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陆氏手工坊的窗棂,在原木工作台上投下菱形光斑。
陆小军握着刻刀的手悬在半空,刀尖即将落下的位置,是块精心挑选的黄杨木——本该雕朵并蒂莲,刀下却莫名走形,成了个歪歪扭扭的卡通笑脸。
\"又走神了?\"柳亚娟端着青瓷茶杯推门进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
她将茶杯轻轻搁在角落,顺手捡起地上散落的设计稿,\"朵朵昨晚打电话说,社团新接的文创订单缺几款榫卯书签,你这儿有没有现成的样品?\"
陆小军这才回神,看着工作台上狼藉的木屑,苦笑摇头。
自从三个月前那场\"手工创意博览会\"后,他和朵朵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博览会期间为赶工期熬出的黑眼圈至今没消,朵朵带着社团拿了金奖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而他总在雕刻时不自觉想起些荒诞画面:
比如曾以为工具会跳舞,实则是连续加班后对着反光桌面产生的重影;
比如梦见阴界快递,其实是博览会布展那晚,误把隔壁摊位的充气玩偶当成了悬浮物。
\"书签样品在第三格抽屉。\"柳亚娟熟门熟路地拉开抽屉,取出个紫檀木匣。
匣子里整齐码着十二款书签,最显眼的那款刻着简化版的斗拱结构,边缘却被细心地磨成了云朵形状——那是去年朵朵参加创新设计赛时,夫妻俩熬了三个通宵改出的终版。
\"你呀,就是把自己绷得太紧。\"柳亚娟用软布擦拭着书签上的浮尘,\"上周去医院复查,医生怎么说的?说你是神经性疲劳,得放空脑子。\"
她说话时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像极了十年前,她帮他纠正榫卯误差时的模样。
陆小军看着妻子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喉头有些发紧。
博览会期间,柳亚娟既要打理家里,又要帮他盯工坊的订单,还得远程给朵朵的社团当\"技术顾问\",有次他凌晨三点回房,看见她趴在客厅茶几上睡着了,手边还摊着帮朵朵修改的结构图纸。
\"妈!爸!我回来啦!\"朵朵的声音像风铃般撞进屋子,背着的帆布包上挂着个木雕小铃铛——那是陆小军早年雕的平安铃,被女儿改成了钥匙扣。
她手里扬着份文件,\"咱们社团和市博物馆谈成合作了!要做套'青铜器纹样榫卯拼图',就是...就是有些结构我拿不准...\"
柳亚娟接过图纸,指尖在青铜器雷纹图案上轻轻划过:\"这个饕餮纹的转角榫,用粽角榫容易崩茬,试试改良版的夹头榫?把受力点转移到侧边...\"
她边说边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图纸空白处画出分解图,线条流畅得像在雕刻木料。
陆小军在一旁看得失神。
他总记得刚认识柳亚娟时,她还是个扎着马尾的清秀姑娘,在木工房里拿着游标卡尺测量木料,阳光落在她专注的眉眼间,比任何雕刻作品都要动人。
后来两人结婚,她为了支持他创业,放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却从没放下过对木工的热爱,家里的书架、衣柜,甚至厨房的刀架,都是夫妻俩一起设计制作的。
\"对哦!妈,上次您说的那个'隐形燕尾榫',用在拼图的暗扣处是不是更合适?\"
朵朵突然拍手,\"这样小朋友拼的时候,既不会划伤手,又能体验到榫卯咬合的乐趣!\"
柳亚娟笑着点头,转身从储物柜里取出块边角料:\"来,我们现场试试。\"
她拿起刻刀的姿势略显生疏,毕竟多年没碰专业工具,但下刀的角度和力度却精准依旧,三两下就削出个微型燕尾榫模型。
朵朵在一旁看得入神,陆小军则悄悄拿出手机,拍下妻女并肩讨论的画面——阳光穿过木屑,在她们发间落满金粉,像极了他最得意的那幅木雕作品《暖光》。
傍晚时分,柳亚娟系上围裙走进厨房。陆小军跟着进去想帮忙,却被她按在灶台边:\"去把阳台上的茉莉搬进来,天气预报说今晚降温。\"
他刚转身,就听见她在身后轻笑:\"还有啊,把你那些'会跳舞的工具'都擦擦,明天有批亲子体验课的客人,别让人家看见满是灰尘的家伙什。\"
陆小军走到阳台,看着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远处传来朵朵在客厅打电话的声音,应该是和社团同学讨论拼图细节。
厨房里传来锅铲碰撞的轻响,伴随着柳亚娟低声哼着的老调子——那是他们年轻时一起听的民谣。
他忽然想起博览会闭幕后那晚,自己累得瘫在工坊沙发上,柳亚娟默默收拾着满地狼藉,然后坐在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温牛奶:\"小军,咱们做木工的,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榫卯要严丝合缝,可日子得留些透气的地方。\"
那时他没太听懂,直到此刻,看着妻子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听着女儿欢快的笑声,闻着空气中饭菜与木料混合的香气,才忽然明白:
那些曾以为的奇幻冒险,不过是疲惫生活里的白日梦;
而真正的奇迹,从来都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
晚餐时,朵朵兴奋地讲着博物馆合作项目的规划,柳亚娟时不时插句话给出建议,陆小军则默默给妻女夹菜。
灯光柔和地洒在餐桌上,映着碗碟里升腾的热气,也映着三人眼角的笑纹。
饭后,陆小军回到工坊,看着柳亚娟已经帮他整理好的工具架——锯子、刨子、凿子各归其位,连最小的钉子都分门别类装在玻璃罐里。
工作台上,那块未完成的黄杨木旁,多了张柳亚娟留下的便签:\"累了就歇歇,莲心虽苦,终会花开。\"
他拿起刻刀,这次没有犹豫,刀锋在木头上流畅游走。
窗外夜色渐浓,工坊里的灯光却格外温暖,照亮了正在成形的并蒂莲,也照亮了角落里静静摆放的全家福——照片上,柳亚娟笑得眉眼弯弯,身旁的朵朵举着刚完成的木雕,而他自己,看着妻女的眼神里,满是温柔的光。
原来所谓的回归日常,从来不是生活变得平淡无奇,而是在经历过喧嚣后,懂得将心安放于何处。
对陆小军而言,当刻刀下的木纹与家中的炊烟重叠,当榫卯的咬合声与妻女的笑声共鸣,这便是最真实也最珍贵的人间烟火。
而柳亚娟,就是那个在烟火深处,用爱与智慧将一切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木心归处终成吾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