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
崂山的下清宫里,有棵两丈高的耐冬树,树干得好几个人合抱;还有棵一丈多高的牡丹,开花的时候,那叫一个绚烂,跟铺了锦缎似的。胶州有个黄生,在观里租房读书。有天他从窗户缝瞅见个姑娘,白裙子在花丛里若隐若现。心里纳闷儿:道观里咋会有这种美人儿?赶紧追出去,人已经没影了。
打这以后,他总撞见那姑娘。有回他躲在树棵子里等着,没多久,姑娘又跟一个穿红裙子的结伴过来,远远一看,俩美人儿长得都跟画儿似的。等走近了,红裙子的突然停下说:“这儿有生人!”黄生“腾”地跳出来,俩姑娘吓得撒腿就跑,袖子裙摆飘啊飘的,带起一阵香味儿。他追过短墙,连个人影都找不着了。
黄生相思得厉害,就在树下题了首诗:“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意思是:相思苦啊苦,对着小窗犯愁。怕你被豪强抢走,我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姑娘去?)回屋正琢磨呢,那姑娘忽然进来了。黄生又惊又喜,赶紧迎上去。
姑娘笑着说:“你刚才跟劫道的似的冲出来,吓我一跳!没想到是个风雅书生,见见也无妨。”黄生问她来历,姑娘说:“我小名叫香玉,本是勾栏院里的人,被道士关在这山里,其实我不愿意。”黄生说:“这道士叫啥?我帮你摆脱这破地方!”香玉说:“不用,他也没敢硬逼我。就当借此机会,常跟你这风流才子幽会,也挺好。”
黄生又问:“穿红裙子的是谁?”香玉说:“她叫绛雪,是我义姐。”俩人于是亲热起来。等醒过神,天都亮了。香玉急忙起身:“光顾着快活,忘了看时辰!”边穿衣服边说:“我也回你一首诗,别笑话啊:‘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黄生攥着她手腕说:“你这模样又俊,心眼又好,让我疼得要命。可一天见不着,就跟隔了千里似的。你得有空就来,别非得等到夜里。”香玉答应了。打这以后,俩人早晚都腻在一块儿。黄生总让香玉叫绛雪来,绛雪却总不来,他心里直犯嘀咕。香玉说:“绛雪姐姐性子冷傲,不像我这么痴情。我慢慢劝她,你别着急。”
有天夜里,香玉哭丧着脸进来:“你连我都守不住,还盼着绛雪来?咱这回得永别了。”
黄生忙问:“你要去哪儿啊?”香玉拿袖子抹着眼泪说:“这都是定好的命数,跟你说不明白。你早前题的诗,如今倒成了预言——‘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这说的就是我啊!”黄生追问到底咋回事,她啥也不说,就知道呜呜哭。两人熬了一宿没合眼,天一亮她就走了。
黄生正觉得不对劲,第二天就听说即墨有个姓蓝的来道观玩,瞧见那棵白牡丹喜欢得不行,直接挖走扛回家了。黄生这才明白:香玉原来是牡丹成的花妖啊!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没过几天,又听说蓝家把花移回去后,眼看着就枯了。他恨得不行,写了五十首哭花的诗,天天跑到原来种花的坑边掉眼泪。
有天他刚吊唁完往回走,远远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人在花坑边抹眼泪。他慢慢凑过去,那姑娘也没躲。黄生拉住她的衣袖,俩人对着坑一块儿掉眼泪。哭完了他拉着姑娘回屋,姑娘也跟来了。她叹气说:“我那小姐妹就这么没了!听说你这么伤心,我更难受了。就算她在九泉之下被感动,可魂魄都散了,咋还能跟咱俩一块儿说笑呢?”
