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咸阳城西的废园突然热闹起来。工匠们正忙着拆除断壁残垣,将青灰色的砖瓦码成整齐的堆,几个老石匠蹲在地上,对着张图纸敲打一块巨大的青石,石面上隐约能看出“四方馆”三个字的轮廓。

“都麻利些!陛下说下个月就要开馆,误了工期仔细你们的皮!”少府的官吏叉着腰吆喝,靴底碾过地上的碎砖,溅起些尘土。他手里捏着张名册,上面列着要入馆求学的学子——有匈奴的少年,有百越的子弟,还有几个西域商队送来的孩童,加起来足有三十人。

此时,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废园外。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着锦袍的公子,正是丞相之子苏泽。他负手踱步走进园子,看着忙碌的工匠,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少府官吏见是苏泽,忙上前赔笑:“苏公子怎有空到这来?”苏泽淡淡道:“听闻四方馆下月开馆,本公子来瞧瞧。这些学子来自不同地域,日后若能为我大秦所用,倒是好事。”少府官吏点头哈腰:“苏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些异邦子弟,习性不同,怕不好管教。”苏泽轻笑:“无妨,陛下既有此安排,自有深意。本公子倒要看看,这四方馆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群西域孩童在争抢工具玩耍,少府官吏脸色一变,忙跑去制止。苏泽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似乎在考量着四方馆未来的走向。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婢女抱着捆竹简从旁经过,竹简上写着《仓颉篇》,是给学子们启蒙用的。她偷偷瞅了眼那块青石,嘴角抿着笑——上个月她还在织坊里织布,听说四方馆缺个洒扫的婢女,便央求管事荐了来,如今竟能日日看着这些外邦学子念书,想想都觉得新鲜。

这日午后,胡亥带着李斯和郑国来看进度。他还是那身皂色锦袍,只是袖口别了块玉扣,是南郡送来的翡翠,绿得像渠水。刚走到废园门口,就见个匈奴少年正踮着脚往里面瞧,手里攥着根羊骨哨,见了官服慌忙往树后躲,却被胡亥叫住了。

“你是来求学的?”胡亥笑着走近,少年约莫十二三岁,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皮袍,脸蛋冻得通红,眼里却亮得很。

少年怯生生点头,用生硬的秦话道:“我……我是左贤王的侄子,叫稽粥。”

“稽粥?好名字。”胡亥摸了摸他的头,“里面正在修学堂,下个月就能住进来,到时候教你念书写字,还教你算学、农事,好不好?”

稽粥眼睛瞪得溜圆:“真的?能学种麦子吗?我们部落的麦子总长不好。”

“能。”胡亥指着不远处的郑国,“这位令尹爷爷是种庄稼的好手,让他教你。”

郑国捋着胡须笑了,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递给稽粥,里面装着些新收的粟米种子:“拿着,这是关中最好的种子,等开春了,爷爷教你种。”

稽粥捧着锦囊,突然对着胡亥和郑国深深鞠了一躬,小脸上满是郑重。躲在树后的小婢女看得真切,悄悄红了眼眶——她想起去年冬天,弟弟就是因为没粮吃,差点饿死在街头,如今陛下不仅让外邦人学种粮,还赐下种子,这心肠比春日的阳光还暖。

胡亥一行人往里走,只见工匠们正在搭建东西厢房,东边的要做课堂,西边的当宿舍,中间的空地上还留着片菜园,郑国说要辟出来给学子们学耕种。

“陛下,这是给学子们准备的课本。”李斯递上一卷竹简,里面抄录着《秦律》《泛胜之书》,还有几篇讲解大秦礼制的文章,“老臣让人把难点都注了释,方便他们理解。”

胡亥翻了翻,忽然指着《秦律》里“不得私斗”的条目:“把这条用红笔标出来。外邦学子性子野,得让他们先懂规矩。”他顿了顿又道,“再添些墨家的《墨经》,里面有造车、织布的法子,实用。”

