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郎点头道:“小米确实很厉害,能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还能杀匪护亲人。”
虽然不清楚燕周突然夸粟粟的用意,但姜大郎必须告诉燕周,粟粟不是一般的小姑娘。
她有脑子、有武力、有军功,手里还捏着民生进项与救命医药的两大筹码。
所以,燕周最好心理正常,别整扭曲那一套,否则如今的秦姜两家,也不是不能豁出命去闹上一场大的。
燕周天生就比人灵敏,因此他是看穿姜大郎的心思,笑了起来:“你似乎很喜欢自己的未婚妻,可本公听闻,秦氏女似乎不喜你,你俩凑一对,恐成怨偶,不如本公帮你们做主,解除婚约……再助你俩各觅名门好亲,如何?”
说到解除婚约时,姜大郎的脸色倏地一冷,燕周被惊得顿了顿,可这种少年人的‘慕少艾’太有趣了,他又把余下的话给说完了。
姜大郎:“不必。此生我姜瀛只会娶秦小米为妻,只要她一人,若是不能如愿,我会孤身到老。”
声音铿锵而坚定,让燕周意外,又觉得好笑:“世上十成男人说过这样的话,可等你再大十岁,或是到了中年,你就会笑话说出这番话的自己。”
姜大郎:“我不会。”
这是失去过秦粟,活了两世,很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的盛霆的回答。
但……
哈,燕周笑出声来:“那挺好。但愿以后你不会笑话现在的自己。”
燕周是相信世上有至死不渝的爱情的。
只是世人容易被腐蚀,所以很难有人能从一而终。
可即使以后会变,但少年时期的感情,确实是最纯粹的……比如这一刻的姜大郎对待秦氏女的感情,就很纯粹。
“秦小东家这次怎么没来?”燕周放下逗弄‘小孩’,问起正事。
姜大郎道:“小米是姑娘家,且还要忙着炮制药材坊与拉拢山民的事儿,所以没来。”
小米是有正经大事要办的。
燕周听得点点头,不过他说了一句:“若秦小东家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应当早婚,再跳出身为女子这几个字,否则此生成就终将有限。”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惊愣住。
“燕国公大才啊,难怪能名留青史,老奴佩服。”荀老头立马将马屁奉上,又看向姜大郎,冲他眨眼儿。
小子,这下你能放心了吧。
拥有这等超前思绪之人,不可能扭曲变态。
姜大郎抱拳行礼:“国公爷大才,晚辈佩服……多谢您。”
燕国公听到最后三个字,笑了,心里也更加满意……姜瀛,不过少年就已立下奇功,这样的人,长得再老实,内里也是倨傲的,是惯常俯瞰众生的。
好在,姜瀛在乎秦小东家。
有秦小东家牵制着他,纵是他将来手握重兵、赤诚之心变质,朝廷也能用秦小东家来控制他。
可惜,查到的消息说,秦小米有点排斥他,多吃鼓励他去找红颜知己,恐不会轻易与姜大郎完婚生子。
但朝廷需要他们尽早完婚生子。
所以,回京后,他不如向陛下提议,给这两个小家伙赐个婚吧。
不得不说,燕国公虽有庇护年轻才能者之心,但很多时候,他还是以为朝廷办实事为主。
朝廷需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至于会不会乱点鸳鸯谱?
怎么会?
秦姜二人可是本来就有婚约的,还是一起长得的青梅竹马,又一块逃过荒,同生共死过。
让陛下给他们赐婚,让二人早点成亲生子,属于是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好事。
“《办乡武堂要略》何在?”燕周压下心绪,问起当前要务。
“国公爷请过目。”姜大郎把包袱呈给燕周。
安内监接过,带着两个御医检查包袱、要略书,没有藏毒藏器后,才呈给燕国公看。
乡武堂,最少,每个县城办一个。
家家户户,最少送一名子弟入乡武堂学武。
乡武堂教授内容。
首先射箭这等能避免伤亡的武技。
教学子用刀术、救护包扎、押送粮草物资……
乡武堂接受世家豪强、富贵人家的捐资,战时,乡武堂的子弟优先保护捐资人家。
乡武堂学子造册入官军二门档案,受当地官军二门监管,入学者管包饭,结业者,每人给予一两银子,或乡武堂介绍活计。
若参战,伤残或身亡者,按正式魏军,给予抚恤银子。
燕国公一条条的看着《办乡武堂要略》,越看越惊艳。
等看完后,他看向姜大郎,说了一句:“秦老千户是有大才能之人。”
当年被连累,解甲回老家,当真是可惜了。
不过,要是没有当年的那一劫,或许就没有秦小米姜大郎现在的功绩。
“时大人、甄副将,你们看看。”燕国公把办乡武堂要略,递给他俩。
时大人是文臣,助燕国公审案拉拢人。
甄副将是武官,护燕国公周全,以及给燕国公做刀子。
而办乡武堂,涉及文武之事儿,所以让这二人看看乡武堂要略,很有必要。
“是。”二人是一起翻看办乡武堂要略。
二人也被这份办乡武堂要略给惊艳了一把,看向燕国公,道:“极好,只结业给一两银子、帮介绍活计这点,不是太好。”
“习武者,心气重,加之有了武艺,容易生事,要是没有被分派到活计,空会出凶案。”时大人有些担心。
甄副将道:“这有何难?结业前办一场武比,名次靠前者,可得结业银,以及介绍活计的机会。”
“燕国公,这乡武堂要办啊,还能给咱们军队挑选兵源,乃大善之事儿!”
甄副将越想越觉得办乡武堂是大好事,生恐时抠门会坏了这事儿。
燕国公笑道:“本公亦有此意。”
又道:“重拟一份乡武堂要略,改好后,抄录百份备用。阎大人、古大人、梁伯爷那边,明天就给送去。”
这三人是东北州的三座大山,只要他们不排斥,乡武堂这事儿,他就能很快办成功。
“是。”安内监、宁内监立刻召集来十名书吏等着。
等时大人、甄副将他们改好乡武堂要略后,就由十名书吏进行抄录。
百份要略,不到明早就能出炉。
时大人、甄副将等人忙活之时,荀老头也歇好了,对燕国公道:“燕国公,老夫医术一绝,想给燕国公诊脉,还请燕国公应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