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忽然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宋高宗魂不附体。原来登基大宝以来,在黄潜善与汪伯彦的鼓动下,高宗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孟太后和令德帝姬南渡。
宋高宗又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金人来袭,王渊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
当时百姓便耳语相传说:“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无辜搜刮而来。”而行军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一石激起千层浪,群情激愤,好生了得。
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冷笑道:“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一个个真是狐假虎威,狗胆包天。如若无人替天行道,大宋就永无宁日。”
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和康履,还有那群宦官,兄弟们都可过上好日子,朝廷又怎会加罪于我们?诸位意下如何?”众人听了,无不热情高涨,握了握手中战刀,面露凶色。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宋高宗赵构左右,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不在身边。苗傅越想越心怀不满,秘密调兵遣将,早已把宋高宗软禁在杭州。威州刺史刘正彦也与苗傅秘密来往,暗中一拍即合,蓄谋“清君侧”试图把康履等人绳之以法,以正视听。
这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宋高宗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
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还将王渊的首级悬挂城门口。
苗傅和刘正彦大手一挥,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外面乱哄哄的,宋高宗也惊得呆了,听说有人谋反,就慌慌忙忙,意图逃离,却为时已晚。
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将军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闻讯赶来,带着百官,请宋高宗到城楼上,处置此事。
宋高宗早吓得魂不附体,被左右扶着,战战兢兢,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爱卿何故如此?眼下金人亡我贼心不死。江山社稷遭受重创,黎民百姓遭遇苦难。如若尔等内讧,岂不让亲者痛仇者快了?朕也不曾亏待爱卿。还望爱卿撤军,抵御金贼,实为当务之急。如若有什么心存不满,等退兵后,朕会一一答应,决不食言。”话虽如此,心中却恨得无可奈何,毕竟虎落平阳,只能忍气吞声。
苗傅见了宋高宗,仍然山呼下拜,可抬起头后,立马厉声指责道:“陛下信任宦官,此非大宋江山社稷之福。如若做臣子的结交宦官就可步步高升。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落荒而逃,却因结交康履这等宦官而得到枢密的高位,我苗傅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这岂能令人心服口服?”
刘正彦捋了捋胡须,冷笑道:“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已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如若陛下顺应天命杀了康履、蓝圭、曾择这三个狗宦官以谢三军,那我等立马退兵,陛下就相安无事了,如若不然,鱼死网破,也在所难免。为了大宋江山社稷,我顾不得那么多了。今日,生死只在一念之间,还请陛下裁夺。”
宋高宗听了这话,面无人色,但转念一想,不可激怒苗傅和刘正彦,免得得不偿失,随即转悲为喜,叹道:“二位爱卿言之有理,可见二位爱卿为国为民,实乃忠臣良将。若宦官有过错,这也不难,爱卿可将他们流放儋州海岛,这件事,爱卿可替朕速办速决。不过眼下,还请诸位赶快回营。如若金人来袭,岂不麻烦了?国家危难之际,尔等拳拳报国之心,朕都知道。你们放心,今晚之事,朕绝不追究。尔等都是忠臣良将,朕对你们放心。你们必会护佑朕,护佑大宋江山社稷,是也不是?看在太祖皇帝和仁宗皇帝的面子上,还望爱卿高抬贵手,朕替大宋黎民百姓感激不尽。”
苗傅寻思,赵构果然花言巧语,居然搬出太祖与仁宗,还拿大宋黎民百姓做挡箭牌,真是岂有此理?但见好就收,未为不可,就说道:“今日之事,都是臣一人所为,和其他人无关,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祸国殃民的宦官,如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宋高宗眨了眨眼睛,心灰意冷,定了定神色,强自镇定的道:“我知道将军们忠义,我即刻就任命苗爱卿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以后加官进爵,自然更上一层楼。今日就是一场误会,你们都是忠臣良将。”
刘正彦听了这话,冷笑一声,高喊道:“陛下真是可笑。我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康履就万事大吉,何必来此?”
]宋高宗询问身边近臣:“爱卿以为如何?赶快想想办法,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伸手指了指城楼下,但见黑压压一片,都是面露凶色的士卒。
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道:“陛下,这灾祸由宦官引起,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还望陛下忍痛割爱,顾全大局为好。”宋高宗面露难色,实在下不了手,
军器监叶宗谔道:“陛下何必对康履如此牵肠挂肚?舍他一人,便可保全江山社稷,又何必犹豫不决呢?”
宋高宗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朕于心不忍,毕竟康履是朕的心腹,他伺候左右,安心顺心。如若朕这样,好比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摇摇头,哭笑不得,长叹一声,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
康履落泪道:“陛下,微臣再也不能伴驾了,还望陛下多加保重。”
宋高宗眼里带泪,叹道:“你恐怕凶多吉少,别恨朕,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只好委屈你了。”康履下了城,马上遭到苗傅和刘正彦手下的腰斩。
苗、刘等又在城下喊道:“狗宦官总算被诛,大快人心。从此以后,黎民百姓都会称颂陛下的英明神武。不过,有一件事,恐怕陛下要说个明白,如若不然,难以服众。”
宋高宗听了这话,好奇道:“二位爱卿但说无妨,朕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苗傅捋了捋胡须,冷笑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这世人皆知。”
刘正彦叹道:“以后如果二帝归来,陛下将何以自处?”
