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这消息千真万确。今儿天刚蒙蒙亮,温太医府上就来了十几个侍卫,不由分说就把人带走了。”颂芝贴近年世兰耳侧,声音压得极低,“而且——这消息竟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亲自来递的话。”
年世兰手指一颤,火苗映得她眼底明灭不定。胤祥前些日子被娜仁那孩子缠得没法子,到底是带着她们去热河那边玩儿了。如今看来,这的确是个好机会。
“王爷他们,”年世兰突然开口,嗓音有些发紧,“具体几日能回府?”
颂芝忙回道:“前儿个送信的小厮说,王爷已经启程返京了。只是这雪天路滑,估摸着最快也要四五日才能到。”
年世兰突然站起身,绛紫色的裙裾扫过炭盆,带起几点火星。“带话的人可还在?”
“还在角门候着呢。”颂芝有些诧异,见年世兰神色凝重,又补充道:“就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崔嬷嬷,奴婢让人准备了热水碳盆,让人暖和着。”
“带我去见她。”
颂芝应了声,就在前面引路。年世兰步履匆匆,绣鞋踏在积雪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今日难得雪停,光线在回廊间摇曳,映出年世兰紧绷的侧脸。
角门旁的小屋里,崔嬷嬷正捧着茶盏暖手,见帘子一掀,连忙起身行礼:“老奴给福晋请安。”
“嬷嬷快请起。”年世兰一把扶住她的手臂,指尖不自觉地收紧,“皇嫂,可还有别的吩咐?”
崔嬷嬷左右看了看,颂芝会意地退到门外守着。老嬷嬷这才从袖中摸出个信封,轻声道:“娘娘还给了封信,说福晋一看便知。”
年世兰接过信封,垂眸:“告诉皇嫂,世兰绝对会小心的。”
崔嬷嬷很快离开,年世兰拆开信封,飞快的阅读起来。
宜修说让她稍安勿躁,胤禛瘫痪是甄嬛这几个月潜移默化的下毒导致的。因为福宜的苦苦求情,胤禛明面上没有对柔则做什么,不过长春宫俸禄按照答应的供给。他转头去了碎玉轩,折磨起与柔则相似的甄嬛。
这些日子,胤禛一有不顺,就去碎玉轩折磨甄嬛。甄嬛被她的皮开肉绽,但是也是通过他日日过来,把余毒全部下到胤禛身上。
宜修让她别着急,她已经买通太医院的好几位,开的方子看似完美,但是让人在煎药的时候偷天换日。生生折磨着胤禛,让他生不如死。
年世兰将信纸彻底焚尽,灰烬在炭盆里打着旋儿。她望着那簇跳动的火苗,忍不住感慨:甄嬛此人,对自己都能这般狠绝,倒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
“颂芝,想办法给温实初递个信儿,让他势必诊治好甄常在。”
“福晋,温太医如今被拘在太医院,咱们的人怕是……”颂芝面露难色。
“那就走太医院药童的路子。”年世兰指尖轻叩案几,“”甄常在这次几乎是剖出命行动,咱们必须也要拿出诚意。”
颂芝点头,开始思索着应该找谁比较好。
皇帝半身瘫痪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多久,很快传遍了前朝。朝臣们勉强能忍受龙椅上的帝王左手批阅,但是不能忍受一个话都说不出来的皇帝。所以他们这些日子与宗室走的近,心思格外活跃。
等胤祥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的当天,宗室与朝臣在养心殿门口,威逼胤禛确立太子。他大氅上还挂着未化的雪粒,俊朗的面容满是疲惫,皱眉看着眼前这一幕。
“王爷来的正好,还请您劝劝皇上,如今太子未立,不利于江山稳定啊!”
“王爷,大阿哥本就是皇后娘娘所出,又是长子,又嫡又长,实在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没错,大阿哥是皇上手把手教导出来的,的确不错。”
“你这话不在理,昔年废太子名下的弘皙阿哥,还是先帝教导出来的,岂不是更好?”
“要我说,还不如……”
人声鼎沸,各方势力争执不休。胤祥按了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只觉得这满朝文武的争吵声比连夜赶路更令人疲惫。他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忽然注意到年父正抱胸而立,闭目养神,在一众争得面红耳赤的朝臣中显得格外突兀。
“要我说,还得是大阿哥!”
年羹尧突然开口,声如洪钟,瞬间压过了殿内的嘈杂。他虎目怒视,环视四周,众人不自觉地噤了声。
殿内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
“大阿哥龙章凤姿,的确不错。”
“大阿哥天资聪颖……”
“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爷,您觉得呢?”年羹尧忽然转头望来,眼睛直视着胤祥。
胤祥对上他的目光,又瞥见站在不远处仍旧闭眼的年父。回想起岁岁若有若无的试探,叹口气。
“本王觉得有理,”胤祥缓缓开口,“大阿哥的确是最佳人选。”
就这样,通过宗室与朝臣的一致商议,最终确立了弘辉为太子,代替胤禛监国。
殿里伺候着胤禛擦洗的宜修,听到苏培盛进来禀告此事,借着低头洗手的动作,掩盖唇角的笑意。
苏培盛退下后,宜修缓缓起身,走到胤禛榻前。龙榻上的帝王口眼歪斜,只有左手还能微微颤动。她俯身为他掖了掖被角,在他耳边轻声道:“皇上就安心去吧,弘辉会是个好太子的。哦,臣妾说错了,弘辉会是一个好皇帝。”语气温柔,却让胤禛的瞳孔骤然收缩。
“啊!啊!”胤禛眸子里满是怒火,但是除了不停颤抖的左手,无济于事。
宜修转身时,瞥见铜镜中的自己——眼眸含春,朱唇微勾。这一刻,她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新婚夜,她也是如此欣喜,只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心头憋着一把火,再加上药物的不尽心,胤禛在春天到来的前一个夜晚驾崩。
紫禁城的朱墙金瓦在晨曦中熠熠生辉,弘辉的登基大典隆重举行。礼炮声声,百官朝拜,宜修端坐在慈宁宫的正殿,看着铜镜中自己头戴九龙四凤冠的模样,恍惚间想起多年前初入王府时的青涩。
“太后娘娘,甄氏已经安排妥当了。”崔嬷嬷低声禀报。
宜修微微一笑,指尖抚过案几上那支早已干枯的梅花:“走了也好,这紫禁城,难得有人能走出去。”
——
江南水乡,烟雨朦胧。
温实初撑着一把青竹伞,小心翼翼地扶着甄嬛走下乌篷船。她已换下宫装,一袭素色罗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却比在宫里时更显鲜活。
“小心台阶。”温实初温声提醒,眼里是掩不住的欢喜。
甄嬛抬眸看他,唇角微扬:“温太医如今倒是比在宫里时更会照顾人了。”
他耳根微红,低声道:“现在不是太医了,只是嬛儿你的夫君。”
——
年世兰斜倚在软榻上,听着窗外儿女们的笑语。胤祥端着碗药进来,见她眉眼含笑,忍不住问:“在想什么?”
她接过药碗,轻抿一口:“只是觉得,这一生,竟比我想象的圆满。”
父母康健,夫君疼爱,儿女绕膝,就连昔日的友人,如今也各自有了归宿。
窗外春光正好,梨花如雪般纷扬落下。年世兰缓缓合上眼,唇边犹带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