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廖化府上。
廖武正跪在廖化面前泣不成声:
“大哥如今已在军中效命,父亲您又年事已高。”
“为何非要做那先锋将军,使孩儿不能承欢膝下。”
廖化听着廖武的话,脸上满是笑意,眼中充满慈祥。
当初陛下赏赐的这两个儿子,给了廖化太多的惊喜。
一个年纪轻轻就在军中效命,而且在夺取如今的汉东的时候立下大功。
已经累积军功至五品偏将军,并跟随姜维左右。
只不过这次没有回成都。
廖武也在成都学堂担任教授。
廖家一门双子,一文一武。
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呢。
轻轻的抚了抚廖武的头,廖化笑着说道:
“我儿何故作此女儿态?”
“为父本就是先锋出身,且追随昭烈皇帝和丞相北伐多年。”
“如今朝廷再度北伐,为父又岂能落于人后。”
说是两个儿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廖武一个人陪在廖化身边。
虽然不是亲父子,但早就已经胜似亲父子。
他又如何不知道廖化的心思。
只是一想到父亲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随陛下亲征,廖武心中就有百般不忍。
只恨自己当初为何没能习武,否则便能以身替之。
仿佛看穿了廖武的心思一般,廖化笑着说道:
“我儿不必替为父担忧,即便真的亡于阵上,那也是为父的宿命。”
“为父只希望能有亲眼看到陛下夺回长安的那天。”
廖武闻言脸上悲切之色更重,但却已经不再多说什么了。
数日后,李密满脸倦容但却又难掩兴奋的入宫求见刘谌:
“陛下,讨逆檄文已经写毕,呈于陛下御览!”
李密一脸兴奋的把写好的讨逆檄文递给刘谌。
刘谌接过之后,便打开来看:
“昔高皇帝斩蛇芒砀,诛暴秦而定四海。”
“世祖帝执戟昆阳,翦新莽而光炎汉。”
“汉祚四百载,德泽被于万民。”
“然曹魏逆贼,本阉宦遗丑。”
“不思皇恩,欺凌汉帝。”
“更兼残害忠良,祸乱朝纲。暴行滔天,人神共愤!”
“丕、叡继其豺狼之性,僭九锡而称尊,毁炎刘之宗庙,此贼不诛,乾坤何宁!”
“吾祖昭烈皇帝,中山靖王之后,誓清寰宇。”
“奈何中道崩殂于白帝。”
“然先祖虽逝,其志未绝。”
“今成都武库戈矛映日,汉中粮秣堆积如山,将士枕戈待旦,唯待北伐之机!”
“中原子民,久陷腥膻;天下义士,岂甘犬羊?”
“今谌欲继先祖之志。以克服天下为己任。”
“愿天下忠义之士,同仇敌忾,共诛国贼!”
“凡天下百姓,皆可听檄受诏。”
“檄文所至,即朕亲临!”
看着这份杀气满满的檄文,刘谌满意的点了点头。
“将此文传檄各州,也不要忘了送入伪朝境内。”
“再让使者带着这份檄文去建业,当着吴主之面让他出兵助汉伐魏!”
“臣遵旨!”
很快, 这道檄文便被誊抄上成千上万份,一部分在益州境内和汉中扩散。
让整个大汉从上到下都明白刘谌的北伐之志。
一部分则被送往吴国,让整个吴国也知道大汉即将北伐。
但是更多的则是被送到魏国境内,好让魏国上下知道,大汉暂停数年的北伐,要再次起行了!
又过了数日,已经在牂牁郡下属关岭县担任田曹的杜尹收到了来自成都的讨逆檄文。
在收到这份檄文之后,杜尹并没有多大的惊讶。
因为他在尚未来到成都的那天,就已经知道汉魏之间必有一战。
尤其是在到达关岭,深入地方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更是让杜尹早就已经看明白了。
大汉为这次北伐到底做了多少准备。
而且心里也明白,这一次,大汉的北伐八成是要成功的。
别的不说 ,光是益州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然后分给百姓耕种这一项,就是大魏所难以企及的。
关中的那些世家,连当初父亲开垦的荒地都想要侵吞,要不是父亲及时从族中拨出一些土地献给秦王,恐怕这会儿父亲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土地已经被那些世家们瓜分完毕了。
反观大汉,看似将土地全都收归国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避免了被地方豪族强取豪夺。
让老百姓只要认真耕作,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收获。
同时实行的一税制,也是表面看着多收了赋税,但实际上不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更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避免地方官员的上下其手。
这都是杜尹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亲身感受所体会到的。
有如此善政,国家怎么可能不富强。
若不是路途相距甚远,且杜尹已经知晓长安自立朝廷之事,杜尹真想给家里去一封信。
让他们好好学学大汉的施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长安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洛阳进攻。
只可惜杜尹心里很清楚,大汉和大魏不一样。
大汉并不需要世家帮忙就能够行北伐之事。
长安司马攸若是离开世家,顷刻间就会灭亡。
所以杜尹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只是杜尹虽然放弃了这个想法,和他一样从家里跑出来,并同样在大汉地方上做官的荀悝却已经在奋笔疾书了。
和杜尹不一样的是,荀悝不光看出来大汉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还看出来了魏国的衰弱也是不可避免的。
举孝廉本就已经成为士族所把持的上升通道,如今朝廷又让自己大兄到地方选拔忠孝之人。
忠孝之人都能靠选拔出来,这样的大魏还有什么奔头?
尤其是在得知大汉对待世家的态度之后,更是忧心万分。
所以荀悝把自己在成都的见闻以及经历全都写进信里,并且劝告自己父亲早日弃暗投明,举族迁往成都。
省得将来大汉攻下洛阳之后,秋后算账。
而刘谌也随着这份檄文的传播,带着姜维等人开始赶赴汉中,踏上自己的北伐之路。
与此同时,大汉使者也已经到达建业,见到了吴国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