李斯连连点头,心里却暗自佩服——这年轻皇帝看似随意的吩咐,实则把教化、实用、规矩都考虑到了,比那些只知空谈礼乐的老儒强多了。

正说着,一个西域商人牵着骆驼从旁经过,驼背上驮着捆丝绸,见了胡亥连忙下拜,嘴里说着生硬的秦话:“陛下,小人从大月氏来,带了最好的玉石,想换些纺车的图纸,不知……”

胡亥笑了:“图纸可以给你,但得答应朕一件事。”他指着四方馆,“馆里缺个教西域语言的先生,你若愿意留下教三年,别说图纸,朕再送你十台纺车。”

商人眼睛一亮,连连应诺:“愿意!愿意!小人的儿子也能来上学吗?”

“当然。”胡亥看着骆驼上的丝绸,忽然想起什么,“让少府把新织的棉布取些来,给这位先生做身衣裳。告诉外邦人,大秦不仅有丝绸,还有更结实的棉布。”

郑国在一旁补充:“再送些新米,让他们尝尝关中的味道。”

待商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李斯忍不住道:“陛下这是打算用棉布和稻米,把西域也绑在大秦的船上?”

“不止西域。”胡亥望着远处的城墙,“你看这四方馆,像不像个漩涡?把匈奴的、百越的、西域的都卷进来,学我们的文字,用我们的器物,种我们的庄稼,日子久了,还用得着打仗吗?”

郑国捋着胡须,眼里的光闪了闪:“老臣懂了。这比修长城还管用,是在人心里修墙啊。”

三人又在园子里转了转,胡亥特意嘱咐工匠,宿舍要砌火炕,匈奴和西域的学子怕冷;伙房要多备些陶器,百越人不习惯用青铜器皿。连这些细微处都想到了,看得李斯和郑国心里越发踏实。

出园时,胡亥又撞见了稽粥。少年正蹲在菜园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幅歪歪扭扭的草原图,图上还标着几处水源。

“这是你们部落的位置?”胡亥蹲下身,稽粥连忙点头,指着一处水源道:“这里的水快干了,去年冬天死了好多羊。”

胡亥心里一动,想起郑国渠的水利图:“等开春了,让水工跟着你去草原,看看能不能修条水渠,把水引到你们部落。”

稽粥的眼睛瞬间亮得像星星,突然扑上来抱住胡亥的腿,用匈奴语喊了句什么,虽然听不懂,却能听出里面的欢喜。小婢女躲在树后,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这四方馆里不仅要教念书,怕是还要教怎么把不同的心,拢到一块儿去。

转眼到了开馆那日。三十个外邦学子穿着崭新的锦袍,站在四方馆的匾额下,对着胡亥行拜师礼。稽粥站在最前面,手里还攥着那袋粟米种子,小脸上满是郑重。

胡亥看着他们,忽然想起自己刚穿成胡亥时,对着铜镜里陌生的脸发呆的模样。那时他以为,帝王的使命是开疆拓土,是留名青史,可现在站在这里,看着这些不同部族的孩子,突然明白,真正的功业,是让这些孩子能安稳地念书,能笑着谈论彼此的家乡。

“从今日起,你们都是大秦的学子。”胡亥的声音传遍庭院,“朕不要你们忘了自己的根,但要你们记住,你们脚下的土地,和你们的家乡一样,需要灌溉,需要耕耘,需要所有人一起守护。”

学子们虽然不全懂,却都用力点头。百越的一个小姑娘举起手,用带着口音的秦话道:“陛下,我能学织布吗?我们部落的布总也织不密。”

胡亥笑了,指着远处的郑国:“让令尹爷爷教你,他不仅会种庄稼,还会造能自己转的纺车。”

郑国笑着摆手,眼里的皱纹都堆成了花。李斯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四方馆开得比任何庆典都有意义。始皇帝用青铜剑统一了度量衡,而眼前这位少年皇帝,正用书本、纺车和种子,统一着人心。

