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羽翔一颗心往下坠。
小钰则是坦然接受,她安慰哥哥:“我们学校不是说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嘛,说不定我长大之后,能知道怎么发展农村呢。”
她心态乐观。
贺羽翔完全接受不了。
他原本想着,心态要放平衡,一家人总得有人下乡的话,无论是谁都好,但无论是两个妹妹或者是弟弟抽中了签,最终他都会选择自己下乡,他年纪大,他可以报名。
“等长大再说吧。”
“其实这没什么可操心的,等你们长大下乡的时候,无论是我或者是你小叔,都会在小钰下乡的地方置办厂子,所以小钰总会有不错的生活。”
“还能这样!!!”
贺羽翔惊呆了。
陈清耸肩:“为什么不能?”
贺远有技术。
她有实权和渠道。
两人都是能够安排分厂的人。
小钰嘴唇微张,“天呐!”
忽地,她开心的笑起来,蹦蹦跳跳的十分欢喜:“那我一定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陈清和贺羽翔沉默。
小钰开开心心的来到弟弟妹妹面前:“爱你们呦,但是姐姐要去打仗了,为我加油吧!”
左边亲亲,右边亲亲。
完毕。
出门!
贺羽翔也回书房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幼稚,幸亏他问了问小姨,没有像之前一样黯然神伤,不然只是无人感动的自我折磨罢了。
他拿了小叔的手表,放在一旁计时,试试看能不能突破自己。
晚上学习期间,贺羽翔没感受到自己很累,小钰也是,但第二天他们小叔喊他们起床下乡的时候,两人胳膊都要抬不起来了。
小钰崩溃了:“怎么会这样!”
她浑身上下都像是被别人狠狠揍了一样,疼得起床都难受,刚坐起来,小钰控制不住又重重地躺在床上。
她感觉自己像是个被拆散了架的木头人。
贺远见两个孩子太累,把陈清喊醒了:“我给贺羽翔按按,你给小钰按按。”
陈清答应下来。
两夫妻就开始给孩子按摩。
两兄妹疼得嗷嗷叫。
贺远感觉小钰疼得更严重点,于是和陈清调换,小钰疼得拍床:“我不要小叔了,我要小姨!!!”
贺远没惯着她,依然大力按摩。
小钰泪眼汪汪,好疼啊!
陈清看得都心疼了。
贺羽翔倒是不心疼,因为他身体疼得要死。
过了好一会儿,小钰又焦急起来:“不能按了,要迟到了。”
陈清深深的皱眉:“你们能行吗?”
孩子还不到八岁。
有必要让孩子那么累吗?
小钰苦着脸下床穿鞋:“能的。”
她洗漱好后,骑着自行车接人,大家都往村里骑去。
毛毛双目无神:“我今天醒来的时候,以为我爸妈晚上把我摔了八百遍。”
杨一荷心有戚戚焉:“我刚下床就跪下了,把我师傅都吵醒了。”
矮脚虎和王文明也诉说着自身痛苦。
当他们拖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身体,深一脚浅一脚的站到田边时,绝望感几乎将他们淹没。
隔壁大娘又看着他们,笑道:“累了吧?”
六个孩子默契点头。
大娘笑道:“累是正常的,咱们这得忙二十来天,过个四五天,你们就能适应了。”
她对这几个孩子印象挺好。
六个人都是踏踏实实干活的性子。
尤其是最小的那个,干活麻利,长得跟福娃娃一样,更是讨人喜欢。
小钰长呼一口气:“开始吧!”
杨一荷咬着牙,尝试像昨天那样弯下腰,后腰传来的剧烈酸痛让她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田里。
没办法,她只能改成极其别扭的半蹲姿势,效率慢了一半不止。
小钰倒是缓过来了,她早上真疼,但被按摩过后,因为骑着自行车,在疼痛中,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让她渐渐有了本身的力气,见小伙伴们都快要不行了,她说道:“你们歇一阵吧,别太累了。”
毛毛一屁股坐在地上,望向她问:“你呢?”
小钰不好意思的抿唇笑:“我感觉我还可以。”
毛毛白眼一翻,彻底躺在田里。
杨一荷提醒:“蚂蝗。”
毛毛吓得一激灵,麻溜儿爬起来:“哎哟喂,吓死我了。”
大家噗呲一声笑出来。
五个人都歇下来,小钰继续干活。
路过的一位老兵瞧着小孩那利索的动作,眼底满是欣赏,静静待了片刻后离开。
忙碌一天后,贺羽翔叫他们回家记得泡脚还有按摩,他稍微示范了一下动作,大家都认认真真记下。
各自回家后都按照贺羽翔说的去做。
小钰回家后跟哥哥商量:“要不然你们别去了,我和王文明去就行了。”
王文明是必须得干。
她是想着有始有终。
但其他人都算是被她拉上马的。
双抢太累了,他们都不适应,小钰看着也很心疼。
贺羽翔想想说道:“我们三个去吧,明天就不去接矮脚虎、毛毛和杨一荷了。”
“哥哥,你累了也可以在家,不用陪我的。”
“我在完成小叔布置的任务。”
“那好吧,之后你累了,你就回家休息。”小钰觉得哥哥挺不喜欢干活的,能陪着她闹两天也够了。
贺羽翔:“我知道。”
但他心底觉得下乡挺有意思。
原本他觉得去农村,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会心疼他们,但切身体会后,反而会升腾而起一股‘庆幸’感。
庆幸自己不是农村人。
庆幸自己不需要双抢。
这个想法贺羽翔不会向别人吐露,因为不是人人都那么想。
目前大部分人都是觉得人人平等的。
假设别人知道他内心阴暗的想法,肯定会觉得他自私自利,说他瞧不起农村人。
贺羽翔坐在打字机前,定了定神,开始练习文章,文章满篇都是为人民服务,那到底怎么样才能为人民服务呢?
像是王家村的人,他们需要什么呢?
他们是不是也盼望着有着工作,能成为城里人?
发展教育?孩子们读书有进城拥有工作的机会。
但进城太难了。
不然也不会有大批知青下乡。
更好的选择是建厂,让当地家庭改善环境的资格,城乡之间就没有距离了!
贺羽翔放下打字的任务,去问小姨:“服装厂大概什么时候会建设分厂?”
陈清:“大概是明年,怎么了?”
贺羽翔犹豫片刻说:“我觉得很多农村人也需要应该机会,你能把分厂建立在公社之类的地方吗?”
庆幸之余,贺羽翔想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