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雯与柳诗婷二人当初虽说身份悬殊,但柳诗婷从前也曾是官家小姐,是夏玉英悉心培养出来的孩子。
除了身份改变,其它方面的学识才华都并不比任何官家小姐差,甚至因着经历不同,性格还要更成熟许多。
是而沈诗雯借着出入郡主府的机会,一直与柳诗婷关系密切。
只是柳诗婷的身份,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以友人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沈诗雯如今被其母亲关在家里,又少了许多来郡主府的机会,与林岚玉二人书信也不可能频繁。
柳诗婷如今又大半时间都待在夏玉英身边照顾母亲,两人自然也许久不曾联系。
刚好,她前些日子有些忙碌,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探望过夏玉英了。
如今在武学农的调理下,夏玉英的身体虽然距离恢复到从前还差得远,毕竟那么长时间的地牢生活,带来的损伤和身体的亏空不是一星半点。
甚至有些事不可逆的。
但她如今儿女都在身侧,又没有了丈夫这个最大的心腹大患,也没有不长眼色的小妾姨娘在一边添堵,日子过得顺心如意,调养起来自然也事半功倍。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如今夏玉英不仅脸色红润,笑容和煦,人也渐渐丰腴几分,不见半分初来吉安时候的影子。
甚至大约是年轻时候跟着家中父兄练过武打下的底子,夏玉英的身体本就比这个时代的许多女性要好得多,如今没有了“当家主母”这个身份的束缚,她也不需要端着架子。
天气好的时候,偶尔林岚玉还能看到夏玉英在指导柳诗婷训练的身影。
练习的虽然并非当年夏玉英教给穆晚秋的那一套鞭法,却也同样是出自夏家。
但不知道是不愿意与娘家有太多牵扯,以免被世人知晓她还活着,届时万一被人传出去了不好,还是对娘家心存怨言。
夏玉英却再不曾与娘家有过往来,甚至也不许柳诗婷和柳文铭二人与外祖家联系。
这件事,还是某次柳文铭在卫文清面前说漏嘴,林岚玉才知晓的。
不过柳诗婷不曾与林岚玉说过,林岚玉便也没有多问。
夏玉英如今住的院子,是在郡主府扩建之后,后院的东北角。
这也是夏玉英后来身体好些,能够每天坚持在丫鬟的搀扶下在宅子里锻炼锻炼的时候,她自己挑选的位置。
虽然院子不大,但坐北朝南,敞亮通透,夏天不会太晒,其它季节在院子里也能享受阳光。
院中还特意留出来一小片地方做了花园,让夏玉英无需出门,就能享受到种花养草的怡然。
斜侧面紧挨着就是郡主府后门,若她们娘仨想要出门,不用绕道,直接从后门就能出去。
若不喜欢热闹,只要关上门,后街是一条十分安静的小巷,并没有喧闹嘈杂,不会影响到夏玉英静养。
且柳文铭毕竟是男丁,虽说郡主府人口简单,但柳文铭也不好随意出入内宅。
院子在这个位置,他想念母亲与姐姐的时候,可以从前门出来,绕道到后门这边,直接去夏玉英的院子。
完全就是麻烦柳文铭一个,但方便了全府上下所有人。
林岚玉到的时候,夏玉英与柳诗婷二人正在绣荷包。
林岚玉还惊讶了一下。
“这些事情,让丫头们做就是了,夏姨怎么亲自动手起来?”