黄生说:“都怪我命苦,克死了心上人,看来也没福气同时拥有你们俩。之前总让香玉跟你说我的心思,你咋总不来呢?”姑娘说:“我看年轻书生十有八九都薄情,没想到你是个痴情种。不过我跟你交朋友,是讲感情不是乱搞。要是整天腻歪在一起,我可做不到。”说完就要走。黄生拽住她:“香玉走了以后,我吃不下睡不着的。好不容易有你在,能陪陪我解解闷,咋这么狠心就走?”姑娘这才留下住了一晚,第二天又走了,好几天都没再来。
冷雨敲着窗户那夜,黄生正苦哈哈地想香玉,在床上翻来覆去,眼泪把枕头都泡湿了。他爬起来点灯,照着之前的韵脚又写了首诗:“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刚写完自己念叨呢,忽听窗外有人说:“写诗的人不能没和诗的啊!”一听,是绛雪!他赶紧开门把人让进来。绛雪看完诗,就在后面续了一首:“连袂人何处?孤灯照晚窗。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
黄生读着诗掉眼泪,埋怨绛雪总不露面。绛雪说:“我不像香玉那么热乎,但也能多少陪陪你解闷儿啊。”黄生想跟她亲热,绛雪说:“咱见面聊聊就挺好,何必干那事儿呢?”打这以后,黄生闷得慌的时候,绛雪就来一趟。来了就跟他喝酒作诗,有时候不睡觉就走,黄生也由着她。他常说:“香玉是我爱的媳妇,绛雪是我好闺蜜。”
每次见了绛雪就问:“你到底是院里哪棵花变的?赶紧告诉我,我把你挖回家栽着,省得像香玉似的被坏人抢走,让我后悔一辈子!”绛雪说:“花扎根的地方不能随便挪,告诉你也没用。媳妇都留不住,何况朋友呢!”
黄生不听,拽着她胳膊往外走,每次走到牡丹丛里就问:“这棵是你不?”绛雪也不说话,捂着嘴笑他。没多久,黄生因为腊月要回家过年,就暂时离开了。到了二月里,他忽然梦见绛雪来了,愁眉苦脸地说:“我遭大难了!你赶紧来,还能见上一面,晚了就来不及了!”
黄生惊醒后觉得不对劲,立刻让仆人备马,一路狂奔回崂山。到了一看,原来道士要盖房子,有棵耐冬树挡着施工,工匠正举着斧头要砍呢!黄生赶紧拦住。夜里绛雪来道谢,黄生笑着说:“早先不告诉我你是哪棵树,活该遭这劫!现在我可知道了,以后你要是再不来,我就拿艾条烫你!”绛雪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所以之前才不敢告诉你嘛。”
俩人和坐着聊了会儿,黄生说:“对着好闺蜜,更想我那漂亮媳妇了。好久没哭香玉了,你能陪我一块儿哭吗?”于是两人跑到埋香玉的坑边掉眼泪,哭了一个多时辰,绛雪才收泪劝住他。
又过了几天,黄生正坐着发呆,绛雪笑着跑进来:“告诉你好消息:花神被你一片痴心感动,让香玉重新回到宫里啦!”黄生问:“啥时候能见到?”绛雪说:“不知道,反正快了。”
第二天早上绛雪走的时候,黄生嘱咐:“我为了你才来的,别总让我一个人闷着。”绛雪笑着答应了。可连着两夜都没来,黄生跑到耐冬树下,抱着树干又摇又摸,喊了半天也没动静。他回到屋里,对着灯把艾草搓成团,打算去烫那棵树。
绛雪赶紧跑进来,抢过艾绒团扔地上:“你这恶作剧!烫得我身上起疙瘩,再这样就跟你绝交!”黄生笑着搂住她。俩人还没坐稳,香玉飘飘悠悠走进来。黄生一眼瞅见,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蹦起来攥住她的手。香玉用另一只手拉住绛雪,仨人对着脸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等坐下后,黄生握着香玉的手,感觉轻飘飘的跟没摸着似的,惊得问咋回事。香玉掉着泪说:“以前我是花神,所以身子实诚;现在我是花魂,所以魂体散着呐。如今就算聚在一块儿,你也别当是真的,就当做梦吧。”绛雪在旁边搭腔:“妹妹来得正好!我快被你家这男人缠死啦!”说完就走了。
香玉还是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但依偎在一起时,黄生总觉得她像影子似的没实感,心里憋得慌。香玉自己也唉声叹气:“你去弄点白蔹磨成粉,掺点硫黄,每天用清水泡一杯浇我根儿上,明年这时候准保报答你。”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黄生去看原来的花坑,嘿,牡丹苗都冒出来了!他天天施肥浇水,还弄了雕花栏杆围着。香玉再来时,感激得不行。黄生想把花挪回家,香玉死活不让:“我这身子弱,经不起再折腾了。再说万物生长都有定数,我本来就不该长你家,硬挪反而折寿。只要咱们真心相爱,总有团圆那天。”
黄生老埋怨绛雪不来,香玉说:“你要非想让她来,我有办法。”当晚俩人挑着灯笼到耐冬树下,香玉揪根草茎放手掌上比量,从树根往上量到四尺六寸,指着那地方让黄生用俩手指头使劲挠。眨眼功夫绛雪就从树后面冒出来,笑着骂道:“死丫头!跑这儿帮凶来啦?”说着被俩人拉进屋里。香玉赔笑:“姐姐别怪!就麻烦你陪他一年,以后绝不打扰!”打这以后绛雪就常来。
黄生盯着牡丹苗,眼看着一天天疯长,到春末都窜到两尺多高。他回家前给了道士些银子,嘱咐好好照看。第二年四月一进道观,就见牡丹开了一朵花,花苞还没绽开呢。他正瞧着,花骨朵晃悠着要开,眨眼间就完全绽放,花盘大得像洗脸盆,花蕊里端坐着个小美人,也就三四根手指那么高,转眼飘下来——正是香玉!
