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记者也往外看,张大爷笑道:
“记者同志,你可要好好写写‘苏记’!他们家现在可是我们片区的活招牌,提起这名号,谁不竖个大拇指!”
林晓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绝佳的切入点,她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带着几分好奇:
“这位老师傅,听您这么一说,‘苏记’肯定有不少过人之处,那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大爷来劲了,走进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掰着手指头数起来:
“那可多了去了!最难得的是价钱公道,分量足!做的是南方菜,我们以前都没吃过,上这来才生平头一遭吃上。”
林晓被张大爷那股子认真劲儿逗乐了,说:
“那您知道,我们是为什么来采访吗?”
张大爷疑惑的说:“不是因为他们家东西好吃,出名了?”
正在一旁摆弄照相机的陈记者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放下相机,朝张大爷摆了摆手:
“大爷,我们今天来,是因为‘苏记’做了件大好事,为国家立了功、做了贡献,可不是来宣传菜色的。”
张大爷愣了愣,嗓门陡然拔高:“为国家做贡献?啥贡献啊?比他们家卤味还厉害?”
这话一出,店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连灶台边忙活的伙计都忍不住回头瞅了一眼。
林晓回道:“先卖个关子,到时候新闻出来你们就知道。”
街坊们听到‘苏记’干了好事,街坊们一听 “苏记” 干了好事,还惊动了报社记者,顿时炸开了锅。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来,说的全是日常的温情小事。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好事’到底是什么,但是能让朝霞日报的记者上门采访,那肯定了不得。
片区里出了个先进代表,他们脸上也有光啊!
林晓对街坊们的热情有些意外,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典型报道,却没想到在这家烟火气十足的小店里,看到了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温情。
采访结束时,林晓与苏渺,苏元正握手告别:
“苏同志,苏同学,你们放心,这篇报道我一定好好写。不只是写捐款,更要写写你们这店里的人情味,写写咱老百姓心里的家国大义。”
十天后,这篇报道终于出版,而这天也是苏记挪铺子的日子。
新场地收拾好,将营业地点换过来,老铺子马上也要开始动工了。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苏记’后面的院子已经热闹起来。
两边院子现在已经打通,需要的设施都已经改造完毕,原本逼仄的空间一下子变得宽敞明亮,连空气都仿佛流通了许多。
苏元正指挥着几个伙计搬运最后一批厨具,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新装修的店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亮堂。
“爸,挪过来的招牌挂歪了!\"苏渺站在店门外,双手比划着角度。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红色针织衫,衬得整个人喜气洋洋。
苏元正眯起眼睛看了看:“还真是,渺渺,帮爸爸扶着梯子,我上去调整一下。”
那块从旁边铺子挪过来的木招牌被缓缓扶正,黑底金字的‘苏记’二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招牌右下角还刻着一行小字——“始于1985年”。
“苏老板,今天的报纸!你们上新闻啦!”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在店门口停下,从包里掏出一叠还带着油墨香的《朝霞日报》。
苏渺接过报纸,只翻开一页,就看到大大的标题:《一碗热饭里的家国情怀——记\"苏记\"餐馆为国宝回归捐款》。
标题下方配着大幅照片,正是那天林记者拍摄的父女俩在柜台前的合影。
苏渺兴奋的将报纸张开,举过头顶,让还站在高处的父亲看:
“爸,你快看,这照片拍得真好。”
苏元正从梯子上下来,和女儿一起看着文章。
“林记者写得真用心,哎呀,把我们夸到了这个高度,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有订报纸习惯的可不止有他们家,还没到中午,他们为国捐款的事迹就已经传遍了片区了。
很多熟客都纷纷相约要来‘苏记’用餐,给他们创收,就算自己也出力了。
今天虽然是挪铺子,但毕竟不是正式升级开业,所以苏记并没有搞什么活动,一向爱放炮的苏元正更是连封鞭炮都没买,却没想到客流量异常的高。
“这...这也太多人了。”
十一点半,苏渺看着座无虚席的店铺和门外排着的长队,有些发懵。
她原本预计今天会忙一些,但眼前这阵仗完全超出了预期。
排在第一个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他扬了扬手中的报纸:
“我和朋友是看了报道特意从城东来的!听说你们家有个什么炒柠檬鸭?我还没吃过呢,今天一定要试一试。”
“我也是你们捐款的事来的,就想看看这么有家国情怀的餐馆是什么样。”后面一位中年妇女接话,她手上还牵着两个孩子。
队伍中还有不少熟悉的面孔,街坊邻居们几乎全员出动,就连平时很少出门的李奶奶都让孙子搀着来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得像过年。
看着这景象,苏渺和父亲赶紧商量起来,得搞点活动才能对得起大家的支持啊!
苏元正站在门口,声音有些哽咽:
“各位街坊,各位新老朋友,我们‘苏记’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辛苦大家等候了,今天所有的菜品都打八折。”
“好!苏老板果然讲究啊!”
“我看这报道不是吹的,以前都以为南方人精明小气,今天倒是让我刮目相看了。”
店内座无虚席,安悦带着服务员们穿梭在桌椅之间,忙得脚不沾地。
厨房里,苏元正和蒙穗切卤味忙到飞起,阿强按着排单分装餐品。
苏渺则在前台招呼客人点单,不时被认出是报纸上的“大学生老板”。
“小苏老板,能给我签个名吗?我以后也想学考古专业。”一个女学生怯生生地递过报纸。
苏渺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可我也不是什么名人呀。”
“没关系,你帮我提个字吧,我希望以你为目标,督促自己学校。”
苏渺接过钢笔和报纸,略微想了想,在标题上方写下“不忘初心”四个字,又补充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