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耶律大石在布达拉宫大殿召集众将。
“陛下有令,”
耶律大石展开圣旨,“吐蕃故地设'雪域都护府',由种浩任首任都护,统兵五万镇守。”
种浩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
“至于吐蕃王室...”
耶律大石冷笑一声,“赤扎西、索南等押解回京,其余贵族,凡抵抗者,尽诛三族!”
……
捷报传至汴京,朝野震动。
李世民在朝堂上朗声大笑:“好!吐蕃既平,我大宋疆域再扩万里!”
李纲出列奏道:“陛下,吐蕃故地该如何治理?其民彪悍,其地高寒...”
“朕已有决断。”
李世民摆手打断,“其一,移民实边,鼓励汉藏通婚。”
“其二,修建驿站道路,加强控制。”
“其三,尊重当地宗教,但必须学习汉话汉字。”
李世民目光扫向文武百官。
“自南洋至西域,自雪域至东海,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
李世民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殿前广场上回荡,“皆为我大宋疆土!”
随着他手臂挥动,疆域图完全展开。
这幅新绘制的舆图比原先大了整整三倍。
南海诸岛如珍珠般点缀在碧波之上,西域大漠中标注着数十个新归附的城邦。
雪域高原上赫然标记着\"逻些都护府\"的金色字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如潮水般涌来,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额头紧贴汉白玉地面。
李纲的白须因激动而颤抖。
种师道的铠甲发出轻微的铮鸣。
就连一向沉稳的宗泽、张叔夜也红了眼眶。
李世民目光扫过匍匐的群臣,嘴角微扬。
三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北宋,如今已成为横跨东西的庞大帝国。
这盛世,已超越了他记忆中的贞观。
“报——!”
传令官疾步奔上玉阶,“南洋都护府肃王殿下遣使进献,船队已至汴河码头!”
“宣。”
李世民一挥袖袍。
不多时,一队身着异域服饰的使者拾级而上。
为首的使节双手捧着一个鎏金匣子,在丹墀前恭敬跪下:“肃王殿下命臣献上三佛齐镇国之宝——'龙睛珠'一对,夜能生辉,光照百步!”
匣盖开启的瞬间,殿前为之一亮。
两颗鸽卵大小的明珠静静躺在锦缎上,在日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仿佛真有龙睛藏于其中。
“好一个龙睛珠!”
李世民朗声大笑,“肃王有心了。”
“报——!”
又一名传令官奔来,“西域都护府郓王殿下遣使到!”
这次上殿的是一队风尘仆仆的胡商打扮使者。
为首的虬髯大汉单膝跪地:“郓王殿下攻破大食都城缚达,获哈里发金冠一顶,特命臣等快马加鞭献与陛下!”
金冠被高高捧起,阳光下璀璨夺目。
冠身以纯金打造,镶嵌着十二颗祖母绿,正中央是一颗鸡蛋大小的红宝石,流光溢彩。
“报——!雪域都护府种浩将军遣使到!”
“报——!安南都护府景王殿下遣使到!”
“报——!银岛都护府李宝将军遣使到!”
“报——!高丽都护府折彦质将军遣使到!”
“报——!辽东都护府种师中将军遣使到!”
一队队使者接踵而至,献上各地奇珍:逻些城的千年雪莲、占城国的七彩珊瑚、倭国的玉藻前镜、高丽的千年人参……
大殿前的贡品很快堆积如山,珠光宝气映得人睁不开眼。
李世民负手而立,望向殿外。
这些珍宝固然珍贵,但更让他欣慰的是各地使者口中描述的景象——三佛齐港口千帆竞发,撒马尔罕集市商贾云集,逻些城佛寺钟声悠扬……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气象。
“陛下。”
李纲颤巍巍出列,“老臣斗胆,请扩建太庙,以彰陛下不世之功!”
种师道也上前一步:“臣请效仿前朝建凌烟阁,为征战功臣画像立传!”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太庙、凌烟阁皆可缓。朕欲先做一事——”
他李世民指向皇城外隐约可见的市井轮廓,“拓宽长安街三倍,修建万国坊市,让各国商旅有驻足交易之所。”
“扩建汴河码头,使海上来的珍宝能直抵京师。”
“在城南建'四夷馆',供各国使节居住研习。”
群臣愕然,随即恍然大悟——陛下这是要以商业繁荣来巩固帝国根基啊!
“陛下圣明!”
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
靖康二年十一月,难得天气晴朗。
御花园里积雪初融,金灿灿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映得满园生辉。
太上皇赵佶一身素雅道袍,怀里抱着刚满一岁的赵瑾小皇子,正笑眯眯地逗弄着孙儿肉乎乎的小手。
郑太后则搂着赵柔柔,轻轻摇晃着。
小公主粉雕玉琢的脸蛋上还沾着一点糖渍,显然是刚偷吃了蜜饯。
“瑾儿,看皇爷爷手里是什么?”
