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下方张贴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宣传标语。
那红底白字的标语,颜色鲜艳得如同燃烧的火焰,在略显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呐喊,时刻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建设。
让人看一眼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仿佛看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那光辉的前景。
售票窗口旁的小黑板,不大的板面用白色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今日供应的饭菜:
稀饭三分钱一碗;馒头两分钱一个;鸡丝面1毛6一碗,2……
字迹虽然谈不上工整,甚至有些稚嫩。
像是出自某个不太擅长写字的店员之手,但却透着一种实在。
此时,店里坐着几位顾客。
有的是附近工厂刚下了早班的工人,他们穿着带着油渍的工作服,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神情;
有的是背着布包的路人,可能是在赶路途中来这里简单吃个饭。
大家都安静地坐在那里,偶尔小声交谈几句。
姜星星走进店里,她的目光在店内扫视了一圈,然后径直走向售票窗口。
里面的售票员是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妇女。
她穿着一身蓝色的布衫,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几缕银丝夹杂在黑发之中。
姜星星微微欠身,礼貌地说:“同志,我要一碗鸡丝面,两个馒头。”
售票员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没有太多的波澜,不紧不慢地说道:“鸡丝面,1毛6一碗,馒头两分钱一个,一共1毛8分钱,还有粮票,可别忘了。”
姜星星赶忙从口袋里拿出钱,然后又拿出了粮票。
她把钱和粮票仔细地整理好,递向售票员。
售票员面无表情地接过钱和粮票,“啪”地一声放在面前那张掉漆的小桌上,便开始仔细点数。
她的手指灵活地在纸币和粮票间翻动,嘴里还念念有词,一张、两张……
数完后,售票员从身旁一个木质小盒子里取出一张餐票,递给姜星星,声音不大却透着干练:“拿好了,同志。”
姜星星赶忙双手接过,轻声说道:“谢谢同志。”
她转身环顾店内,找了个靠墙的空位坐下。
店内人来人往,木质桌椅在人们的挪动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姜星星眼睛紧紧盯着售票窗口,眼神里满是期待。
这个年代,可没有服务员送餐上桌,一切都得自己动手。
周围的顾客们,有的在轻声交谈,等待着属于自己那份简单却珍贵的食物;
有的则已经风卷残云般吃完,正用手抹着嘴角残留的饭粒。
饭店的门不时被推开,伴着一阵热气,有人满头大汗地走进来,也有人心满意足地离开。
没过多久,窗口传来一声洪亮的呼喊:“27号!27号!”
姜星星赶忙起身,几步走到窗口。
只见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面摆在那里,面条根根爽滑,浸在飘着油花的汤中。
几缕鲜嫩的鸡丝散落在面条上,还点缀着些许翠绿的葱花。
旁边的粗瓷盘子里,两个馒头白白胖胖,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姜星星端起面条和馒头,稳稳地回到座位。
她拿起筷子,轻轻挑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热气后放入口中。
面条劲道有嚼劲,鸡丝鲜嫩入味,那浓郁的面汤顺着喉咙滑下,暖到了心底。
她又咬了一口馒头,馒头松软香甜,麦香四溢。
或许是身处京都这繁华之地的兴奋,又或许是这里的师傅确实手艺高超。
她由衷觉得,这面条和馒头比小县城里的好吃太多,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希望。
姜星星一边吃着,一边忍不住又看了看周围的人。
那几个刚下早班的工人,正大口大口地喝着稀饭,就着咸菜。
虽然食物简单,但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其中一个工人模样的大叔,可能是觉得粥有些烫嘴,呼呼地吹着气,嘴里还念叨着:
“今天这稀饭熬得真不错,稠乎乎的。”
旁边的工友笑着接话:“是啊,吃饱了好接着干活儿,咱得响应号召,鼓足干劲儿呢。”
而那个背着布包的路人,正慢慢地吃着馒头,眼睛时不时地看向墙上的标语,眼神里透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他似乎是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要在这充满希望的建设浪潮中努力前行。
姜星星又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食物上。
她吃了一会儿,感觉有些口渴,便站起身来,走向一旁的热水桶。
热水桶旁边放着几个搪瓷缸子,缸子上有着一些磕碰的痕迹,还有些掉漆的地方,但都被洗得很干净。
她没有用这里摆着的缸子,因为这些都是大家公用的。
她拿着自己的搪瓷缸子,用旁边的公用勺子舀了半缸子热水,小心翼翼地端着走回座位。
这时候,她听到旁边传来一阵轻微的争吵声。
原来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起来像是初来乍到的样子,他在买票的时候粮票没带够。
售票员皱着眉头,严肃地说:“同志,这可不行,没有粮票我们不能卖给你饭的。
这是规定,大家都得遵守。”
小伙子涨红了脸,着急地解释道:“同志,我真不是故意的。
我是刚从外地来这儿找亲戚的,人生地不熟的,一时半会没找到。
我的粮票在火车上被人偷了,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啊?”
售票员坚定地摇了摇头:“这不是我能通融的事儿,大家都不容易。
但要是都不按规定来,这秩序就乱了。”
周围的顾客们也都围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一位年长些的大爷站了出来,他穿着一件比较新的中山装,胸口上别着一只钢笔,看样子像个退休老干部。
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小伙子,我这儿有多余的粮票,你先拿去用吧。
出门在外不容易,不过,以后一定要注意小偷。”
小伙子感激涕零,连忙道谢:“大爷,太谢谢您了。
您把住址告诉我,我找到亲戚后就借了票就去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