宋高宗听了这话,脸色煞白,耸了耸肩,心惊肉跳,欲言又止,立马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苗傅、刘正彦谈判。
苗傅和刘正彦等人齐声道:“请孟太后来垂帘听政,与金国议和。”
宋高宗攥紧拳头,二话不说,慌了神,赶忙点头道:“好,朕下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
苗、刘二人听诏笑了笑,并不下拜,只是直挺挺站着不动,拱手道:“康王理当退位,我等愿策立皇太子赵旉为帝。”
宋高宗苦笑道:“朕有何过失,尔等居然要赶尽杀绝?他一个三岁的奶娃娃,如何能主持大局?”
那张逵也见风使舵,劝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徽宗皇帝的先例。陛下不可犹豫不决。为了大宋,陛下要当机立断,以大局为重。”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请宋高宗接受退位,有的大力斥责叛军。
此时天气很是寒冷,宋高宗坐在城楼的竹椅上,屁股发凉,哆哩哆嗦。派人去请孟太后时,宋高宗就站在一侧而不就坐。
百官请他上坐,宋高宗神情肃穆,眨了眨眼睛,神情恍惚,顿时叹道:“我已不配坐在这个座位了。”
不多时,孟太后前来,众人放下心来。宋高宗让人请孟太后登楼,孟太后却摆了摆手,说道:“哀家不愿登楼,想直接出城安抚叛军。”
百官齐声道:“此举危险,不可。”都担心叛军挟持孟太后。
朱胜非独力排众议,叹道:“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阴谋诡计。”
孟太后喜上眉梢,乘轿出城,苗、刘下拜道:“百姓无辜,生灵涂炭,望孟太后主持大局。”
孟太后伸手一指,不紧不慢,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之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眼下他两人也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置若罔闻不成?哀家上了年纪,折腾不起,你们都是忠臣良将,想必都感念大宋列祖列宗开疆扩土,称邦定国的千辛万苦。哲宗皇帝当年年轻气盛,你们难道不知道么?如今国家遭受苦难,你们还趁火打劫,欺负我这妇道人家。哲宗皇帝在天有知,岂能不痛心疾首?太祖皇帝,仁宗皇帝,岂能瞑目?”
苗傅听了这话,悲从心来,但转念一想,你一个废后,说这些有什么用,就淡淡的道:“孟太后,我等已商议好了,不可犹豫。朝令夕改,那不是我大宋该做的事。岂不闻‘澶渊之盟’和‘海上之盟’我大宋都朝令夕改了,故而遭受苦难。”
孟太后叹了口气,皱眉道:“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这总可以吧?你们不可欺辱大宋皇上。太祖在天有灵,你们要适可而止。”
]苗傅道:“康王不可为帝,策立赵旉,势在必行。”
孟太后无奈道:“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眼下正值与金国战火纷飞,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哀家心知肚明,不必藏着掖着。莫非想效仿昔日那董卓和曹操之事不成?”
苗傅听了这话,惊得呆了,没想到素日不言不语的孟太后居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由耸了耸肩,随即强自镇定,笑道:“废话少说,如太后不从,我等要当场解衣就戮。”
刘正彦急道:“孟太后,眼下形势危急,如若久拖不决,恐怕三军要生变了,我等也控制不住,就麻烦了。”
苗傅道:“我看宰相朱胜非满腹经纶,可说说看。”朱胜非面露难色,浑身颤抖,正在此时,宋高宗派颜岐前来,奏道:“孟太后,皇上已同意了,请孟太后下诏。”孟太后惊得呆了,眼里带泪,仍不愿意。
苗傅和刘正彦则急得慌了神,立马抽出宝剑,恶狠狠的道:“你这死老太婆,给脸不要脸。快下诏,如若不然,我等就不客气了。”随即伸手拽住孟太后的胳膊,晃了晃。
孟太后潸然泪下,点了点头,叹道:“你们居然如此蛮横无理,哀家不想与你们争执。眼下大宋苦难深重。你们还如此落井下石,哀家无话可说。可怜太祖开创的基业,如今毁于一旦。外敌滋扰已是心如刀割,你们还如此趁火打劫,是何道理?”群臣都默默流泪。苗傅与刘正彦却面面相觑,哈哈大笑。
宋高宗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
朱胜非在一旁哭泣,喃喃道:“我身为宰相应下楼大骂叛军,以死谢罪,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宋江山社稷毁于一旦,让乱臣贼子为非作歹,我于心不忍。”
宋高宗退却左右,安抚道:“爱卿不必如此,且静观其变,如若大势已去,再死也不迟。”随即对朱胜非耳语开来。
半个时辰后,朱胜非近前对苗傅和刘正彦,宣布道:“陛下同意退位,但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还望二位爱卿答应三件事。其一,要像对禅位的徽宗皇帝一样对待朕,供奉需丰厚;其二,朕让位之后,国事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其三,下诏完后,二位爱卿就和手下士卒回到营区,不必在此逗留;其四,还望二位爱卿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傅和刘正彦面面相觑,喜不自禁,点头答应,宋高宗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故而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
宋高宗派朱胜非下城宣读诏书,苗傅手下王钧甫对朱胜非说:“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是两个大大的草包。”
宣诏完毕,叛军即退,一个个成群结队,喧闹于市集并大叫道:“从此以后,天下太平了!我等都算大功臣。”
杭州知州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那银子钱免不了拿出来打点一番,好酒好肉也送到军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