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璘和申时行亲自查看了之后,在报知了朱载坖之后,选定了北洋水师的平远舰作为朱载坖的坐舰,之所以选定平远舰,是因为平远舰是北洋水师最新的一艘战舰,隆庆十五年才刚刚交付北洋水师的,体型也大,达到了三千料,空间大,便于随扈人员居住。
为了保障朱载坖,将平远舰上的部分火炮暂时撤下,同时加以整修,锦衣亲军对于舰上的所有水手逐个进行审查,保障水手的绝对可靠。
凌云翼则是调动官军和辽镇镇水师,沿路护卫,同时官军在陆地上随时准备接应,除此之外,凌云翼还以急递迅速向内阁告知了此事,请求内阁在天津速调大军和水师接应。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隆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朱载坖和李皇后登上北洋水师平远舰,从大连出发,回銮京师,这次朱载坖只带了亲近臣子、内侍和少部分锦衣亲军,在北洋水师的护卫之下,前往天津。
北洋水师提督陈璘率领旗舰致远舰在前开路,岸上的官军随时准备接应,而得知朱载坖走海路回天津,张居正也是有些抓狂,当即命令京营和亲军诸卫前往护驾,还有顺天巡抚王锡爵,速调水师,前往接应,务必要保证朱载坖的安全。
朱载坖倒丝毫没有紧张的意思,上船之后去视察船上的各处,慰问这些水手的,在启航之前,这些水手们才得知平远舰成为朱载坖的坐舰,能够成为的皇帝的坐舰,对于这些水手们来说自然是无比荣耀的事情,对于这些水手们,朱载坖是极为和蔼的,他们大部分都和太子差不多大,算起来都可以算是朱载坖的子侄辈。
朱载坖详细询问他们的情况,专门记下他们的名字,朱载坖在登舰之前,就已经以皇帝的名义赏赐了这些水手们,然后朱载坖亲自询问这些水手们,甚至命令孟冲将自己所携带的点心之类的零食遍赏士卒们,同时命令随行的厨子就地取材,烹饪食物,朱载坖和这些士卒们一道分享。
朱载坖笑着对这些士卒们说道:“朕还是第一次坐海船,比不得诸位都是久经波涛的。”
见朱载坖如此随和,这些士卒们也不那么拘束了,这些士卒们都是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对于海上的见闻还是不少的,朱载坖也就向他们了解他们眼中的各国水师,在这些士卒们眼中,朝鲜、倭国的水师不足为虑,但是西洋的船只还是确实有可取之处,他们所见到的西洋帆船,航速比大明的要快一些,吃水也深,重心更低,也就是大明的船只更加稳定,尤其是远洋作战的时候,这点就很重要的。
朱载坖认真听取这些士卒们的意见,对于海上的生活,水手们普遍反映伙食太差,近海航行时还好,能够及时得到补充,但是一旦远洋作战,对于水手们来说就很痛苦了,常年累月没有淡水河新鲜蔬菜,时刻威胁着这些水手的的生命安全,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也表示要考虑,最后总归是要解决的。
朱载坖对于这些水手们的生活还是很关心,朱载坖很清楚饮食对于水手尤其远洋水手,饮食还是很重要的,必须要予以满足的。
朱载坖在北洋水师的护卫之下向天津进发,沿途的官军在水陆护卫,凌云路等人更是要将朱载坖船队每日的行进路线都要详细奏报,同时顺天巡抚王锡爵也命令天津的水师前出汇合,一道护卫朱载坖前往天津。
朱载坖经过九天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天津,顺天巡抚王锡爵等人在港口迎接,朱载坖在天津府稍事休息之后,从天津出发回到京师。
朱载坖回到京师之后,首先就是处理挤压的政务,虽然有张居正和太子监国,但是监国并不等于的能够处理一些军国重务,事关国家和战等事情这些都是要朱载坖本人亲自拍板的。
朱载坖回来之后,首先就是要处理这些挤压的政务,朱载坖先召见了阁部重臣们,了解李成梁在青海的动向,李成梁率军已经将海虏逐出了青海,大部分的海虏西逃去投奔盘踞在西域的瓦剌部,少部分的海虏向大明投降,现在李成梁已经基本控制了青海。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明应该怎么处理青海的问题,对于大明来说,除了西宁卫之外,青海其他地方实在是难以控制,青海气候苦寒,又是高原,对于大明来说很多官员都认为青海实际上对于大明无甚好处,但是朱载坖很清楚,青海对于大明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是青海作为的大明经略西藏、西域的桥头堡,虽然青海苦寒,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青海的位置是极为重要的,在青海的四周,东北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渡,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
不仅是地理位置重要,青海的草场对于大明来说确实是很重要,据李成梁的奏报,就在青海湖附近的金银滩草原,可以牧养的战马可达三十万匹,要是真有这么多的战马对于大明来说骑兵的战马就不缺乏。
除此之外,李成梁还奏报,青海所出产的青海骢,挽乘兼用,体格中等,体质结实,步伐灵活敏捷,善于翻山越岭,是优良的乘用战马,善走对侧步,俗称为”走马”。踏开疾步时,步跨大,速度快,鞍口平稳,骑乘舒适,耐粗放,耐劳苦,是官军骑兵和辎重兵适合的战马。
青海出产的战马,体格健壮,远胜蒙古马,冲刺能力强,要是朝廷能够充分利用青海的草场,大明的战马就不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