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也没有深究这些,没有什么意义!
王鼎只是让官惟贤和张奇化部队先把这些俘虏全部缴械,然后把这次俘虏的九边部队,将近两万五千人,全部彻底打散,同张大彪先期派回来的两千五百人进行混编。
之前,因为大明军事体制,兵为将有,王鼎为了避免引起这些部队中军官强烈反弹,暂时并没有对这些部队进行彻底整编。
只是准备先在他们的部队中加入军纪官,进行渐进式改造,只是由于新的军纪官和宪兵没有培训完毕,才一直没有进行,这下所有问题解决了,直接对部队进行彻底整编,完全掌握这些部队。
第二天下午,张大彪才带着一万六千部队,五千俘虏也回来了,在北京西直门外扎营。
西山煤矿那些矿工被一阵迫击炮炸的直接炸营后,跑的漫山遍野都是,实在是不好抓,张大彪收到北京叛乱消息的,顾不得继续抓俘虏,赶紧收拢部队,但是部队跑的太散太远,直到下半夜才总算把部队收拢的差不多了。
又让部队休息到天亮,这才带着部队急匆匆急行军返回。
张大彪刚回到北京,就收到张富贵传信,说王鼎亲自回来了,已经在北大营外大胜叛军,不由心下一松,不过也为自己没有赶上平叛而懊恼。
别看张富贵父子在王鼎军队中地位颇高,但是他们父子因为在破虏堡吃酒,被王小总兵抓住囚禁了起来了,导致后来很多关键战役都没参加,但是王鼎对他们都颇为信任,一直不遗余力的提拔他们,这让琪琪格等人都颇有微词。
另外他们能有今天的地位,除了他们父子跟着王鼎最早最忠心,另外就是张月茹的裙带关系。所以张大彪一直想努力证明自己,听说西山煤矿发生暴动就赶紧带队去平叛,也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积累战功,平息京中物议,结果西山煤矿平叛顺利,却没能参加京中数万人的大战。
西山煤矿暴动不过就是一些矿工,京中大战却是九边精锐,分量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张大彪大为郁闷。
很快张大彪接着收到王鼎传来的命令,让张大彪继续在西直门外建造一座驻守一万人的硬寨,王鼎又派遣张奇化带着一万五千整编军到北京城南侧也建造一座硬寨。
对北京城进行封锁,特别命令两人,北京城粮食准出不准进。
此时北京城里面,金銮殿上众人都有点发慌,祁秉忠和马文经二人北大营一战,带了两万大军出去和王承胤三万人准备一起夹击王鼎几千人,结果被王鼎打的大败,回到北京城一清点,只剩下不到万人。
幸好王承胤又带了不到一万的北大营溃军进了北京城,要不北京城兵力就更少了。
现在北京城里忠于万历皇帝的部队,勉强达到了四万人,还大半没有武器,这么大的一座北京城,城墙绵延数十里,让大伙怎么守?
万历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人生第一次造反,部队又连续失败,这个时候也彻底有些慌了,赶紧从龙椅上俯身问萧大亨:“萧尚书,连番大败,这般如何是好?”
萧大亨仔细盘问祁秉忠马文经王承胤三人战斗细节:“田内监(田成)说王贼只是带了几千人过去啊,你们三人加起来可是将近六万兵力啊,怎么败的如此之惨?请三位将军仔细道来!”
这话问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祁秉忠马文经王承胤他们带着六万九边部队围攻王鼎带来的几千人,居然被王鼎打的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任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三个人也觉得难以启齿,左看右看。
不过朝廷众位大人都在看着他们,没法子祁秉忠只能开口说:“我军布阵之时,前阵都是我部下中最勇猛的战士,王贼看准这一点,就先用快炮连续轰击我军前阵,炮弹都是开花弹,至少打了上千发炮弹,可怜我的家丁死伤惨重,没了镇压后面部队直接炸了营。
那王贼又亲自带领数千骑兵,趁着我军混乱掩杀,我等拼死才把王贼挡了回去。
以前只听说王贼万夫不当之勇,手持两把大砍刀打遍关外无敌手,当年哈奇海那个草原大寇就是被他一刀砍了脑袋,今日一见当真名不虚传。”
萧大亨皱皱眉又把头转向王承胤,王承胤拱手说道:“王贼甚是阴险,用让我们到北京轮训换装快枪的借口,把我们骗到北京,可是我们到了北京一个多月了,却每日只让我们训练队列,完全不提给我们换枪的事情,他自己的部队却是一水全部装备了快枪和快炮!
那枪真是好枪,打的又快又远啊,子弹如同连珠一般,我们虽然手中都是些火绳枪,刀剑,但是我九边勇士丝毫不惧,奋勇向前顶着枪林弹雨不断前进,却不想就在这时,官惟贤张奇化两个小人早就投了王贼,趁着我军和王鼎激战,偷袭我军后路,由于我军被前后夹击,方才不幸落败。”
金銮殿上众人心说王贼不给你换装快枪,估计是早就看穿你的三心二意。
萧大亨又看了看三人,心中也是郁闷,却不能责怪几人无能,毕竟北大营中其他人可都没有奉诏起兵勤王,官惟贤和张奇化可能都把书信送到新北京向王鼎请功了。
只有这三人忠肝义胆,奉诏起兵勤王,纵然力有不及起兵失败,也不能寒了忠臣之心。
清君侧这件事他和李廷机两人策划很久,先偷偷派人去联络了在战俘营中修城墙的张维贤朱应槐等人,又拿了他们的信物去联系了他们在西山煤窑的管事,这才有西山煤矿故意闹事,把张大彪部队两万人引了出去,然后趁着北京空虚,联系北大营众人起事。
却不想拿了就算拿了万历皇帝的圣旨,这些九边将领吃了老朱家几百年粮饷,却不肯起事响应,只有祁秉忠马文经王承胤等寥寥数个忠贞之士在此危难之际为陛下仗义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