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蒙蒙亮,魏国公老夫人便睁开眼,吩咐人梳洗更衣后,靠坐在软枕上闭目养神。
辰时,安氏带着儿子来寿安堂请安,魏国公老夫人摘下手腕上的佛珠,从奶娘手中接过白胖的孙子抱在怀中,笑容慈爱。
“听嬷嬷说老夫人卯时不到就醒了,可是身子不适?”安氏关切问,“可要儿媳派人请郎中进府?”
魏国公老夫人边逗着孙子边摇头,“年纪大了睡不着而已,不用大惊小怪。”
安氏应下,陪老夫人逗了一会儿儿子,又伺候着老夫人用早膳。
“你也坐下吃点吧。”
“是”,安氏盛了一碗莲子百合粥放到老夫人身前,又夹了几筷子新腌制的风味小菜,才坐下用膳。
一顿饭还没吃完,安嬷嬷便进来禀报,“老夫人,宫里来人了。”
“快请!”魏国公老夫人接过帕子擦了嘴角,亲自到门口迎接。
前来传话的太监也不寒暄,传了太后的懿旨给了进宫的牌子就离开了。
安氏亲自服侍着老夫人穿上诰命礼服,又安排人准备好马车,亲自将魏国公老夫人送出大门,才回到自己院子处理府中杂事。
公府马车停在宫门前,魏国公老夫人扶着嬷嬷的手下了马车,坐上早已等候在此的软轿,一路去了慈宁宫,进了宫殿,跪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恭敬叩首,“臣妇安氏参见太后娘娘。”
“免礼”,太后声音和蔼,“赐座。”
“谢太后娘娘。”
宫女搬来锦杌,扶着魏国公老夫人坐下。
“魏国公老夫人身体一向可好?”太后笑着唠家常。
魏国公老夫人恭敬道,“托太后娘娘鸿福,臣妇身体尚好,如今家中事物皆交由魏国公夫人处理,臣妇得以安享晚年。”
太后转着佛珠,“哀家与你一样,宫中事物皆由皇后打理,哀家唯一操心的,便是孙辈了。”
魏国公老夫人的心一提,果然太后接着道,“说起孙辈,哀家记得,魏国公老夫人也有尚未成家的孙辈吧?”
“太后娘娘好记性”,魏国公老夫人斟酌道,“臣妇的小孙女与长孙还未成家。”
“男子何时成家都无妨,女儿家可耽误不得,不知魏国公老夫人的小孙女可有婚配?”
“尚未婚配。”
“正好,哀家这里有个人选”,太后垂眸,“魏国公老夫人觉得魏王如何?”
“魏王?”
竹嬷嬷解释,“陛下今晨封二皇子为魏王。”
“太后娘娘三思!”魏国公老夫人颤颤巍巍跪下,“唐晚何德何能嫁与魏王殿下。”
“唐晚自幼长在亲娘身边,沾染了不少亲娘的低劣品行,臣妇管教至今尚未完全改正”,魏国公老夫人直白道,“两姓联姻是为结秦晋之好,臣妇万不敢将有失德行的唐氏女嫁入皇家。”
太后听得魏国公老夫人对唐晚毫不留情的谴责静默半响才道,“无妨,不过庶妃而已。”
“哀家会派礼仪嬷嬷随侍左右,管教其言行举止,必不会有损皇家脸面。”
“可是先帝。。”
太后打断魏国公老夫人的话,“先帝担忧唐晚被其生母带坏,这才让魏国公夫人教导,哀家想过了,就将唐晚记在魏国公夫人名下。”
“八月二十三是个好日子,哀家已传旨魏王准备纳唐庶妃入府。”
魏国公老夫人心知太后心念已定,再无转圜余地,只能叩首遵旨。
竹嬷嬷亲送魏国公老夫人离开,“老夫人好福气,三个孙女都嫁入皇室,魏国公府当真是圣眷正浓啊!”
魏国公老夫人强牵起嘴角笑容,“皇恩浩荡,臣妇一家不胜欣喜感激涕零。”
竹嬷嬷满意点头,等魏国公老夫人上了软轿后才回去复命。
“老奴看着,魏国公老夫人不太愿意。”
“愿不愿意可不由区区臣子说的算。”
太后心底升起一股怒意,难道她想让自己的孙子纳那么个女子?不过是碍于朝局不得已为之。
竹嬷嬷叹气,魏国公老夫人也是个不知好歹的,看把太后气的,直接将人从侧妃降到庶妃了。
这一字之差,地位可天差地别!
安氏哄睡了儿子,又见了负责看管佛堂的管事嬷嬷,“那对贱人母女可还安分?”
“安分”,管事嬷嬷笑容谄媚,“每日卯时起身,上午抄写佛经,下午抄四书五经,直到亥时睡下,自入佛堂起便日日如此,从未断过。”
安氏日日都听管事嬷嬷说一遍,却好似怎么听都不厌烦,继续问道,“可与人私下来往或是传递东西?”
管事嬷嬷照例每日一答,“老奴率人将佛堂上下看守死紧,连一只苍蝇都不能进出。”
“给本夫人看牢那对贱人”,安氏吐出一口气,舒心地笑了,“本夫人不会亏待你们的。”
管事嬷嬷接过赵嬷嬷递来的银袋子,兴高采烈地收下,见赵嬷嬷有事要说,识趣告退。
“夫人,老夫人回府了,差人来叫您去议事呢!”
安氏听得这话,连忙赶去寿宁堂。
魏国公老夫人换下厚重的诰命礼服,穿上轻便的常服,喝了一碗红枣人参鸡汤粥垫肚,倚靠在软枕上良久,才感觉身上的不适慢慢消退。
“母亲”,安氏进门坐在下首,“母亲叫儿媳来商议何事?”
“将唐晚从佛堂里接出来吧”,老夫人嗓音沙哑,“你派人去族里请族老出面修改族谱,将唐晚记在你的名下。”
安氏听得一愣,还未张口询问,就听老夫人继续道,“准备一份嫁妆,八月二十三送唐晚入魏王府。”
安氏都来不及抗议,下意识问,“谁是魏王?”
“二皇子。”
如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安氏被炸的头晕眼花,老夫人要将唐晚记在她名下的事安氏已经不在乎,安氏只想为女儿抱屈。
“母亲,明儿可是太子侧妃啊!您这样做,让明儿如何在太子府立足?!”
因着国公爷出征西南,明儿才重新得到太子宠爱!一旦魏国公府送女入魏王府,安氏简直不敢想女儿会落得何种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