赵佶从袖中摸出一枚精巧的玉铃铛,在赵瑾眼前晃了晃。
小皇子立刻睁圆了眼睛,咿咿呀呀地伸手去抓。
不远处,皇后朱琏、贤妃李师师、德妃王癸癸、淑妃柳海魅、才人柳如是、昭仪萧绰、美人柳梅、柳眉儿、李香等一众嫔妃围坐在锦毡上,手里飞针走线,正绣着各式各样的虎头帽、虎头鞋。
“姐姐,这虎眼睛用金线还是黑线好?”
柳海魅捻着一根丝线问朱琏。
朱琏抬眸轻笑:“金线吧,亮堂些,孩子戴着精神。”
萧绰手腕上的金铃轻响,她低头抚了抚自己隆起的腹部, “我们草原上的孩子,出生便要戴狼牙辟邪,不如再缀两颗小珍珠?”
“萧妹妹这主意好!”
王癸癸笑眯眯地点头,顺手将绣绷递给身旁的李师师,“师师姐,你手巧,这虎鼻子交给你了。”
李师师温婉一笑,葱白指尖接过绣绷,轻轻拨弄两下,那虎鼻子便栩栩如生地凸了起来。
柳如是抱着琵琶坐在一旁,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琴弦,奏出一段轻柔的调子。
柳梅、柳眉儿、李香三女则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花样,时不时偷瞄一眼远处嬉闹的赵谌和赵柔嘉。
“哥哥!看招!”
七岁的赵柔嘉裹着鹅黄色的小斗篷,像只灵巧的小黄鹂,弯腰团起一团雪,“啪”地砸在赵谌背上。
十一岁的太子赵谌故作严肃地转身,板着脸道:“柔嘉,偷袭非君子所为!”
“可我是小女子呀!”
柔嘉咯咯笑着,又捏了一团雪,撒腿就跑。
赵谌摇头失笑,突然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将妹妹举起来转了个圈:“抓到你了!”
“哥哥放我下来!”
柔嘉踢腾着小腿,笑得喘不过气。
李世民带着李福全踏入御花园时,正看到这一幕。
“爹爹!”
眼尖的柔嘉一眼瞥见父亲,立刻从哥哥怀里挣脱,飞奔着扑过来。
雪地上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李世民张开双臂,一把将女儿抱起,在她粉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柔嘉又长高了。”
“爹爹,柔嘉今天赢了哥哥三次!”
小姑娘搂着他的脖子,骄傲地宣布。
“是吗?”
李世民挑眉看向走来的赵谌。
赵谌拱手行礼,小脸一本正经:“回爹爹,妹妹使诈。”
李世民大笑,一手抱着赵柔嘉,一手牵起赵谌的手:“走,去看看你皇爷爷和弟弟妹妹。”
郑太后怀里的赵柔柔一见到李世民,立刻扭着小身板,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爹爹抱抱!”
“哎哟,朕的小公主。”
李世民单手接过柔柔,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小丫头立刻咯咯笑起来,小手揪住他的衣襟不放。
赵瑾在赵佶怀里也不安分了,咿咿呀呀地朝李世民伸手,口水沾湿了衣襟。
“瑾儿也想爹爹了?”
李世民俯身,用额头轻轻蹭了蹭小儿子的脸蛋,惹得赵瑾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赵谌站在一旁,像个小大人似的看着父亲和弟弟妹妹玩闹,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李世民将赵瑾和赵柔柔交给郑太后和韦太妃,两位老人家立刻眉开眼笑地接过孩子。
韦太妃熟练地晃着赵瑾,哼起江南小调。
乔太妃和崔太妃则围着小公主柔柔逗弄,用丝帕折成的小兔子引得孩子咯咯直笑。
“谌儿,柔嘉,随朕来。”
李世民牵着两个孩子走向梅林边的石案,积雪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
十一岁的赵谌挺直腰板跟在父亲身侧,七岁的柔嘉蹦跳着踩雪玩,发间珠钗随步伐轻颤。
“《论语·为政》篇,谌儿背来听听。”
李世民拂去石凳上的积雪坐下,指尖在案几上轻叩。
赵谌深吸一口气,童声清朗:“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赵柔嘉趴在石案边,小手托腮听着哥哥背诵,突然插嘴:“爹爹,北辰就是北斗星对不对?淑娘娘教我看过!”
说着,她得意地指向北方天空,冬日晴空下隐约可见淡淡星痕。
李世民忍俊不禁,捏了捏女儿冻得通红的小鼻子:“不错。那柔嘉可知'众星共之'何解?”
小姑娘眼珠一转,突然跑到梅树下捧起一捧雪,在石案上摆出七个小雪团,中间放上颗梅子:“就像这样!梅子是北辰,雪团是星星!”
“胡闹!”