开馆仪式结束后,学子们跟着先生去了课堂。胡亥留在菜园里,看着稽粥和几个匈奴少年学着翻土,笨手笨脚的样子惹得众人发笑。他忽然想起扶苏,那个在长城上守了两年的兄长,若是能看到这一幕,怕是也会露出欣慰的笑。

“陛下,南郡送来急报。”内侍匆匆赶来,手里的竹简沾着些水渍,“赵佗将军说,百越的几个部落因为争水源打起来了,他想请朝廷派水工去修水渠,化解矛盾。”

胡亥接过竹简,嘴角反而勾起笑:“好啊,让郑国令尹选几个最好的水工,再带些《泛胜之书》的抄本去。告诉赵佗,修水渠的时候,顺便教他们怎么引水灌田,让他们知道,打架不如种地划算。”

郑国在一旁道:“老臣这就去安排,让他们带上新的稻种,南郡的稻一年两熟,让百越人也尝尝甜头。”

待内侍和郑国走了,李斯看着胡亥,忽然道:“陛下,老臣昨日去查粮仓,发现今年的存粮比去年多了三成,关中的布帛更是堆成了山。是不是……可以考虑修驰道了?”

胡亥眼睛一亮。他早就想修驰道,把关中、南郡、上郡连起来,只是先前忙着渠水、互市和四方馆,没腾出手来。如今粮草充足,正是时候。

“修!”胡亥一拍大腿,“让将作少府画图,就从咸阳修到上郡,再从咸阳修到南郡,用水泥铺路,要让马车能跑起来,粮草能运得快!”他顿了顿又道,“驰道两旁要种上树,树荫能歇脚,还能做标记。每五十里设个驿站,既能换马,又能传递消息。”

李斯越听越激动,这些想法比始皇帝时的驰道更周全,更贴心。他忽然觉得,这年轻皇帝心里装的,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典章制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赶车的车夫,是赶路的商人,是传递军情的驿卒。

夕阳西下时,胡亥走出四方馆。学子们正在院子里放风筝,有个西域的孩童放的风筝是骆驼形状,引得众人追着跑。稽粥举着个秦字风筝,跑得满头大汗,风筝线在他手里越来越长,那“秦”字在晚霞里飘着,像个温柔的惊叹号。

胡亥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自己两世的挣扎都有了意义。他不再是那个困在江都龙舟上的杨广,也不是那个被赵高操控的胡亥。他是胡亥,是大秦的皇帝,是那个要让不同部族的孩子一起放风筝,要让水渠流过草原,要让驰道通向远方的人。

马车驶回咸阳宫时,胡亥掀开帘子,望着天边的晚霞。城墙外的田野里,农夫们正在收最后一季粟米,田埂上的孩童们追逐打闹,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清清脆脆的。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驰道要修,新的稻种要推广,四方馆还要收更多的学子……但他不急,就像渠水慢慢流,就像种子慢慢长,他有的是时间,一步一步,把这个大秦,变成他心中的模样。

宫墙内的灯火次第亮起,胡亥坐在书房里,看着将作少府送来的驰道图纸,笔尖在“上郡”和“南郡”之间画了条线。这条线很细,却像条看不见的血脉,要把大秦的土地连在一起,把人心连在一起。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图纸上,像层薄薄的银霜。胡亥拿起那枚断墨,在图纸的角落轻轻点了点,那里是四方馆的位置。

他忽然笑了。或许有一天,这些外邦学子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带着大秦的种子、纺车和文字,告诉族人,有个皇帝,曾让他们在咸阳的园子里,放着写满秦字的风筝。

而那时的大秦,会是个什么样的大秦呢?

胡亥不知道,但他知道,那一定是个很好很好的大秦。好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笑着放风筝,笑着谈论明天的太阳。

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胡亥正在写一道旨意,要将四方馆的学子纳入太学,要让他们和大秦的子弟一起读书,一起长大。

这道旨意很长,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帝王对天下的温柔期许,是一个帝国走向真正融合的开始。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刘禅三造大汉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