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榷茶司第一批茶叶,相比以往阶段,产量高达两倍,销量高达18倍,是去年470万贯总和的三点五倍。”

“如果按照整年算,儿臣承诺的将茶叶销量提升六倍,实际上已经做到了。”

“是平时18倍?”宋徽宗仿佛一股气血从脚底冲入脑海。

这和之前赵枢承诺的,完全超标了!

平时就能达到这么多,年底综合自然不用说。

当初他只是期望半年能有所变化,谁知赵枢给翻了这么多倍?

茶叶就能给大宋带来这么大收益,可想而知,赵枢是多有能耐。

他虽然是官家,也缺钱啊!

谁也不会嫌钱多。

此刻满朝文武也彻底沸腾!

这是按照数十倍的趋势发展啊!

这效益已经堪比奇迹了。他居然真的能做到?蔡攸此刻有些发愣,

赵枢又道:“父皇,榷茶司第一个月利润,儿臣分走637万贯,剩下957万贯。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销售两倍,所以微臣是按照四成拿的!估计很快,其余的钱就会上缴到国库!”

赵枢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赚到钱了,谁想要和他合作的,都可以参合进来。

他还有很多生意。

赵枢分走四成,六百多万贯让在场不少朝臣不淡定。

蔡京平日贪污不少,但和赵枢赚钱的速度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这时一名大臣出列:“陛下,一年未到,肃王就按照之前说的六倍分成,未免过于心急了吧?”

说话的荣国公王藻,是赵恒的外祖父。一个年纪四五十岁的男子。

这话出口,有人同意,有人反对。

李纲道:“肃王为朝廷带来了巨额利润,第一批已经超越了以往整年的两倍,整年来算,超越六倍轻而易举,所以按照这个分成数额,是没问题的。”

荣国公,其实也就是看不得别人分走朝廷这么多钱罢了。

荣国公又道:“陛下,就算分成,那也得是一年一分,肃王才第一个月就拿走了分成,未免不妥。”

“微臣建议将钱存放国库,到一年之后,在算总账!”

宋徽宗摇摇头:“荣国公,这倒不必,肃王为大宋带来如此利润,理应嘉奖,何况是他应得的利润,这没什么可说的,你先退下!”

王藻一看,也不好说什么,便退了。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这次能有如此利润,榷茶司的人也有功劳。”

赵枢将榷茶司最近的辛苦述说了一番。

以后这都是为他赚钱的机构,必须要邀功,让他们效忠自己,确保他的利益。

宋徽宗道:“榷茶司理应奖赏。那就将榷茶司的月俸增六百文,伙食增三成!”

“多谢父皇!”赵枢。

对于这点,在场的朝臣都没有意见。

做出了成绩,提升一点福利待遇自然没问题,而且提的并不多。

但对下面的官吏而言,无疑是很好的。

想了想,宋徽宗又道:“肃王为大宋茶叶改革带来巨大收益,此功该赏,诸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封赏?”

荣国公:“陛下,这次赵枢也赚了钱,本是合作之事,封赏就不必了吧。”

赵枢顺着声音,看向那年纪稍大的荣国公,暗道这荣国公老跟自己过不去啊?

这个荣国公,好像是赵桓的外祖父。

太子赵桓的母妃虽然病逝,这外祖父却是国公。很有地位。

处处打压自己么?

不过他也没有在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在这时,李纲站出:“陛下,微臣以为,合作归合作,得相应的利益这点无可厚非,肃王给朝廷带来了翻倍的收入,这也是事实,且抛开合作商人的盈利,肃王也是榷茶司副使,为大宋增收,本身就是功劳一件,自然应当封赏!”

按理说,这样的功劳,即便连升也是没问题的。

而经过在场的人议论,最后宋徽宗也做出了决定,赵枢做的是与茶叶相关的事情。

所以准备给他册封大提举茶马司使的职位。

听到是这个官,赵枢摇摇头,这屁大点官,没啥用啊,还不如不要。

于是,他将榷茶司的寇朋搬了出来,说若是封赏,还不如册封寇朋。

让寇朋权利变大,以后替自己掌管茶叶生意。

经过赵枢的一番美言。

宋徽宗笑道:“朕准了!”

“另外,朕赐你一道令牌,以后可以随时出入皇宫,不必在通报。”

“谢父皇!”

赵枢内心一喜。感觉还不如这个来的实在。

以后进出不必通报,可以任意走动。

别小看这个变化。这证明赵枢已经在宋徽宗的眼中开始重视起来。地位得到提升。

满朝文武依然在议论纷纷,说的都是一些关于茶叶的事情。

赵枢是王爷,不可能作假,这应该是真的。

总之。

今日赵枢的事情,该上报的上报,该邀功的邀功,做完这些之后,他还有最后一件事。

“对了父皇,儿臣今日还带了一样东西,也希望和朝廷合作!”

赵枢这次来,主要是精盐的事情。

他要一步步走上来,必须要做出功劳,让自己掌握权利。

其实得到功劳,打仗更为快速,只是赵枢觉得现在打仗太危险了。自己身边没个靠谱的人。

除非将岳飞,韩世忠他们找来那还可以。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赵枢倒是有想法了。

只是目前,他还是要商业上有所建树。

宋徽宗点点头,笑道:“枢儿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来听听!”

赵枢回过神来,便是从袖子中拿出一个盒子。

打开后,里面是白色细腻的盐。

“父皇,儿臣手中的是一种新的精盐。比市面上的更纯,此盐若是上市,必定能带动盐行销售,也能给大宋国库增加创收。”

这是赵枢上朝的主要目的。

食盐在现代只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必需品,别看它普普通通。

放在古代,食盐可是一种价格了得的商品呢。

在唐朝一百斤食盐,仅售20文,但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还是让国家有巨大的利润可图。

但在宋朝,一斤盐,售价50到70文。

有钱人自然吃得起,大宋很多地方的百姓,却也是吃不上的。

北宋对于老百姓不是很友好。奸臣太多。

因为较高的盐价,很多百姓都只能望盐兴叹。就连收入远超平民的苏东坡先生都有迩来山中食无盐的感慨,意思就是很久没吃到盐了。

他的盐,利润主要在量和对外贸易上。

首先,让天下百姓都能吃的上盐,这就要在产量上下功夫了。

其次,好的盐可以对外高价销售,与他国建立商贸,赚外国的钱。

赵枢带来了很多高效益的制盐秘方,以及生产方法,只要宋徽宗将这生意交给他来做,他照样可以翻倍,而且很快就能有效益。

最好是有一个户部职位,让他作为平台在跳到工部去,可以让赵枢大手脚发挥。

“让朕看看!”宋徽宗示意旁边的杨戬。

杨戬躬身,走到赵枢面前,将他手中的盐拿过来奉上。

宋徽宗准备试试,杨戬道:“陛下,还是让小太监试验一下!”

“怎么,难道朕的儿子还要毒死朕不成?”宋徽宗摇摇头,直接用指头黏了一点放在口中品尝。

宋徽宗细细品尝,眼神一亮:“这盐很细腻,味道确实比一般的盐要好。诸位爱卿,都可以尝尝。”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