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香江春光渐暖。
一架私人商务机悄然降落在赤鱲角机场。舷窗内,李明杰摘下墨镜,看向远方城市线,神情沉着。
这是他第一次以“凡星香江投资专项母基金”操盘手的身份,正式踏上香江这片土地。
他明白,这趟旅程不是普通的投资扩张,而是一场极度隐蔽、影响深远的国家级布局。哥哥李一凡亲自交代:此次行动必须干净、不留痕迹,但要深入骨髓,掌控关键。
?
李明杰的第一步,是组建三家壳公司,分别名为“远海文化控股”、“晨光公益基金”和“优链青年科技”。
它们的名义分别对应传媒、民生、科技创新,法人、架构全由香港本地人操盘,账面资金合法清晰,背后实则通过离岸信托结构,由凡星投资间接持控。
他低调租下中环一处办公楼,仅用三天完成了人员组建与账户开设。全部关键人员都经过凡星私密背景筛查,确保无反向风险。
与此同时,李明杰悄悄完成了对“天讯娱乐”、“香广传媒”以及一家中型网络数据平台“数联科技”的初轮股权注资。
香广传媒是香江历史最悠久的本地电视台之一,拥有大量家庭观众;天讯娱乐则在年轻群体中极具话语权,主打偶像与短剧制作;而数联科技的核心业务,则是为大型社交媒体与营销公司提供用户行为画像建模。
他非常清楚,要影响舆论,就必须控制话语场的底层算法与内容输出端口。
李晓薇远在星城,通过视频会议参与了所有前期谈判策略拟定。她提出:“我们不要做主角,要做编剧。故事是谁演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写的剧本。”
李明杰听后会心一笑:“这话我熟。你哥原话。”
?
在李一凡授意下,凡星投资还成立了一个特殊小组,代号“R-镜像”。
这个小组的任务,是构建“香江舆情实时监测系统”,目标不是主动发声,而是实时收集、分析香江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情绪波动、语言标签、转发链路等数据。
他们的数据库接入点包括:Facebook、Instagram、telegram、Youtube、以及香江本地两个年轻人常用的论坛站点。通过图谱演算,他们能迅速锁定谁是情绪传染源,谁是潜在煽动点,甚至可以还原完整的舆情起爆链。
李一凡强调:“香江不是不能说话的地方,但不能容许话语被少数极端分子劫持。我们要先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才有资格决定怎么回应。”
?
资本的渗透带来了微妙变化。
2014年夏天,香广传媒内部人事频繁调整,一批持激进立场的编辑与策划在“流程优化”中悄然被边缘,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背景干净、立场中正的新生代主播。
天讯娱乐的新一档青春偶像剧《向阳少年》开播,将主题聚焦于青年正向成长与社会责任,收视率意外走高,得到不少高校师生点赞。
“数联科技”宣布将参与香江高校的“数字公民素养研究”,实则为凡星投资提供大学生社交行为数据支持。
短短半年,舆论圈虽未剧烈震荡,但暗潮已开始改向。
?
李明杰深知,仅靠资本还不够。他亲自出席了数十场酒局饭局,与香江当地权贵、传媒大亨、老牌商会成员拉关系。
有人试探:“李总,你们内地来投资,难道不怕水土不服?”
他只是举杯一笑:“凡星只看人,不看地域。我们来,是一起赚钱,也一起护这座城。”
渐渐地,一批中立型本地商人开始站队,愿意引荐李明杰打通各类审批通道,甚至愿意在一些老旧地段的改造项目中,给凡星留下入场名额。
?
而青年战场,才是李一凡最重视的部分。
凡星投资设立“优链青年基金”,向香江五大高校开放申请,主打“青年创新创业”名义,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短短两个月,便收到近百个项目申请。
同时,他们在校园中主办“理性论坛”“成长对话”“模拟联合商会”等形式新颖的思政活动,吸引了大量对社会有困惑、却不愿参与街头对抗的青年群体。
这些青年并不知道背后是谁在投资他们的未来。他们只知道,有人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也愿意为他们的成长买单。
李一凡看重的,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深耕。
?
2014年10月,李晓薇正式抵达香江凡星传媒分部,首日召开全体核心员工闭门会,提出三大要求:
“第一,不做主角,只做风向;”
“第二,不争正义,只抢受众;”
“第三,所有素材回传数据平台,情绪标签必须编号。”
这位年轻而冷静的传媒掌舵人,自此正式掌控香江舆论前线。
?
一个月后,李一凡在星城收到“R-镜像小组”回传的第一份《香江社情数据报告》。
报告结尾附注:当前情绪结构未现强烈波动,但部分青年社区言论出现趋左趋激趋势,需保持监控。
李一凡读完,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还不够,我们需要更深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