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柔刚开口便一盆冷水泼了下去。
在场之人纷纷变了脸色。
不妥?有何不妥?
在大秦之前,中原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对待异族俘虏极为残忍,要么将他们直接斩杀,使其血溅当场,要么将他们收为奴隶,任其受尽折磨。
然而,随着百家争鸣思想的涌现,无数大儒倡导的仁义道德观念如春风般吹拂,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
这一思想体系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径直照亮了统治者的内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待俘虏的态度。
在随后的各个朝代中,俘虏们的待遇得到了显着改善,他们不再被视为草芥,而是有了更多的尊严和生存空间。
尤其是到了大梁,更是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优待俘虏政策和分配伴侣政策!
这一政策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大梁统治者的复杂心态。大梁十世代齐,其得国之路并不正当,正所谓越是缺乏某种东西,就越要强调它的重要性。因此,大梁的君王们基本上都将仁政作为主要的施政思想。
以文皇帝为代表的一批皇帝,自身文化修养极高,深受儒家思想体系的熏陶。
在实际的执政过程当中,他们尽力展现出友善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曾经的敌人—俘虏。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岁月的沉淀和君王们的努力。
他们逐渐明白,仁义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力量,可以感化人心,赢得民众的拥护。
于是,他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俘虏,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试图弥补过去的过错,彰显自己的仁德。
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少俘虏感受到了活命的喜悦,有多少人因此重获新生,林雨柔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这些政策一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总体而言,大梁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在对待俘虏时,都秉持着平和与友善的态度。
大梁更倾向于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并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
通常情况下,大梁的俘虏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企图分裂政权的政治人物,第二类是被抓捕的敌国文臣武将,第三类是农民起义军成员,而最后一类则是在边境地区蓄意扰乱政治秩序的少数民族和叛军。
对于前三类人,无需多言。对于那些妄图分裂政权的政治人物,大梁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阐述大梁的政治理念,同时许以高官厚禄,劝说他们归降,希望他们能够为大梁所用。
对于被逮捕的敌国文臣武将,大梁会展示出宽容和大度,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邀请他们加入大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而对于农民起义军成员,大梁深知他们是受压迫的群体,因此会以招安为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大梁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周边的异族,情况就变得颇为复杂和诡异。
大梁需要谨慎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既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又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民族。
在这个过程中,大梁需要展现出智慧和耐心,通过外交手段和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以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
大梁每次成功抓捕到异族俘虏之后,心中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将他们斩杀,为惨死的百姓报仇雪恨,而是荒谬地幻想通过礼义廉耻来教化他们,让这些异族皈依中原儒教,从而改变他们的野蛮习性,变得知书达理。
为了让这些异族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然后回去教化他们自己的族人,朝廷可谓是煞费苦心。
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朝廷不仅需要负担这些俘虏的生活成本,甚至还要耐着性子派人去教习感化他们。
更离谱的是,朝廷还搞出了所谓的分配女伴制度,即给这些异族分发钱财和女人。
他们异想天开地认为,女人的温柔可以软化这些异族的杀戮之心,从而维持华蛮之间的安定。
这是多么可笑啊!面子是靠自己挣来的,岂是靠金钱就能得到的!
那些庙堂上的蠢货拿着中原百姓的赋税来邀买人心,强逼百姓的女儿去侍奉那些桀骜难驯的蛮夷,可结果呢?
牺牲了无数钱财和百姓家的女孩,非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除了得了个所谓的“天朝上国”的虚名,还得了个个大梁马桶的美名!
林雨柔以前是插不上手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可现在她有机会决定俘虏政策,那就必然要改变这个所谓的优待俘虏政策。
所以,林雨柔坚决反对这样处理这些俘虏。
这些优待政策无疑是在助长异族的野心,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反正攻打大梁赢了有丰厚的奖赏,有美酒佳肴,有金银财宝,还有美丽的女人;输了同样有不错的待遇,有食物饱腹,有钱财可拿。对于他们来说,战败无非是被关在中原一段时间失去自由而已,根本无需担忧。
这样的政策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又怎会害怕呢?
而这一笔又一笔的开销,如沉重的负担,直接压在了大梁财政的肩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梁朝廷都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为了维持俘虏政策,国家不得不不断拨款,而这些钱财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然而,如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如流水般逝去,这对于国库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耗,对于百姓来说,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大梁的庙堂之上那些蠢货令愿让大梁自己的百姓饿着肚子,吃糠咽菜,也要尽心尽力地服侍好这些俘虏。
这一行为引起了无数百姓的不满,多少个午夜梦回,他们泪湿衣襟,心中暗暗咒骂着这个将百姓视如猪狗、无可救药的国家,期盼着它早日灭亡。
“所以,林夫人,你的意思是?”
李林翰皱起眉头问道,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留着他们有何用?纯粹是浪费粮食!尽数坑杀了,不就好了么!”
林雨柔的声音仿佛来自九幽地狱之外,吓得在场的文武官员脸色苍白,寒意顺着脊梁骨往上爬。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诸位,切不可妇人之仁!”
李林翰一愣,内心挣扎起来。
良久,他才起身,鼓掌大笑道:“好,夫人之言振聋发聩,令林翰茅塞顿开。细细想来,那些旧法坑害了多少良家少女,然而除了换到了仁义虚名之外一无是处,如此陋习旧法,不破之更待何时。”
“是啊,听军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等男儿当自强,哪能沦落到靠女人的裤裆来换取和平?这些俘虏,杀了便是,上面怪罪,我老黄一肩担之。”
黄福顺也站起来大声附和。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
……
“俺也一样。”
除了个别几个依旧因循守旧不愿跟从,其他人都极力赞成尽杀俘虏之事。
那此事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杀俘,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