软弱了,扛不起责任。
想着朝堂上大家一直实行的国策,大家还一直说着要满蒙联姻。
皇太极就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是哲哲前几年生病去世了,也没个人帮自己处理这些难题。
海兰珠也在去年死了,其实海兰珠去世的时候,小玉儿觉得不奇怪。
她从小就生活在赛琦雅的打骂中度过的,一直干的是最累的活,吃的最差的食物,就算有大玉儿偷偷的接济,也是无济于事,身体上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几次就能弥补回来的。
后面又因为卓林跟母亲的离世,悲伤过度,加上难产生下孩子,后面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一直郁郁寡欢的样子,这样怎么可能长寿。
在儿子十七岁的时候,就一场病,没有度过去,就死了。
皇太极可能年纪大了,也不想再立皇后了,就把大玉儿升为贵妃,管理后宫。
大玉儿接到哥哥吴克善的信,来找到皇上讨论一下福临跟福来的婚事。
大玉儿看着皇太极欲言又止的想说着什么,但是又怕他不同意。
皇太极看着大玉儿这个样子说道:“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大玉儿笑着说道:“皇上,福临跟福来的福晋,你已经有人选了吗?”
皇太极听到大玉儿的话,就知道她想要说什么,不过就是她哥哥家嫡女的事情。
不过他不想让福临的后院有蒙古女子当嫡福晋,也就是以后的皇后。
虽然现在蒙古还需要安抚,但是他顶多就只会继续给一个妃位,皇后之位就不要肖想了。
皇太极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说道:“孩子们的福晋朕自有主张,贵妃现在该给他们挑选的是启蒙格格。”
大玉儿看着现在越来越有威严的皇太极,也不敢反驳。
等到后面下旨的时候,大家才知道,皇太极给福临找的是一个瓜尔佳氏。
皇上一个心腹大臣的嫡女,两个侧福晋有一个是钮祜禄氏,一个是叶赫那拉氏。
福来的嫡福晋就是吴克善的嫡女,博尔济吉特氏,静儿。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小玉儿准备喝水的动作都停顿了一下。
这有些惊悚啊,皇太极是怎么想的呀,即使他不知道两个孩子上辈人之间的仇敌关系,但也不能这样瞎搞吧。
其实皇太极也是为了福来这个儿子着想,他的性子一点也没有满族人的野性,像个姑娘家一样,说好听一些就是温和有礼,谦谦君子,说不好听点,就是软弱无能。
他怕自己要是真的不在了,到时候他肯定会被挤到边缘处,要么就是被算计了。
这一步棋,也是想让大玉儿跟吴克善等人,以后看在博尔济吉特氏.静儿的面上,也不会伤害到福来,让他平安顺遂。
再怎么样,小的时候,海兰珠很是受宠的那段时间,这个儿子还是很受自己的喜爱的。
再说了,他知道小玉儿很是宠爱静儿的,每次回蒙古,都会给静儿带些吃的,用的,把静儿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对待。
到时候小两口有什么事,小玉儿不可能会袖手旁观,只要她想护着两人,多铎跟多尔衮肯定会帮着她的。
这些年下来,他一直以为多尔衮没有结婚,是为了大玉儿守身如玉呢,自己还洋洋得意来着。
但是后面他发现,每次宫里有宴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块,多尔衮都会用担忧的余光看向小玉儿,很是隐晦,没让人发现。
其实是多尔衮担心小玉儿吃不惯宫里的食物,不过每次多铎都打点好了的,他的担忧纯属多余。
其实皇太极也关注过小玉儿,不过也是,像她那样个性鲜明的女子,只要注意过后,就很难忘怀吧,自己那个时候也有过心动,就是两人之间错过了而已。
现在自己为了自己的儿子,就算计她一回吧。
小玉儿不知道皇太极的想法,要是知道,肯定给他翻过白眼。
这人,就是想得太多,身体才会多灾多难的。
不过小玉儿想到静儿那个孩子,不管是品性,相貌,才情都很出色,就算是跟她们这一辈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
还温和有礼,就像个江南水乡的女子,跟福来这孩子,应该会合得来。
不过两人之间的血缘不知道有些近,到时候生下来的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啊。
她发现了,这些大族,就是喜欢近亲结婚,她开始的时候跟多铎说了,多铎让她不要管。
因为八旗子弟好多都是近亲结婚的,要是这件事情是真的话,到时候会很麻烦,很多女子可能活不下去。
小玉儿觉得自己好像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不过也正是知道了这个问题,多铎跟多尔衮才没有非得让福临迎娶静儿。
谁知道最后皇太极来了这一招,而且圣旨已经下了,想要改都改不了。
小玉儿有些头疼了,不过即使她说了再多,也改变不了大玉儿跟吴克善的想法,这样也好。
不管历史上,还是剧中,几人的吃相都太难看了,一定要福临的后宫都是蒙古嫔妃不可。
这让福临极其反感,叛逆心太重。
现在的福来跟剧中有很大的不同,他跟福临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从小就在一块读书,习字,感情还不错。
可能时间长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他的性格没有剧中那么尖锐。
大玉儿跟海兰珠从来不会在孩子跟前提及上一辈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