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七月,明太祖朱元璋决定要把自己拟定的进攻策略彻底打完,于是集结了各路大军直达天津。】
【明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直逼大都,当时的元朝皇帝元顺帝领着自己的三宫六院仓皇出逃,逃回了草原。】
【至此,中原大地终于回到了汉人的手中,而从五代十国起便丢失的燕云十六州,也在四百年后回归了中原。】
【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草原上,被称为北元。】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北宋末年燕山得而复失的教训,他怕北元重整旗鼓之后,再次进攻中原,决心一定要将元朝势力尽数消灭。】
【洪武三年,明朝刚刚步上正轨,朱元璋便任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义子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分三路进攻北元。】
【此战三路皆胜,元昭宗逃到了远离中原的漠北地区。】
【这之后,朱元璋在自己在位期间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直至驾崩,北伐的重任才落到了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身上。】
{后面又进行了封赏啊,但是即便如此,明朝受封的人数也远远少于其他朝代。}
{胡大海?我还是对那个被朱元璋杀了的胡三舍记忆犹新!}
{胡大海竟然没有因为儿子的死叛变?}
{胡大海应该还有别的儿子,再说了,这个儿子死了也是自己作的,怪不了朱元璋!}
{配享太庙啊!古人看重名声说的还真的是一点不差,要是我,我肯定更想要金银珠宝!}
{要是说进了太庙可以族谱单开........?}
{我丢!放下那个太庙让我来!!恶龙咆哮.jpg}
{是个华夏人都拒绝不了族谱单开的诱惑!!}
{这么一看,老朱这个做法吧,啧(撇嘴),也还行吧!}
{嘿!我就说,老朱要打元朝绝对不会过年!这不是洪武元年就给打了!}
{我说judy怎么那么喜欢北伐,原来都是跟老爹学的!}
{燕云十六州啊,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来,他们都要忘记回家的路了!哭泣.jpg }
汉高祖刘邦发出了六个点。
他真的很无语啊!
原来这么简单就能安抚住这些开国功臣?
之前讲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臣子们不同寻常的激动和兴奋,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这么用!
等功臣们都死了才建功臣榜有什么用!虽然都是留名,但是他怎么就没想到这种功臣榜还能当作封赏使用啊!
这个朱元璋也太会精打细算了吧!
建一座功臣庙,花上一份香火钱,就能供奉这么多的臣子!
香火钱才能花几个钱啊!
要是能因为建庙而不需要给功臣们封爵分地,让他给每一位功臣都供上一份单独的香火他都愿意!
就连最先建立了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汉昭帝刘弗陵都挑了挑眉,没想到在开国之初就建立功臣榜竟然还有这样的妙用,草率了!
不过他又不是开国皇帝,现在也不需要用分封来安抚功臣,就很开心!
至于那些分封的诸侯王?没事,早就被老父亲刘彻的推恩令整残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被称为洪武之治,我们先来说一说他的为政举措。】
【大概因为自己出身贫农,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是爱惜民力,看重农业,第二是看重权力。】
【在经济上,明太祖朱元璋很是看重农业生产,很好的帮助明朝初年的百姓快速重回农耕。】
【明朝初立,明太祖便制定政策,大力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第一步,就是要将因为连年的天灾和战争而迁徙的百姓和失去家园的流民召集起来,让一些可以回到家乡的百姓再次迁徙回家,让流民们也回归自己的家乡进行耕种。】
【朱元璋深知耕地的数量不足,因为连年的天灾,很多的耕地早就荒芜,这些耕地全部都需要百姓们重新开垦。】
【为了鼓励百姓垦荒,朱元璋规定,只要百姓们有这个能力,不管开垦多少荒地他都在官府层面上承认这些荒地归属于开垦之人所有。】
【为了能够让百姓的劳作能更加轻松,朱元璋还下令,由官府提供耕牛、垦荒的工具和种子,租用这些工具和耕牛不仅不要钱,百姓们开垦出来的荒地还能在三年内全部免税!】
【这种鼓励政策极大的调动了百姓开垦荒地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人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解放各家的奴婢,让这些卖身为奴的隐户重新成为良民。】
【明朝时期的中原大地,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其不均匀,朱元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采用了强制的手段,将百姓从人口稠密的南方迁往地广人稀的北方,以平衡各地的人口。】
【明初,人们最担忧的就是吃饭的问题,但是就算是再如何想要填饱肚子,也不能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需求。】
【朱元璋在种植方面头脑清晰,为了不让百姓们一股脑的全部种植粮食作物,他规定,凡是家中的土地少于十亩的,一律都要至少种植半亩地的桑、麻、棉等植物,若是家中的土地更多,那就要加倍种植。】
【朱元璋深谋远虑,早早就为百姓们考虑周全。】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实行过屯田的制度,明朝建立之后,屯田的政策依旧备受重视。】
【这一次,洪武帝朱元璋不仅设置了军屯,让士兵们闲暇之时种田以自给自足,还设置了民屯和商屯。】
【民屯不用多说,自古以来,粮食的储备大部分都是以民屯的形式出现。】
【军屯古时也有旧例,只不过明朝军屯的比例要更高一些,在边境地区,七成的军队都要垦荒种地,而内地的军队,这个比例还要更高一成,达到了八成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