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年,原有社会秩序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坍塌瓦解,来自社会底层的英雄豪杰得以掀翻既得利益集团,华丽转身为新的统治阶级。
本篇讲述的是称霸淮南的杨行密与雄据中原的朱全忠(原名朱温,下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碰撞的史实。
这两个诞生于晚唐的传奇人物,存有许多共同点,如:
他们年龄相同。都是出生在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
他们家境相近。都是早年丧父,家庭贫寒,朱全忠父亲虽是读书人,但没做过官,过得也不富裕。
他们经历相仿。都是受生活所迫加入农民起义,又顺应形势转正为大唐将领;都曾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历过生死。
他们能力相似。都是那个时代的强者,通过努力打拼,凭借坚韧意志和个人智慧,当上了节度使,拥兵自重。虽然做人处事风格不同,但都是部属拥戴、民众拥护的好领导。
从《资治通鉴》给出的出场时间看,朱全忠出镜略早些,并且一出场就已是黄巢麾下大将。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全忠归顺大唐,先被任命为同华节度使,后又当上宣武节度使(治所汴州,今河南开封)。河南,从此成了他的龙兴宝地!
而杨行密正式出场,则是在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九月。时任淮南道庐州(安徽合肥)刺史的杨行密,为替主公高骈复仇,率军击败叛将毕师铎、秦彦、郑汉章,攻占扬州,处死了蛊惑高骈的三个江湖骗子,被朝廷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开始走向称霸之路。
他们一个在中原大杀四方,一个在淮南鏖战不休,加之时逢乱世交通不便,原本没什么交集。但同为乱世英雄,彼此必然有所耳闻,在尚未产生直接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英雄相惜是他们在此一阶段关系的真实写照。
两人第一次交集,还应归功于黄巢残部秦宗权。秦宗权老窝在蔡州(河南驻马店汝南县),与朱全忠毗邻。黄巢死后,他利用黄巢影响拼命扩大势力。
但向北、向西,那里的藩镇都是百战之师,实力雄厚,很难取胜。而向南,湖北、湖南等地屡经战火蹂躏,早已残破不堪。向东,经安徽抵达江淮(江苏、浙江),那里粮多、兵少、还好打,是天下富庶之地、温柔之乡。
于是,决心已定的秦宗权委派得力大将孙儒、刘建锋、马殷等率军进逼淮南,他则在中原继续与朱全忠血拼。
杨行密被这支从北方突然冒出的凶悍劲旅打的一度找不到北,连手下百战百胜的“三十六将”也纷纷败下阵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扬州转赴宣州(安徽宣城市宣州区)。
危急时刻,消灭了秦宗权的朱全忠,派大将庞师古率军十万前来救援。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正月,庞师古从颍上(安徽阜阳辖县)出发直奔淮南;二十日,进占高邮,逼近扬州;二十三日,与孙儒在陵亭(江苏泰州兴化南三十里)会战,庞师古战败,退出淮南。
庞师古,出自忠武军(治所许州,即河南省许昌市),是朱全忠最为倚仗的统军大将之一。
这种浅尝辄止式的进攻,战败不追究责任的做法,完全不似朱全忠往日风格。我们只能猜测,作为志吞天下的朱全忠,这次进攻很可能是在为下步经营淮南做准备,但却在客观上帮了杨行密的大忙。
杨行密趁孙儒集中主力对付庞师古,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并把战争拖成了有利于己的持久战,最终在景福元年(892年)六月初六,攻破孙儒的广德大营(安徽宣城市广德县),阵斩孙儒,将这支以“吃人”为业的“魔军”彻底铲除。
前面讲了,杨行密与朱全忠英雄相惜,并非是他们脾气秉性多么相投,而是彼此之间一南一北,尚未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而随着他们各自势力的不断扩张,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景福二年(893年)四月二十日,朱全忠攻克徐州(江苏徐州市)。他的第二个对手,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举家自焚。
武宁军治所位徐州,下设徐、宿(安徽宿州)、泗(安徽宿州市泗县)、濠(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四州,处于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交汇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朱全忠消灭了时溥,一边派使者前往接收武宁军所属州、县,一边把目光聚焦到他的第三个对手,占据山东的朱瑄、朱瑾兄弟身上。
乾宁元年(894年)四月,宣武军将领张从晦奉朱全忠之命前往寿州(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抚。寿州位于安徽中部,属淮南道。杨行密因刚刚收复扬州,还没来得及派人进驻,此时尚处半独立状态,由刺史江彦温主持军政事务。
张从晦自感后台强大高人一等,进城后随意辱骂江彦温,还在夜间聚集部分寿州将领饮酒作乐。江彦温怀疑他们意图谋害自己,第二天便将参与饮酒的将领全部处死,给朱全忠写了封告罪信便自杀了。
此事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宣武军形象。为了挽回事态,朱全忠公开腰斩了惹事的张从晦。
十一月,负责接收武宁全境的宣武军使者抵达泗州(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瞧不起人的老毛病又犯了,竟然公开折辱刺史张谏。张谏没像张从晦那样以死明志白白丢掉性命,而是毅然率领全州归降了杨行密。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朱全忠,他是个不讲感情、睚眦必报之人,外表的宽和大度不过是统御臣下而装出来的“术”罢了。
恰好杨行密派官员唐令回押运万余斤茶叶到汴州、宋州(宣武辖,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贸易。对宣武、淮南两地来讲,展开贸易无疑是有利民生的好事。但朱全忠却派人把茶叶抢走,且毫无理由地扣留了唐令回。
这种强盗做派令杨行密很愤怒,他向朝廷反映朱全忠罪状,并奏请昭宗会同易定、兖、郓及河东兵讨伐朱全忠。
这纸奏折自然无果而终,孱弱的朝廷怎敢去招惹实力最强的藩镇!
于是,南、北两位雄主也就从惺惺相惜,转变为称霸路上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