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星辰报业已跃升为香江第二大报业集团,与东方日报的差距仅剩约十五万份。
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缩小。
或许不久之后,星辰报业就将登顶,成为香江第一大报业集团。
马戏珍感到,若再不做应对,东方报业丢掉第一宝座,恐怕也就两三个月的事了。
“星辰日报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马戏珍神情严肃地看向杜玉成。
一个月前,星辰日报日销还在五万份以下徘徊,现在竟达到六十八万份。
“是因为《寻秦记》。”
杜玉成苦笑着回答。
“《寻秦记》?”
马戏珍一愣,“那是什么?”
“是一部小说,一部在星辰日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
杜玉成解释道。
“就靠一部小说,把我们东方日报打得落花流水?”
马戏珍脸色阴沉,“当年查良镛的明报连载小说时,也没这么 。”
“我调查过,起初星辰日报确实因这部小说增加了不少读者,三天内日销从三万涨到十万。
那时我并未在意……”
杜玉成眼中掠过一丝悔意,继续说道:“后来我发现错了。
星辰日报无论在排版还是内容更新上,质量都不比我们差,甚至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再加上这部小说的加持,才让它爆发起来……”
说罢,杜玉成又叹了口气。
若能重来,他绝不会如此轻敌。
正如马戏珍所言,那小说确实写得精彩,连他自己读了也觉得引人入胜。
然而,单靠一部小说就想拉动整份报纸的销量,终究是不太现实的事。
日销量攀升至十万份,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可一旦小说连载结束,报纸的销量便会迅速回落,恢复原状。
可谁都没想到,星辰日报在版面设计上,比东方日报更为简洁清爽,阅读起来格外顺畅。
而且,报纸的内容质量也相当出色。
东方日报有的内容,星辰日报全都有;东方日报没有的,星辰日报也一一具备。
更特别的是,在报刊专栏的评论方面,星辰日报始终以绝对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分析,不偏不倚,不袒护任何一方。
它不会因为某一方看似弱势,就断定其占理。
举例来说,前些天在西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拆迁冲突,造成三人伤亡。
事件的起因是,房地产开发商已和拆迁户谈妥条件,双方达成协议。
不料在拆迁前一天,其中一户突然反悔,要求开发商额外补偿一千万,否则阻挠施工。
无论哪个年代,负责拆迁的团队,往往都不是善与之辈。
结果可想而知,涉黑的拆迁队在冲突中失手造成三名拆迁户死亡,只留下一对十二三岁的儿女。
事件一经爆发,立刻引发香江舆论哗然,大多数人想也不想就站在了拆迁户一边。
连东方日报在评论此事时,也持相同立场。
唯独星辰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使整个香江陷入沉思。
评论以纯粹的第三方视角出发,首先指出拆迁户的不对——既然协议已签,却因贪念反悔,最终酿成悲剧。
当然,拆迁方动手伤人更是大错,价格谈不拢应寻求协商,暴力终究必须付出代价。
星辰日报对拆迁户的批评,让许多人静下来反思。
细想之下,暴力固然不对,必须依法惩处;但签约后再索要一千万,是否也算一种讹诈?
拆迁方怎会轻易接受?
如果答应了这一户,其他家纷纷效仿,每家多要一千万,一百户就是十个亿的额外支出。
冷静下来后,公众对星辰日报产生了认同。
这才是一家有担当的媒体,不盲目偏袒弱者,只就事论事,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于是,星辰日报的销量一路攀升,直逼东方日报。
听着杜玉成的汇报,马戏珍的神情逐渐凝重。
他清楚,自东方日报创刊以来,他们遇到了最强硬的对手。
倘若东方日报支撑不住,便会坠入深渊,成为星辰日报向上攀登的垫脚石。
究其根本,东方日报与星辰日报在内容上高度重合,难以共生。
事实上,不仅是这两家,几乎所有日报在内容上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似性。
“董事长,眼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杜玉成望向马戏珍,出声询问。
他已是束手无策。
若有良策,他早就付诸行动,何至于拖延至今。
“星辰报业的实际掌控者是谁?”
马戏珍凝视着杜玉成,沉声发问。
说实话,马戏珍对从正面击垮星辰日报并无十足把握。
既然无法直接击溃这份报纸,那就只能从它背后的人着手。
只是马戏珍此前从未关注过星辰日报,对其幕后之人一无所知。
“星辰日报日常事务均由一位名叫乐慧贞的女子出面打理,但她并非真正的老板。
实际掌控者是一个叫苏子闻的人。”
杜玉成如实禀报。
“苏子闻?”
听到这个名字,马戏珍顿时眉头紧锁。
“你确定星辰日报的老板真是苏子闻?”