香玉笑着说:“我忍着风吹雨打等你,你咋才来呀!”说完就进了屋。绛雪也来了,打趣道:“天天替人当媳妇,今儿总算能退回来当朋友啦。”三人又说又笑吃了顿饭。到半夜,绛雪才走。黄生和香玉同床睡觉,亲热得跟从前一模一样。
后来黄生的原配老婆死了,他干脆搬进山里住,再也没回家。这时候牡丹已经长得有胳膊粗了,黄生每次指着花说:“以后我要是死了,魂魄就投胎到这花左边。”俩姑娘笑着说:“你可别忘了这话!”
十多年后,黄生忽然病倒。他儿子赶来对着他哭,黄生却笑着说:“我这是要‘生’不是要死,哭啥呀!”他跟道士交代:“以后牡丹底下要是冒出通红的嫩芽,一长出来就是五片叶子,那就是我投胎呢。”说完就不再说话了。儿子把他抬回家,他就断了气。
第二年,牡丹底下果然冒出个肥壮的芽,不多不少正好五片叶。老道士觉得稀奇,浇水施肥更上心。三年后,这苗长到几尺高,粗得能握住了,就是不开花。后来老道士死了,他徒弟不懂爱惜,咔嚓把苗砍了。没多久,白牡丹也枯了,耐冬树跟着也死了。
蒲松龄说:“感情深到极致,连鬼神都能沟通。花能化鬼相伴,人能寄魂花草,这要不是情根深种哪能做到?一个人走了,俩花仙跟着‘殉情’,就算不算坚贞,也算为情而死了。有些人做不到专一,说到底还是感情不够深呐。孔子读《唐棣》时说‘没往深里想’,这话真没错!”
三仙
有个读书人去南京赶考,路过江苏宿迁时,遇上三个秀才。这仨人谈吐不俗,跟他越聊越投机,他就掏钱买酒跟大伙儿一块儿喝。互相通姓名,一个叫介秋衡,一个叫常丰林,还有个叫麻西池。几个人喝得痛快,不知不觉天都黑了。
介秋衡说:“今儿没尽到地主之谊,反倒叨扰你请喝酒,按道理说不合适。我家离这儿不远,要不就住我那儿吧。”常、麻俩秀才也上来拉他袖子,喊着仆人一块儿走。走到县城北边的山上,眼前忽然出现个大院子,门口绕着清清的溪水。进了屋,发现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主人喊小童点灯,又安排他的仆人去休息。
麻西池说:“以前咱们都是以文会友,现在考试眼看就到了,可不能浪费这良夜。咱拟四个题目,抓阄各抽一个,谁先写完文章谁才能喝酒。”大伙儿都同意。各自拟了题目写在纸上放桌上,抽到题的人就到案前琢磨。没到二更天,三篇文章都写完了,互相传着看。这读书人读完三篇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赶紧抄下来揣怀里。
主人端上好酒,用大杯子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主人领他到别院睡觉。他醉得连鞋都没脱,和衣就躺下了。等醒来时,太阳都老高了,睁眼一看四周根本没有院子房子,自己和仆人躺在山谷里!他吓了一大跳,看见旁边有个山洞,泉水滴滴答答流出来,正纳闷自己咋跑到这儿来的,摸了摸怀里,那三篇文章还在呢。
他下山问当地人,才知道这地方叫“三仙洞”。据说洞里有螃蟹、蛇、蛤蟆三样东西成了精,最有灵气,时常跑出来游荡,有人见过。后来这读书人进了考场,发现考的三个题正好是洞里那三个“秀才”写的文章,就凭这中了全省乡试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