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榷,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就召集旧部,半天时间,士卒已达四万余人。
“文和,下步怎么走?”
人在逆境,总是能听取别人意见,李榷问道。
贾诩放下羽扇,缓缓起身:“自古兵不厌诈,皇甫嵩虽勇,却有一弱点——贪功。我军可投其所好,诱其入彀。”众人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贾诩身上。
“皇甫嵩连日征战,所部极为骄纵,谁也不放在眼里。将军可派一军,在沿途丢下大量金银财宝、粮草辎重。待其士卒争抢财物、队形大乱之时,便是我军反击之机。”贾诩目光如炬,娓娓道来。
郭汜面露疑惑:“就这么简单?皇甫嵩岂会如此轻易上当?”
贾诩微微一笑:“自然没这么简单。我军需兵分三路:一路由将军亲自率领,佯装运输粮草的士卒,沿途设下诱饵;一路由张济将军埋伏于山谷两侧,待敌军进入伏击圈,截断其退路;另一路由樊稠将军率轻骑绕道敌后,形成合围之势。”
“好!就依文和之计!”李傕拍案而起,眼中燃起斗志。
当日下午,皇甫嵩正与部将围攻一路叛军,忽闻斥候来报:“报!发现一队敌军,可能是运输队溃散,仓皇败退,沿途丢弃大量财物!”
不等皇甫嵩下令,手下副将纷纷请战。
“将军,机不可失!”
“将军,必须阻止这些人回到凉州,那就是放虎归山!”
这两天,打了无数的胜仗,士卒的腰间挂了满满的战利品,当然谁也不会嫌钱多。
皇甫嵩也认为对方群龙无首,不足为虑。
“全军追击!”
然而,随着追击的深入,皇莆嵩的军队渐渐被沿途的财物所吸引。士兵们纷纷丢下武器,争抢金银财宝,队伍陷入混乱。皇莆嵩虽大声呵斥,却无济于事。
就在此时,一声号角划破天际。李傕率伏兵从两侧杀出。
“不好有埋伏!”
不过,李榷的士卒都是精锐,其中还有不少飞熊军,实力很强,双方刚刚一个照面,朝廷军就死伤惨重。
“突围!”
皇甫嵩一看这个形势,知道不可力敌,马上下令后撤。
不过大军刚刚往回走了没多远。
张济的部队从斜后方突了出来,试图截断退路。
皇甫嵩军中出来一名副将,此人乃一大力士,力能扛鼎,只见他手提鎏金锤,气势汹汹而来。
“咚咚”
一连两下,两名拦路的士卒应声倒地。
这时,张济旁边一名黑脸汉子冲了上去,临走时说道:“叔父,看孩儿拿下这厮!”
原来他是张济的侄子,不久前才学艺归来。
“狂妄!”张绣轻喝一声,银枪如毒蛇吐信,直取副将咽喉。
副将冷哼一声,双锤横扫,带起一阵狂风。张绣侧身躲过,银枪顺势刺向对方肋下。副将反应极快,一侧身,鎏金锤猛地砸向张绣头顶。
张绣不慌不忙,施展“白鹤亮翅”,银枪向上一挑,精准点在锤柄之上。副将只觉虎口发麻,两柄大锤险些脱手。不等他反应,张绣已使出“燕子抄水”,银枪如灵蛇般在他周身游走,专找盔甲缝隙。
副将大怒,挥舞双锤,展开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张绣却如穿花蝴蝶,在锤影中腾挪闪避,手中银枪不时刺出,招招致命。
突然,张绣大喝一声:“百鸟朝凤!”银枪如闪电般刺出,直取副将面门。副将举锤格挡,张绣却手腕一抖,枪尖变向,刺入副将咽喉。
副将瞪大了眼睛,双手无力地垂下,鎏金锤“哐当”落地。
这一幕,震惊了在场所有人。张济军士气大振,高呼“杀贼”,奋勇向前。而皇甫嵩的军队,顿时军心大乱。
樊稠这个老六看到时机到了,也率领轻骑也从后方突袭。
皇莆嵩的军队顿时乱作一团,在混战中死伤无数。
皇莆嵩亲卫奋力拼杀,带着他逃出了包围圈,朝着长安而去。
战后,李傕等人准备歇息一段时间,在收集些旧部,不过。
贾诩建议道:“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应乘胜追击,直取长安,如果不能攻下,也可以顺势前往凉州,东山再起!”
于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整顿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进发。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长安城上空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