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古回答完后,众人纷纷起身,鱼贯而入地走进了小食堂。食堂里的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洁,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皇帝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走到了首位,他的身后紧跟着一群大臣和侍从。张好古则显得有些拘谨,毕竟他的官位最低,年纪也最轻,所以他只能默默地跟在最后,走到了末位的座位前。
众人依次落座,张好古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挥手示意女侍们开始传菜。不一会儿,一桌菜开始上了来。
菜品自是丰富,山珍海味自是不缺,堆得桌上是满满当当,酒也是有的,都是好酒。
青瓷盘里卧着清蒸鲥鱼,银筷尖挑起的第一片雪白鱼肉还挂着琥珀色的酒酿汁,桌中央的紫铜锅子正咕嘟着松茸炖老鸭,香气混着雕花窗棂外飘进的桂花味儿,在食堂里缠成一股奢靡的绳。
穿靛蓝比甲的女侍捧来描金食盒,揭开是八瓣攒心的冷碟:醉虾蜷如红玉,蜜汁火方叠成玛瑙塔,胭脂鹅脯压着水晶冻,还有一簇炸得酥脆的荷花雀舌——那雀舌当真取的是画眉舌尖一点肉。账房先生数过,这一碟便抵得庄户人家三年嚼用。
忽听得象牙箸敲响霁红釉碗,原是要上主菜。四个小厮抬着鎏金食案趋步而来,盘中卧着整只熊掌,淋了二十年花雕煨的鲍汁,底下垫着嫩如婴肤的豆腐,竟是用刀工雕出了终南山叠嶂。女侍忙不迭捧出个瓷器匣子,里头冰镇着商家带来的西域葡萄酒,映得满座宾客面皮发紫。
檐下铁马突然叮当,原是厨子捧着最后一道\"山海兜\"踉跄奔来。竹荪织的网兜里,海参如黑蛟盘踞,干贝似珍珠散落,顶上缀着两粒龙眼大的鲟鱼籽,在烛火里泛着金绿异彩。
什么燕窝,鳇鲟那些,也是不缺。
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仿佛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般。这桌菜实在是太超乎想象了!
张好古注意到众人的反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他微笑着对皇上说道:“皇上,这桌菜是我特意为您和各位大人私人准备的,并不会在研究院的账目上列支。其实,当我得知皇上和各位大人要来视察时,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徐光启凝视着张好古精心布置的宴席,不禁感叹道:“致远啊,你这也太铺张了吧!今天这桌菜可真是够硬的啊,我看光这些食材的花费恐怕就得不下二三百两银子吧。”
张好古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谦逊的笑容,回答道:“老师所言极是,这桌菜的确花费了二百多两银子。不过,这都是我个人出资,绝无半点公款挪用。皇上和各位大人亲临视察,我张好古自然不能有丝毫怠慢,还望皇上和各位大人不要嫌弃这桌菜有些简陋,尽情享用便是。”
有一群身姿曼妙、面容姣好的女侍轻盈地穿梭在宴席之间,她们手持精美的玻璃酒杯,动作优雅地为每一位宾客斟满美酒。
那透明的玻璃杯在烛光的映照下,宛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当深红色的葡萄酒缓缓倒入杯中时,酒液在杯壁上流淌,形成一层薄薄的紫色光晕,仿佛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散发着高贵而迷人的气息。
宴席上,众人的目光都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不禁赞叹起这酒的色泽和杯子的精致。然而,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坐在首位的皇帝和他身旁的重臣们。
今天的宴席上,众人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事物,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于是,皇帝和重臣们纷纷向张好古发问,问题一个接一个,让张好古应接不暇,甚至连夹菜的时间都没有。
面对众人的询问,张好古始终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详细而准确,让在场的人都对他的博学多才和见多识广深感钦佩。
崇祯帝此次前来,心中最为关注的有两件事。其一便是工科学院的发展情况,他深知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这所学院寄予厚望,想知道它在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其二则是护国军的状况,这支军队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崇祯帝自然关心其训练、装备以及战斗力等方面的情况。
吃饭的时候,崇祯帝也随口问了问关于工科学院和护国军的事情。张好古赶忙回答道:“陛下,工科学院已经开始正式开课了。不过由于学城目前正在打地基,所以学生们上课的地方暂时只能使用一些空屋子。”
他接着说道:“至于任课先生,目前都是由我和两家研究院的人轮流授课。但说实话,先生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啊,这方面确实有些捉襟见肘。”张好古无奈地叹了口气,“不过,如果各位大人有兴趣的话,倒是可以去听听课,也算是对学院的一种支持吧。”
谈到护国军时,张好古稍微振作了一些精神,“陛下,护国军的军营已经建设了一部分,不过现在还在继续建设当中。等全部完工后,它将和学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座坚固的堡垒,足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经过张好古如此这般的一番描述,崇祯帝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对那个神秘的地方愈发充满了向往之情。
然而,再丰盛的宴席也总有结束的时候。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崇祯帝和众人都已酒足饭饱。张好古见此情景,便关切地询问皇上是否需要稍作歇息,等养足精神后再去那个地方一探究竟。
然而,此时的崇祯帝虽然略感疲惫,但内心的渴望却让他难以抑制。他略一思索,还是决定即刻启程,去亲眼目睹那个令他心驰神往的地方。
于是,张好古领着皇帝和一众朝廷重臣,浩浩荡荡地朝着那个地方进发。他们上了各自马车,终于来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
这里是上课的地方,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读书声。张好古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一间教室,众人鱼贯而入。
说来也巧,他们进入教室时,正巧赶上王徴正在给学生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