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内,烛火摇曳。
诸葛亮将羽扇轻搁案上,目光落在阶下恭立的青年将领身上。不过两年光景,当年那个在千军万马中横枪立马的少年将军,眉宇间已添了沉稳。
“善任将者,不以其兵轻属于人;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诸葛亮的声音在静室中格外清晰,“伯渊可知,为大将者,何以不能轻身犯险?”
赵统垂首:“末将明白。”
“你不明白。”诸葛亮轻叹一声,拾起案头羽扇,“上月西域之战,你亲率百骑追击,深入荒漠三百里。若遇伏兵,我大汉损的不止一员上将,更是三军胆魄。”
他起身踱步,露出藏在纶巾下的头发,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头发却已大半花白。
蜀汉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占据了关中凉州,定都长安,地盘扩大了一倍多。
然朝中宿将老臣,也是离世了一大半,特别是陈到的离世,这让他心痛不已。
这些可都是跟追先帝的九州精锐,四方贤才,如今蜀汉颇有一些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感觉。
“统知错了。”赵统声音低沉。
他想起了前世的一个笑话,那就是每伤心一次,心就会碎一片。
丞相这么白发,明显就是因为老将老臣的离去,每失去一人,就要多添一缕白发。
“嗯,你心里有数最好!此次陇右地震,各郡损失惨重,若魏延处需要帮助,你当尽力!还有羌胡各部,趁乱起事者必众。剿抚之间,你自行斟酌。”
“诺!”赵统微微躬身,抱拳回道。
他倒是挺喜欢魏延的,有能力有野心,就是有些时候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其实这个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有关系,刘备若还在,其必定老老实实的。
交代完这些,诸葛亮忽然话锋一转:“对于益州战事,你如何看?后期我们和东吴当如何相处?”
他本意让姜维接替他的衣钵,将来好继续辅佐陛下,可是目前看来,对方善为将却不善为政。
赵统这一路走来的成绩,那是众目共睹的,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那么简单。
而且对方行事独具一格,想法天马行空,和一般人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这也让他遇到了难事,就想听听他的看法,毕竟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人,能给他提供新思路的人,实在不多了。
赵统略作思忖,便不假思索的说道:“交趾虽得,然不可守。东吴在交州经营十余年,根基深厚。伯约此番得手,实因吕岱轻敌。”
行军打仗这些年,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在快速的成长,对于一些问题看着很透。
交趾城是因为吕岱、步骘疏忽大意,被姜维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突袭拿下的。
然交州被东吴经营了十几年,当地豪强归心,吴军兵力充足,除非姜维能有十万大军,不然都没的打。
不说大汉没有那么多兵马,就说一打就是个消耗战,完全打不起。
顿了顿,赵统又道:“至于东吴……东吴孙权初登宝座,欲一统天下,此次不过是见蜀中有机可乘罢了!”
“孙权利令智昏。若他静待魏蜀相争,本可坐收渔利。如今过早显露野心,既失盟友,又让曹魏警觉。我军当在永安、南中陈以重兵,使其首尾难顾。”
三国的实力,最强大的仍然是曹魏,其占据天下富庶之地,人口是大汉和东吴两倍还多,时间拖的越久,优势就越来越大。
可是这次大汉北伐,却是给了东吴无比的良机。
曹魏因为丢了关中和凉州,损兵折将不说,还死了两个大都督,内部系统出了大问题。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才能恢复士气。
大汉这边也差不多,夺取了不少的土地,需要时间稳定人心,训练军队,短期内根本不能再战。
孙权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大汉和曹魏死磕。
其率部南下攻打各国和岛国,甚至对魏蜀两国扩大贸易,暗中积蓄钱粮和兵马。
等到两国兵力匮乏、两败俱伤的时候,再雷霆一击出场,最后定鼎天下。
可是他太心急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这次攻打大汉,面子里子全丢了不说,以后还得重兵防着大汉。
曹魏那边,肯定也会利用这个会,给东吴施加更大的压力,不给其发展的机会。
这别的不说,就是边境的兵马供给,以后就是东吴一项重要的开支。
兵马被拖住了,以后也没有精力去向其他方向发展了,只能被动消耗。
“唔……,如此却也可行!”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掠过赞许。
这个和自己面对唾手可得的河东之地,却是引兵不发,“重兵威慑而不急战”的方略不谋而合。
如今潼关已下,河东之地无险可守,汉军却是没有进攻拿下。
除了有拖住魏军重兵,消耗对方的意思,也有将魏军消灭在平原,防止对方退守崤函古道和洛阳这样坚城的意思。
“河南之地呢?贺兰山至西河郡,水草丰美,如今几成无主之地。你觉得该派谁去经营?”
自从须卜部落被赵统端了以后,加上赵统在河套草原针对羯族人的疯狂绞杀,各部落慑于赵统的兵威,但凡有点能力的都迁走了。
比如投入曹魏的并州之地的刘豹,刘去卑等人,还有就是渡过黄河北逃,前往阴山投靠鲜卑人。
如今贺兰到西河之间尽是一些小部落,多者不过数百,少的恐怕就只有十来个人,完全就是无主之地。
要知道,这些地方可是沿着黄河展开,都是富庶的地方,如果好好经营的话,不亚于一州之地。
可是让他难以抉择的是,长安各将皆有短板,吴懿,吴班等人虽为宿将,然太过守旧,恐为人所逞。
张翼,廖化等人确实经验太少,马岱倒是合适,但是河西离不了他。
其他人的话,去了不但不能开疆拓土,反而可能会伤了汉军实力。
“魏延将军最宜。”赵统毫不犹豫的说道。
魏延当年能独守汉中,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河南之地自然也不在话下。
诸葛亮听到赵统的话,苦笑道:“非是吾不愿用魏延,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河南之地乃是养马之地,若得数万铁骑,天下大可去得!”
他何尝不知魏延之才?但其桀骜不驯,就如一柄双刃剑——能开疆拓土,也可能伤及自身。
其多次不顾中军安危,不听号令私自行事,说的好听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往大了说就是叛变。
如果再让对方主持河南之地,其实力膨胀之后,非是国家之福。
赵统见丞相神色,心中了然:“若不用魏将军,末将倒有一人选,只是资历尚浅。”
“哦?乃是何人?”
凉州各将他同样熟的很,王平,高翔等人不过平将,张嶷更只是一都尉也!
诸葛亮微微皱眉,心中有些惊讶,难道大汉还有什么大才,竟连自己都没有发现吗?
“抚戎将军邓艾。”
没错,赵统想到的就是邓艾,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就不说他数次抵抗姜维,最后奇袭江油,逼得刘禅投降。历史上他还修建了广曹渠、百尺渠,渠通颍水、淮水,浇灌了二万顷田地,沟通了三百余里水运大道,数年间积粟数千万石。
河南之地百废待兴,邓艾去了正合适。
“……邓士载??!”
诸葛亮想到那个,每次回答军令总是艾艾艾的青年。
数月前,正是此人在陇西以三千步卒大破羌骑万人,为大汉拓地千里,还只道其是一个将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