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赵昺光顾着自己逞嘴上之利,却忽略了这几位老婆不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便也是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于是乎无数道白眼儿就向他飞了过来,显然自己一句‘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心’把她们连家人全都兜了进去。可事已至此,自己绝不能在这件事儿上服软,否则就成了把柄,被她们拿出来时时敲打。

“官家向来不相信命数之说,现下却言李广命数不济,是不是有强词夺理之嫌?”果然,吴曦最先发难道。

“皇后所言的命数之说,可是指李广陇西杀降,被江湖术士认定其不能封侯之故?”赵昺又喝口茶才反问道。

此事曾有野史记载,对于不能封侯这个说法,李广自己也说:老子打仗一辈子,自己的下属都封侯了,能力菜得很,可我却一直没有封地,是不是我骨相不该封侯?还是命该如此?当时有个江湖术士便接话说:将军你想一想,有没有做过悔恨的事?

李广想想自己在陇西当高官的时候,那里的羌人造反,他诱骗他们投降,大概有八百人全给宰了。这事儿挺让他后悔的。术士一拍大腿,这就是了,杀降这就是你不能封侯的原因。你看项羽也杀降,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李广听罢吓出一身冷汗,而最终他也真的是自刎谢罪。

可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李广的后代也都很惨。李广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在李广死之前就挂了。唯一的小儿子李敢,最终被霍去病射死,孙子辈的李陵不得已投降匈奴,汉武帝诛灭其家族;而另一个孙子李禹则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诬陷而被处死,他这一脉算是死绝了。

“非也,臣妾说的是漠北之役,武帝遣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临行前武帝叮嘱其‘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时人便也言李广数奇,李广亦信以为真。”吴曦看着皇帝言道。

“呵呵,皇后此言别有它意啊!”赵昺听罢笑笑道,心中暗道这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分明是转着弯儿来嘲讽自己,其意是说正因为汉武帝的态度决定了李广一生悲催的命运。

“陛下难道心虚了?”吴曦给皇帝斟上茶笑笑言道。

“朕所言的命数其实与皇后并不相驳!”赵昺端起杯子却没有喝水,而是把玩着道,“其实不仅武帝曾如此说。文帝也对李广言:惜乎,子不遇时。以为其生不逢时,若是生于高祖时期,肯定能建功立业,拿个万户侯当当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只可惜你在我这儿,委屈了。”赵昺笑着说罢,吴曦脸上则有些不自然了,他接着言道。

“汉文、景二帝时期,国家策略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不允许发动战争,所以李广没有机会立下战功,此乃朕所言的命数。而在为李广鸣不平的人群之中,经常可闻汉武帝因为重用外戚而故意裁抑有才华的老将李广。此话也不能言错,西汉号称皇帝与外戚共天下,武帝重用外戚也确是史实。”

“不过我们后人也应当看到一个史实,除了后期看走眼的废柴李广利之外,外戚将领们也的确给武帝争气。在最为重要的第一次出击中,四名将军中卫青和公孙贺是外戚身份,另外两名李广与公孙敖并不是,在带兵权重方面,外戚与非外戚将领是平分秋色的。而恰恰就是非外戚的两名将军以惨败收场,李广全军覆没,公孙敖损失十分之七,外戚将领公孙贺无功亦无损失,卫青则取得了本次行动的唯一胜果——直捣龙城,斩首七百级。”

“即便如陛下所言,可亦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百战百胜之将可谓少之又少。而李广战败一次,也不能以此便下定论,其后也曾取得过大捷啊!”章屏虽然同意皇帝的说法,却也并不能苟同。

“不错,历代名将辈出,却少有未曾一败之将。可武帝也曾给过李广充分的信任,但遗憾的是其将事情办砸了,李广每次出击,不是被俘,就是迷失道路,就算打了大胜仗,也是损兵折将,消耗巨大。这样的作战成果,如果你是武帝,也不可能对李广委以重任,自然在实用派的武帝眼中,其是不够封侯的资格的。”赵昺冲其眨眨眼道。心的话,老子要是连你们都说服不了,来日岂不会后院起火。

“如此说,官家以为李广的战绩有虚,又或是其能力不足?”李三娘是带过兵的人,自然知道除非主将疯了,才会让个一败再败的家伙去领兵,但又觉历代对李广的赞誉让人不敢怀疑。

“以朕来看,李广的战绩确实不怎么样,其尽管平生打过七十余场战斗,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多数是防守状态,而且都是小型战斗,没有大的功劳。而在武帝时的五次主动出击的大型战役中,李广却有三次没有找到敌人,两次全军覆没。即便对其不吝笔墨大加赞赏的太史公司马迁却踯躅再三,竟然没有一处地方能够详细地列出,可见其军功不足。”赵昺言道,“此外李广勇猛善战不假,可朕以为其做将尚可,为帅却不能!”

