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上这么投着,安全上是有保障了,可收率降低总不是路,夜排档上,四人坐在一起讨论着。
“条件再优化一下,比放说镁粉的投料速度,配比,温度等等,收率会提高的,车间先这样生产,考核按实际执行。”吴总宽慰着阮森明。打消着他的过滤。
“慢,你们刚才说什么?”王近之若有所悟地问了一句。
“考核放宽,确保安全啊,怎么啦,这是生产管理的事。”桂总睁大了眼瞪着王近之。
“不是这句,前一句!刚才听到的是你们反应用的是镁粉,不是镁粒或镁条?”从投料开始王近之就隐隐地感到有些不对,可究竟哪里不对却不能确认。
“怎么啦,镁粉,镁粒,镁条还有差别?镁粉细,表面积大,这是非均相反应,不选它选什么?”桂总感到王近之的话极为奇怪。
“在这个反应中就得选择镁条,刨床刨成丝后再切成细颗粒表面呈银白色的那种。镁粉颗粒太细,一与空气接触,表面常常被氧化,包着一层氧化镁,对反应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王近之指着桌上的花生米比喻说:“就象这花生,去掉外面的红衣,味道会更鲜美。”
“采购时蒋总当时还问过我釆购哪个规格,我说越细越好。我们得到的镁粉价格最高,质量反而是最差的?”桂总回想起几个月前与供应的交流情况。
“镁粉就在本省,开车当天可以来回,上班后叫蒋总联系换货,就几百千克,大不了差价不算,自个派皮卡去运,企业贴一些运费。质量太差这活不能说,是我们选错了规格。教课书上写的就是镁条,我还以为以前商业化的镁就只有条状的呢,原来另有玄机。怎么着,你以前做过类似产品?”吴总也想起了大学教材上的内容。
“是的,做这类实验,老师都要求用砂纸打磨去掉表面氧化层,再用剪刀剪成小片立即投料。”王近之说了大学年代的实验细则。
事情讨论完毕,天已经蒙蒙亮了。吴总站起来结账说:“你们三已经熬了个通霄了,先回家休息,明天早上再上车间一起投料。”
累,王近之摇摇晃晃地骑车回到家里补觉,妈妈正在做早餐,对这样的情况早见怪不怪,只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睡到下午三点多被饿醒了,王近之起来一看,餐桌上放着一碗炒饭,脸也没洗,忙坐下先吃饭。这时,腰间的BB机响了,是实验室的电话。王近之忙回了个过去,那头是阮森明兴奋的声音:“换了镁条后,做出的收率比原来的还高两个百分点。”
“那儿来的镁条,换货的车不得要到夜里才能回来吗?”王近之十分奇怪。
“吴总心里不踏实,一大早向其它化工厂搞了些样品。我与桂总立即投了三组实验。”阮森明的话里透着压不住的喜悦。
“什么?你们精力太旺盛了吧,觉也不睡又做实验了。”王近之大惊失色,都以为自个工作拼,谁想到他们比我更拼!
王近之忙骑车赶到厂里,看着白色的单酯结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镁粉运到了,到我办公室商量一下怎么办?”吴总的电话过来了,原来,一大早,吴总不等蒋总联系落实,自个亲自押车与驾驶员一起去厂家换货。老总来了,总得给个面子,对方当然把货装上车,吴总中饭也没在对方厂中吃,催着驾驶员往回开,路上抓了几个包子当中餐,紧赶慢赶地回到厂里。
不会是今晚就投料吧,他俩已三十多小时没合眼了。看着吴总通红的眼,王近之有些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