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骥的面试非常顺利,在被留下吃了顿午饭后,他就急着抓紧赶回武汉去。
铁军长专程前来相送,待路上左右无人时,他悄悄递给赵骥一张电报纸:“这是内线绝密情报,你小心收好,美国人可能要提高对国军的军援力度”。
“具体怎么提高有情报吗?”
“目前还不清楚详细情况,后边查清了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
……
眼下的全国形势,已经有很多人提前闻到了其中浓烈的硝烟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是其中之一。
司徒雷登的父母是来华传教士,他出生于杭州,直到十一岁时才回到美国,不仅深谙中国文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方言。
1918年时,四十二岁的司徒雷登奉美国长老会的命令再次回到中国创办了燕京大学并出任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倭寇逮捕关押,直到倭寇投降才获释。
1946年,司徒雷登被美国政府委任为驻华大使,他一直密切留意着中国的局势发展,并给美国政府提出了多条堪称毒计的对华战略。
司徒雷登的第一计是扶持南京国府占据中国的膏腴之地,但要保留我军在东北的部分军事存在,同时唆使疆、藏两地脱离南京国府的统治,并维系马家军在西北地区的半独立状态。
本来事态的确是按照司徒雷登的构想在逐步推进的,可我军的战斗力和南京国府的腐败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力,使得他颇有几分懊悔自己当初不该提出让我军在东北保留力量来收紧南京国府脖子上的项圈。
一计不成,司徒雷登又想出了第二计,在他看来,现在的国军已经绝不是我军的对手,在未来的大决战中必败无疑,所以他干脆上书美国政府要求直接出兵截断长江,把中国变成南北分治的割裂局面。
可眼下美国的战略重心是放在欧洲的,光是跟苏联争夺地盘就已经快要油尽灯枯了,无心也无力公然出兵我国再开辟一处战场。
于是,司徒雷登又拿出了自己的第三计,他建议美国政府立即放弃南京国府,转而支持我方,他认为在我军崛起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得到过苏联的帮助,所以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以后肯定不会任苏联人摆布,而是会把本国利益摆在首位。
而以苏联人一贯的臭德性,到时候少不得会想要在我们身上拿好处,而且多半会提出一些突破底线的非分之想,所以我们是肯定会跟苏联爆发冲突的,那么与其扶持一个无能的南京,还不如抢在苏联前边与我方建交,给苏联在亚洲方向制造一个麻烦的敌人。
让司徒雷登失望的是,此时马歇尔主义盛行的美国内部,根本容不下与一个红色政权结盟的话语空间,他的第三条毒计未经过多讨论就被迅速否决了。
pS:历史上,这个时间点只提出了第一计,本文做了修改,第二计是三大战役时提出的,第三计是渡江战役时提出的。
美国政府虽然否决了司徒雷登的毒计,但还是因此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中国的战场上。
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表示说有确切情报显示,我军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德制武器的工业体系,不仅能自行生产枪支弹药,而且还拥有数量不明的bf109战斗机和三号坦克、三号突击炮,但始终查不到这些武器的来源。
美国对国军的军援态度就是维持均势,比如说坦克,本来驻印远征军是装备有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可抗战胜利后,他们立即就强制回收了这批中坦,只肯向国军提供m24霞飞轻型坦克。
在美国人眼中,霞飞坦克就足以对付我军了,可没想到如今我军竟然装备了中型的三号坦克,而且还是J型这么一款后期改进型,那霞飞可就不够看啦。
尽管司徒雷登再三建议不要为了注定扶不起来的国军而与我军结仇,免得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可在铁幕降临的冷战大背景下,美国国会最后还是批准了加强援华物资技术水平的议案。
很快,一批美制m4谢尔曼坦克、p51野马战斗机就装船运往中国。
收到新一批美械大礼的大师欣喜若狂,他是个唯武器论的人,之前因连战连败丢掉整个西部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胸中油然复生出一股我又行了的豪迈之情。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吝啬的美国人给的援助有限,这批美械的数量仅仅只够加强到某一个方向的战场上,那么……究竟该给谁呢?
得到消息的白崇禧第一时间就给南京打去报告,要求把这批战机和坦克交给他来使用,原因很简单,美国人给的这些重装备是专门拿来对付赵骥的中野的,你不给我用还能给谁呢。
大师想也不想就干脆利落的把白崇禧的请示电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娘希匹,好你个白健生,居然敢惦记我的宝贝,有了这批武器打败中野肯定不在话下,可之后呢,你是不是还打算拿它们掉过头来打我的中央军。
大师大笔一挥就想要把这批武器划拨给徐州剿总的爱徒刘峙,可此时身在北平的李宗仁立马就跑去找到魏德迈狠狠地告了大师一记刁状:“魏德迈将军,贵国政府之所以援助我们这批武器,针对的就是共军的中野部队,如今南京国防部却把它们用于徐州战场,岂不既发挥不出美制武器的威力,还更辜负了贵国的一片心意”。
跟前任史迪威一样,魏德迈同样厌恶南京那位明明不懂军事却频频插手指挥的“军事奇才”,他立即威胁说如果大师不把这批武器用于对中野作战的湖南战场的话,他就要予以收回。
大师自然是打死也不愿意看到白崇禧拿到这批武器的,他立即就跟魏德迈打起了嘴仗,并命令驻美使馆人员进行游说,想要自由支配这批武器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