瞧见林岚玉,两人将手上的东西放下,起身来迎,林岚玉急忙上前几步,挽住夏玉英。
“夏姨您坐着就是,我只是今日有些空闲,便来瞧瞧。”
瞧了瞧两人手上绣着的老虎花样,又听柳诗婷解释,林岚玉才想起来,过些日子就到端午节了。
因着家中没有幼童,林岚玉倒是忘了,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幼童挂五彩绳这类在后世仍然广为流传的习俗之外,还有许多传统。
挂艾草香囊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林岚玉平日里挂的香囊里用的香料都是丁香她们精心调制的,如今这个时节的香囊里也是添加的有艾草的。
只是林岚玉不关注,因此忘了这茬。
没想到今年倒是在这里见到了。
听夏玉英说这荷包是给大家绣的,还有她和惜春的份儿,林岚玉当即笑起来。
“那感情好,改明儿得让她自己来给您道谢才行。”
惜春往夏玉英这边院子来得少,但对这位历经坎坷的长辈,也是十分尊敬的。
与夏玉英说了一会儿话,林岚玉才给柳诗婷打了个招呼,示意她跟自己一块儿出来走走。
出了夏玉英的院子,穿过一条风雨连廊,便是花园。
见林岚玉与柳诗婷有话要说,原本在花园里侍弄花草的人十分知趣的退到了远处。
林岚玉带着柳诗婷到了园中亭子里,才与柳诗婷说起昨日薛宝钗带来的消息。
得知沈诗雯定下了亲事,柳诗婷倒也不惊讶,毕竟这事儿大家都早有预料。
知晓林岚玉这是担心日后沈诗雯远嫁,她没了能说知心话的友人,柳诗婷不由抿唇笑起来。
“郡主不必担心。”
她虽然确实与沈诗雯更聊得来,毕竟昔年她也是标准的大家闺秀,且夏玉英对她的教养,远比沈诗雯母亲对她倾注的心血要更多。
在许多时候,她看沈诗雯,更像在看一个像极了从前的自己的妹妹。
但若说离了沈诗雯,她便再没有聊得来的密友,倒也不至于。
且不说如今母亲在身边,她已然别无所求,便说她这几年深受丁香几人关照,与她们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若当真有什么不好与母亲说的私房话,她即便不好意思去寻林岚玉与惜春,也能与丁香她们聊聊。
左右这郡主府上人口简单,关系也和睦,她也无需担心被人转头出卖。
于柳诗婷来说,虽然难免有些遗憾,但更多的还是祝福。
“况且,若她嫁的好,日后她母亲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一些吧。”
毕竟沈永元不是柳柯杰,他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男人的通病,但对一路相互扶持的发妻还是不错的。
即便从前在他老娘和弟弟的事情上犯了糊涂,但自打林岚玉来了吉安之后,沈永元便清醒了许多。
如今他那弟弟被送到老家严加看管,沈老娘看着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也安分许多。
以郑夫人的聪慧,往后日子应当不会难过。而有这样一位母亲,沈诗雯又是个聪慧的,想必也能处理好婚后新的人际关系。
会吗?
林岚玉病不敢确定。
反正她自觉是处理不好那种后宅复杂的人际关系的。
幸而,她哥哥也舍不得她吃那份苦。
卫文清回来后,林岚玉便将薛宝钗所求之事告知了卫文清。
卫文清先前便曾听林岚玉提起过薛宝钗的夫家石家,以及薛宝钗的夫婿石庆林。
虽说彼此之间没什么交集,但以卫文清的性格,既然知晓对方日后会是薛宝钗的丈夫,便不可避免的会与自家产生交集,他自然也会多关注几分。
不过听到林岚玉说石庆林想跟北疆做生意,还是惊诧了一下。
“这人的野心倒是不小。”
林岚玉也是想过这件事儿的。“毕竟是年纪轻轻,就接任家主的人,若没有足以与之相称的野心和实力,又岂能坐稳这个位置?”
