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最开始的分封还真的没有了解过,不管怎么说,这也有点太少了吧??}
{没事,看看其他朝代!}
{其他朝代都不少啊,咱们的二凤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上人人都是国公,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首领也被分封为国公了!}
{位面之子秀子哥也是,不过汉朝不封国公,封的是列侯,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也都是列侯,还有一些后起之秀也被封侯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倒是没分封,但是他自己就是自己的大将军,剩下的这些人的功劳都比不上赵匡胤,再加上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老赵不进行分封很合理啊!}
{历史上各个朝代夺了江山后,也就宋朝因为不分封,比老朱封的少了。}
汉高祖刘邦看到这个数量,猛地瞪大了眼睛。
夺少?天幕你说这个叫朱元璋的小子分封了夺少?
六个?
不会吧,朱元璋打天下不会就靠着这六个人吧?
那刚刚提到的那位为他出谋划策,提出夺取江山的指导思想的朱升呢?
那后来为他提出策略,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谋士刘基刘伯温呢?
不会因为人家是幕后军师,不负责打仗就不给人封赏吧?
他们这边,萧何、张良可都是不能打仗的谋臣!他也给分封了啊!
经过了天幕的讲解,汉初的列侯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分封根本就是个裹着蜜糖的毒药,但即便如此,夺得天下的时候,皇帝有没有给这颗糖也很重要!
是人都会有私心,付出了劳动和精力却没有的到回报,人们心里可是会有怨气的!
只封这么一点热, 这个朱元璋难道是在坐等其他臣子们造反不成?
“子房啊,你怎么看?”刘邦紧急呼叫自己的外置大脑。
张良皱着眉头:“回陛下,当初咱们进行分封,是因为自商周起便有这样的传统,明朝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很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会为这位明太祖做出示范,即使明太祖出身低微,也应该知道安抚功臣的重要性,就这么六个人,确实是太少了。”
难道他还有别的安抚开国功臣的厉害手段?
天幕讲解了这么朝代,其中说到的皇帝不乏朝代初的建国者和朝代中期的打压臣子者,以张良的聪慧,早就已经明了了历史相似的进程。
历朝历代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的,初代分封,后代削藩,但不管后代跟臣子们怎么斗,初期的安抚都是必不可少的!
“子房说的在理,乃公也是这么想的啊!六个人也太少了嘛!”
刘邦小声逼逼,满脸酸味:“明朝的臣子们好像没有造反啊!难道是还不到时候?不可能啊,这个时候不造反,那以后可就没借口了!”
“凭什么啊!朕给臣子们分封了他们都要造反,难道这个朱元璋不给封赏,这些臣子们还会乖乖的听命于他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朕不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也为这位朱元璋的小气震惊了。
“不是,真的就封这么一点人啊!”
对于出身富贵的太原公子来说,这么点封赏是不可想象的。
魏征的眉头又紧紧的皱了起来,看着天幕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看的出来,这位是很想亲自去喷朱元璋一顿的。
他作为臣子,想要封赏看起来很象是在为了臣子们谋福利,从而伤害皇帝的利益,其实并不是,封赏是一种必要的政治手段。
这种封赏都是为了新生朝代能够平稳的发展下去,给开国功臣们一点好处,安抚一下是理所应当的!
天幕没有说别的,贞观天团们也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朱元璋找补。
“也许是有其他的赏赐?”
“说不定国公是最高的,还有其他的爵位!”
“对极,再不济,金银珠宝、粮食布匹这等物件总该有吧?”
太极殿中议论纷纷,李世民的臣子们很少有出身特别低微的,不过看天幕的意思,这位明太祖的部下多是贫苦百姓,这样看来,没有爵位,有些实物的赏赐应该也可安抚一二才是。
另一边的唐高宗李治拉住了身边皇后武媚的手,语气中满是羡慕:“六个?真的只有六个?那这位明太祖的继承人也太好运了叭,没有这么多人需要对付!”
唐高宗李治想想满朝都是自家父皇封的贞观功臣,就觉得头又开始疼了。
唉,不是说自家父皇做错了,但是能不能少封一点,把权力少给一点啊!
他这个皇帝当得很难受啊!
武后看着自家皇帝陛下那可怜巴巴的小眼神,顿时心疼了,赶紧给李治轻柔的按揉太阳穴。
拿回这些臣子们手中的权力,可是废了他们夫妻二人很大的功夫!
要不是天幕降临,这些臣子们知晓了李治这位病弱皇帝的厉害,他们现在还在跟满朝文武玩心眼儿呢!
至于洪武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全当没听见,满朝没有册封的文武百官也当自己耳聋。
陛下的性格他们还不知道吗?当初都没分封,现在就更不用想了!
【可能后来老朱良心发现,觉得这么封赏,人数确实有点少,便又进行了二次封赏。】
【这一次上榜的人有越国公胡大海、战死的济国公丁德兴、信国公汤和和郢国公冯国用。】
【第二年,朱元璋又在鸡鸣山建立了一座功臣庙,定下了二十一位功臣可以在此享受供奉,之后又提了七人进太庙,一共供奉了二十八人。】
【虽然这样看着挺好的,实际上这些人是没有什么真实好处的,不过死后享受历代皇家祭祀,配享太庙,大概很符合古人喜欢好名声的价值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