“哦,官家何此断言,李广出声将门世家,为将待下甚厚,军士皆愿为其效命。另其箭法超群,当世可称无敌,匈奴为之胆怯,时常独闯敌阵,可见其勇武。再者,其虽未能被封侯,可后世唐德宗时却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本朝徽宗时亦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陈淑言道。

不过她也知刚刚皇帝所言不假,往往花费大段笔墨描述李广杀敌时如何勇猛,然而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杀敌数量,太史公却总又用“斩首多”、“所杀过当”等含糊的字眼来代替,就是不肯给个明白的数字。而同样是司马迁所记载,为众人所熟悉的樊哙等人,其却会耐心地将他们所立下的军功一笔一笔地记载清楚。

“李广出身将门不假,其父辈、弟、子孙中皆有封侯者,其长子李当户居然敢当着汉武帝的面追打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汉武帝非但没有怪罪反倒称赞李当户人很勇敢,可见他在汉武帝面前至少也是一个很受信任的人。李广次子李椒,早早被拜为代郡太守,第三子李敢,先是因打匈奴立功封侯,不久之后还代替父亲李广担任郎中令,而李广的堂弟李蔡更是官拜大汉帝国的丞相。”

“由此可见,李广一门,与皇家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而且家庭成员往往受到重用,没有道理家庭的其他成员受到重用,而独独李广一人受到特别的歧视处处遭到打压。偏偏其不能,私自接受了有觊觎皇位之心的梁王所颁的将军印,使得汉景帝很不不高兴,可见他还是能力上有问题。”

“他爱惜士兵,同吃同住,往往让部下感恩戴德。不过其确是在治军不严,过度宽纵部下的基础上获得的,而纪律恰恰是维系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所在,其常常兵败也就不难解释;再有其虽性格直爽,却胸狭量小。他被贬为民期间,曾遭一官吏刁难,待再次得到重用,其第一件事就请皇帝让那官吏从军,并借故把其杀死,想一个大将胸中不能容一个小小官吏,何况天下诸侯?”赵昺继续辩驳道。

“李广箭法出众,擅长单打独斗,却也勉强算得上个人勇武。可说到大军作战,其却统筹能力,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天分。他参与对匈奴的作战,多次迷失道路便是明证。而最后一场战斗,李广作为前将军,竟因为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竟然落到了卫青的后面,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统军能力欠缺吗?朕手下若有这样的将领,也必然将其撤换,以免贻误战机。应该说其难以封侯,能力欠缺起码占据七成!”

“天下的英雄千千万,那为何文人们独独喜欢李广,不吝笔墨为其树碑立传,传颂千古呢?”王妤听了半天,明白皇帝对李广并不是十分认可,于是问道。

“说了半天,只有宸妃问到点儿上了。”赵昺先赞道,“因为人性使然,在文人眼中,即便大片蓝天,当心情郁郁之时,也依旧只会看到阴云。而悲剧总是更容易让人落泪和铭记,苦难却总会欺凌弱者。当无数人没能有一个被皇帝恩宠的姐姐卫子夫,也没有一个能够威震塞外的舅舅卫青之时,都会看到,李广一生颠沛流离,都会感受到,那一份来自于君王和命运的不公和压迫。”

“这会让文人们命运亦如李广一般,他为西汉王朝征战边疆,出生入死,,却没能得到明君的赏识和重用,反而是凭借着暧昧关系呼风唤雨的卫霍二人,战无不胜,封妻荫子。此时,诗者文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命运的共鸣,一个智勇双全,赤胆忠心,只不过是政治上站错了一次队,就被君王权臣无情迫害的悲壮将军,与得罪了某些昏君佞臣,而被流放排挤的自己,何其相似!”

“可惜,文人并不明白,在铁血无情的朝争之中,一个军方将领错误的立场和行为,在君王眼中到底有多么严重。他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总会有不学无术,靠着阿谀奉承,玩弄权术而站在顶峰的奸佞小人蛊惑圣听。却殊不知,不能够凭借智谋才智挫败这些他们所不齿的小人,也更遑论有足够的能力,重振乾坤了,说起来只是一群躲在英雄背后的可怜虫罢了!”

赵昺言罢,堂中变得鸦雀无声,连旁边的内侍和宫女们也都若有所思。其实他还有些话碍于身份没有说出来,他深知对于已经踏上了历史巅峰者的歌功颂德从未少过,但确实更多的赞颂和支持来自于对力量和权贵的敬畏。然而没有人喜欢去想,当初的高祖刘邦如何受尽了人间苦楚,九死一生,方才在血与火之中,建立了西汉王朝的宏伟基业。

固然有赞颂刘邦者,但是更多的文人墨客,都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刘邦斩杀功臣旧将的毒辣权谋上。因为,他们的命运似乎再次与为君王付出一生,却不得封赏反被杀戮相重合。就算是开创西汉王朝基业,让文人们得到些许喘息而安稳的刘邦,又何尝没有被抨击的理由!

而人生总是如此残酷和决然,永远不会有顺风顺水的环境和十全十美的清明朝堂。能够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奋力搏杀,披荆斩棘的勇者从不会将才华和时间浪费在发泄郁结和抱怨不公之上。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痛骂已经形成的不利局势。他们只会靠着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出理想的未来。

在赵昺内心看来李广的失败并不可悲,他依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英雄,毕竟任何一个敢于和时代浪潮拼命搏杀的战士都值得尊敬。李广高大而沉默的背影,为无数懦弱者遮挡住了来自全世界的刀光剑影,其宽阔而有力的臂膀,则为那些始终不敢拔剑而起,为自己人生战斗的可怜虫,托起了一片天空。

所以沉默的老将成为了文人们心中最后的寄托。而很多浪漫的诗人墨客们,却只是不停地躲在一片自我的世界中,呐喊着,哀叹着,等待着命运无情的收割。这些逃避的文人在赵昺眼里却是可悲的,与李广同样命运的却不敢战斗的逃跑者,只好说自己钟爱自由和孤独,不会有人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思想,就像不会有人无条件地为别人的错误付出代价。

即便就叹一声,将军不言生前事,书生甘传身后名!李广之说以能被传颂千古,其实因为这个世界需要这些固执而悲壮的英雄,而自己很可能成就一段悲情的历史……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男儿行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盛唐日月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马前卒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三国之蛮王传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贞观俗人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寒门日月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成语故事科普曹操那些事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