尽管马家早已退出行业,却不代表他们与江湖绝缘。
即便退隐江湖,关于苏子闻的传说他们依然有所耳闻。
这么说吧——
这三年来,江湖上最耀眼的人物非他莫属。
三年前,苏子闻仅凭一人一刀便名震江湖,曾追砍数百人横穿十余条街。
这一战,奠定了苏子闻的赫赫威名。
随后,他成为洪兴的双花红棍,一时风头无两。
他麾下的小弟也声名鹊起,八面汉剑骆天虹便是其中翘楚。
经过三年蛰伏,苏子闻晋升为洪兴话事人之一,坐镇铜锣湾。
其手下八面汉剑骆天虹与刀手阿东,分别执掌洪兴九龙区与香江仔区话事人之位。
一门三位话事人,这段佳话在江湖上广为流传,更为苏子闻增添了传奇色彩。
时至今日,苏子闻麾下能人辈出,实力日益雄厚。
闻名江湖的就有血魔天养生、悍将陈子龙、猛张飞罗炳文,以及大头仔、托尼等干将。
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如今江湖盛传,虽非洪兴龙头,苏子闻的威势却更胜现任龙头靓坤。
加之洪兴、东星、和联胜与龙帮四大社团结盟,一时压得香江其他社团喘不过气来。
他马家兄弟在江湖上虽有些声望,但比起如今风头正劲的苏子闻,终究逊色不少。
“董事长,我确认星辰报业的董事长就是苏子闻。”
杜玉成语气笃定。
他还提到,之前由于星辰日报的原因,苏子闻曾被警方拘捕。
杜玉成将自己了解的情况一一汇报上来。
不过,杜玉成并非江湖中人,并不清楚“苏子闻”
这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他只当苏子闻是一个纯粹的、成功的商人与生意人。
“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马戏珍沉吟片刻,对杜玉成摆了摆手。
“是,董事长。”
杜玉成应声退下。
待他离开后,马戏珍思索片刻,拨通了一通电话。
“阿弟,今天怎么想到打电话给我?”
电话那头传来马戏如的声音。
“大哥,东方报业这边出了些问题。”
马戏珍语气凝重地向马戏如汇报起来。
当初,这个报业集团是他们兄弟俩共同创立的。
后来因故逃亡湾岛,马戏珍这次是悄悄回来的,知情者寥寥,警方也并未察觉。
若是警方知晓,必定早已派人前来抓捕。
“出了什么事?”
一听说东方报业有问题,马戏如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自从放弃某些生意之后,东方报业已成为马家兄弟最重要的退路,绝不容有失。
“事情是这样的……”
马戏珍没有隐瞒,将情况原原本本向马惜如说了一遍。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马戏如听后,不由感慨。
想当年,他们“双马”
在香江人称“ 马”
与“金马”,兄弟俩带领的福义兴在四大探长时期,曾是香江顶尖社团之一。
此外还有以陈燕卿为首的敬义、葛志雄领导的14,以及坡豪统领的义群。
义群、福义兴、敬义与14,被并称为四大探长时代的四大社团。
随着四大探长时代的结束,他们兄弟远走,福义兴也随之瓦解。
敬义则在陈燕卿拒捕被杀后解散。
如今仍在香江活跃的,只剩下14与义群,只是比起从前,这两家已低调许多,14不少重要人物也已离开香江。
例如澳门崩牙驹,以及东南亚等地的14前辈们。
如今香江的14已大不如前,声势衰落,但根基尚存。
义群自坡豪被捕后,分化为多个派系。
例如和字堆、义字堆等,早已不复当年气象。
昔日潮州人中最具声望的三位人物,除了坡豪,便是双马兄弟占据两席。
“大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马戏珍在电话中向兄长请示。
无论过往如何辉煌,都已成历史。
如今江湖已不再是他们的天下。
有些事,终究要认清现实。
就像当年他们 风云时,苏子闻尚未崭露头角。
而今却需对苏子闻慎重以待。
“邀几位中间人,与苏子闻谈谈。”
马戏如沉吟片刻,对弟弟马戏珍说道。
“若苏子闻愿意让步,我们马家必当铭记这份情谊。”
虽远遁湾岛,马家在香江仍存有些人脉资源。
马惜如相信苏子闻身为明眼人,应当懂得权衡利弊。
江湖行走,多结善缘总归没错。
如今马家仅余东方报业集团立足,而苏子闻产业众多。
按理说,苏子闻应当放弃报业领域,转向其他行业发展。
“大哥,该请谁担任调解人?”
马戏珍问道。
与苏子闻谈判需请有分量的中间人,不仅辈分要高,在香江也需具备相当地位。
否则难以确保苏子闻会卖这个面子。
若谈判破裂,事情将更难收场。
“去找肥仔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