不是人人都是薛蟠,也不是所有行商之家都如薛家那般,明知道薛蟠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还能任由其在薛家主离世后,接手薛家家主之位的。
石庆林也是有兄弟姐妹的,能够坐上家主之位,手腕自然不会差。
换句话说,若非这人足够有能力,薛宝钗眼光那么高的人,就算是一心寻找脱离薛家的机会,也不会仓促选择随便找个人嫁了。
听到林岚玉夸赞薛宝钗,卫文清失笑。
“你倒是对她看的很高。”
“那也是她确实凭自己的本事闯出来了。”
若还是当初那个因着一点儿都没有实锤的证据,只是薛姨妈和王夫人几句话,就找上门来质问自己的姑娘,林岚玉能多给薛宝钗一个眼神儿,都算她今儿个太闲。
林岚玉这话听得卫文清失笑。“既是如此,夫人的面子,我自是要给的。”
不仅他要给,水溶自然也是要给的。
只要石庆林提出来的条件尚可,这事儿也不是不能做。
听到卫文清这话,林岚玉横了他一眼。“可别,我只是帮忙带个话,能不能做,能不能成,都是你们之间的事儿,不需要看在我的面子上。”
卫文清笑眯眯点头,顺着林岚玉的话。“自然,自然,郡主自来最是公允,怎么能有人借着郡主的面子走后门呢。”
林岚玉没好气的捶了卫文清一下。“可恶!”
这人怎么越来越油嘴滑舌!
两人说定此事,休沐日那天薛宝钗再登门,管事便直接将石庆林领到了卫文清在外院的书房会面。
双方怎么商谈的,后续具体的运营又是如何安排,林岚玉就没有多问了。
薛宝钗也没有再多提的意思,毕竟这事儿虽说是石庆林求她帮忙,但实则是整个石家的生意,并非石庆林一人。
薛宝钗虽说刚嫁进石家,有意借这件事在石家立足,也给那几个虎视眈眈的妯娌们瞧清楚,她与林岚玉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上下级。
她是真的能在康平郡主面前说得上话的。
这些人若是真当她没了母家在后面支持,就敢随便欺负上门来,想拿捏她,就不要怪她不讲情面了。
薛宝钗这点儿小心思虽然没有明说,但不管林岚玉还是惜春都是了解薛宝钗的,且石家的情况大家也都了解。
根本不用说,林岚玉也能猜到几分。
但就像当初林岚玉不介意刚认识甚至还不熟悉的沈诗雯,借着她的名头,对抗沈老娘母子一般。
只要薛宝钗不是借着她的名头去做什么恶事,只是帮薛宝钗撑腰罢了,林岚玉自然不会介意。
若薛宝钗自己在石家受了委屈却还隐忍不发,憋着不让林岚玉知道也不向林岚玉求助,她才要恼火呢。
是而这日薛宝钗见好就收,没有强求此事后续如何,林岚玉便也不提,反倒与她聊起女学之事。
如今女学中的课程基本稳定了下来,但薛宝钗成亲之后,不仅要顾着生意,还要顾着家庭,能够腾出来去上课的时间自然越来越少。
林岚玉有心想要给女学中额外增添两名老师,来填补上薛宝钗从前的空位。
但还没有定下人选,是而刚好今日薛宝钗来了,便顺带问一问她有没有什么建议。
林岚玉手底下的人才并不少,虽说大半都是水溶给她安排的人手,但这几年陆陆续续的,有自己投上门来的,也有林如海推荐过来的。
如今她手下的掌柜和账房加起来人数已达数十人,若再算上各地庄子里的管事,还要更多一些。
从这些人里挑选出两个合适的人选,按理不是什么难事。
但女学之中都是年轻小姑娘们,就连先生,除了像武学农这样的长者,也多以女子为主。
林岚玉对负责教学的人选自然要慎之又慎,以防万一出现什么她不愿意看到的丑闻。
届时即便事后能够严惩,但已经造成的伤害到底难以弥补。
薛宝钗也知晓林岚玉的心思,否则当初她也不会轻易应下林岚玉,定期去给姑娘们上课。
只是当初女学里总共也没有多少学生,且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一行。
真正对做掌柜或者账房感兴趣,且在这方面还算有天分的姑娘,薛宝钗还能轮流带在身边教导,自然要容易许多。
直接上手实操,她们学习起来也能更快。
如今女学生员已经今非昔比,要将人选送到学校里面去教导学生,自然要重新选择、
而且这人要至少在学校里面任职一年,才能进行更换,这人选也要慎重,还要看对方是不是愿意。
三个人商量了一会儿,暂时定下了几个合适的人选,后面就看他们个人的意愿,若有人愿意自然最好,若没有,还要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