赵谌板着脸训妹妹,却见父亲突然大笑,伸手揉乱两个孩子的发髻。
远处赵佶捻须微笑,手中茶盏蒸腾的热气模糊了欣慰的眼神。
锦毡那边,朱琏正执着柳如是的手教她挑针:“妹妹指节要放松,这样绞出的金线才匀称。”
柳如是咬着唇点头,绛色衣袖滑落露出雪白手腕,一枚玉镯随着动作轻晃。
忽然\"哎呀\"一声,萧绰的金铃手串勾住了绣绷丝线,柳海魅忙用簪子去挑,却不慎扎到手指,血珠顿时染红绢布。
“姐姐们快看!”
李香突然举起歪歪扭扭的\"虎头\",那虎脸竟绣成了包子状,惹得众女笑作一团。
柳眉儿趁机丢开绣绷,拉着柳梅偷溜到回廊下,从袖中摸出两把袖箭比划起来。
到底是皇城司出来的女子,拿绣花针还不如拿暗器顺手。
李世民余光瞥见这一幕,嘴角笑意更深。
目光扫过众女微微隆起的小腹,李师师四月,柳海魅五月,柳如是刚显怀,萧绰竟与柳梅、柳眉儿、李香三女都是三月有余。
“爹爹走神了!”
赵柔嘉突然扑到他膝头,冰凉的小手贴上他的脸颊。
李世民恍然回神,将女儿往怀里搂紧了些。
赵柔嘉温软的身子带着淡淡的奶香,小脑袋正好能枕在他臂弯里。
李世民低头望去,正对上女儿明亮的眼睛。
那眸中盛满的孺慕之情,与记忆中的小兕子如出一辙。
“爹爹,希望你每天都能陪我!”
赵柔嘉仰着小脸撒娇,右耳垂那颗朱砂痣在阳光下格外鲜红。
这声呼唤让李世民心头一颤,恍惚间怀中的鹅黄色身影与前世那个爱娇的小女儿重叠在一起。
他下意识抚过女儿的发髻,指尖传来细软如丝的触感。
“好,爹爹答应柔嘉。”
李世民声音微哽,将女儿的小手包在掌心。
身侧的赵谌忽然扯了扯他的衣袖,少年太子板正的模样,与当年在弘文馆背诵《论语》的李承乾何其相似。
就连那抿唇时左边嘴角先上扬的小动作都分毫不差。
梅香随风飘来,李世民转头望向锦毡处。
朱琏正俯身为柳如是调整绣绷,发间凤钗垂下的珍珠流苏轻晃,侧脸在雪光映照下宛如玉雕——这不正是观音婢手把手教杨妃习字的场景?
柳海魅捻着金线挑眉的模样,活脱脱是燕德妃在棋盘上耍赖时的神采。
李师师抚琴时微垂的脖颈,与阴妃跳柘枝舞时的姿态重叠在一起。
“官家尝尝这个。”
王癸癸捧着梅花糕走来,颊边酒窝若隐若现。
李世民接过糕点,忽然想起韦贵妃总爱在甘露殿备着杏花蜜饯等他下朝。
茶盏轻响,赵佶在亭中悠然品茗,灰白鬓角被热气晕染得模糊。
那一瞬李世民仿佛看见武德殿里的李渊,也是这般端着越窑青瓷啜饮。
身后郑太后正为小公主系斗篷的模样,与窦太后为他整理朝服的身影渐渐重合。
“爹爹?”
赵柔嘉疑惑地摸摸他湿润的眼角。
李世民这才惊觉自己竟落了泪,忙用袖子掩了掩,却见赵谌悄悄递来一方帕子——素白绢角绣着小小的青雀,正是前世李承乾最爱的纹样。
雪粒从梅枝簌簌落下,李世民将两个孩子搂得更紧些。
赵柔嘉的发丝蹭着他下巴,赵谌的体温透过衣袖传来,远处传来萧绰金铃般的笑声。
在这汴京的冬日里,前世的遗憾都被温柔地弥补。
“爹爹给你堆个雪人可好?”
李世民突然将柔嘉高高举起。
小姑娘先是一惊,随即发出银铃般的欢呼声,小手欢快地拍打着父亲的肩膀。
在这欢笑声中,李世民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赵佶正含笑望来。
赵佶手中的茶盏氤氲着热气,灰白的鬓角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那目光中蕴含的慈爱与欣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这一世,我们都要好好的。
(全书完)
……
致亲爱的宝子们:
当敲下“全书完”三个字时,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
感谢每一位追更、催更、打赏和评论的宝子!
你们的支持如星光般照亮了整个故事旅程~
青山不改,我们下本书再见啦!
pS:【新书预告】
都市风水种田文即将上线!无系统、不修真,主角纯靠传统堪舆之术闯荡。
喜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宝子们,可先关注作者,新书上线会在作者主页第一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