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博看读书 >  历史杂烩 >   第18章 指尖

沈砚之指尖划过门板上的“守”字,忽然注意到刻痕深处嵌着粒极小的沙砾,颜色暗沉,不似镇上井边的青石沙——倒像是他当年在城外山涧见过的铁砂。

“青衫人在破庙里被抓时,身上可有伤?”他转头问衙役。

衙役点头:“左腰有处新伤,像是被尖锐的石头划的,他说是自己摔的。”

石先生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后山采石,见着块带尖棱的铁矿石,当时嫌它硬,没往回搬,就扔在山涧边了。”

众人跟着往山涧走,远远就见那铁矿石上沾着片青布碎片,与青衫人穿的衣料一般无二。更奇的是,石缝里卡着半张揉皱的纸,上面用炭笔写着串名字,头一个是“李秀才”,第二个是“绣娘”,第三个是“哑叔”,最后画着个砚台的模样,旁边打了个叉。

“这不是青衫人的字迹。”苏卿卿指着纸角的墨痕,“这是松烟墨混了井泥的颜色,镇上只有……”

“是当年李秀才的账册纸!”卖菜阿婆突然道,“我认得这纸边的毛茬,当年他总用这纸给孩子们抄书,边角料都给我包菜用了。”

沈砚之将纸铺平,对着日光看,纸背隐约有刻痕,像是用钝刀划的:“后山……窖……”

石先生脸色骤变:“李秀才当年在后山挖过个石窖,说是存墨用的,后来塌了,就再没人去过!”

众人扒开窖口的杂草,果然见窖壁上刻着字,是李秀才的笔迹:“绣娘针谱,非传艺者不传,若遇贪利之徒,以铁矿石为记,引至哑叔处——他知如何护。”

窖底堆着些朽木,里面裹着个木盒,打开一看,竟是完整的绣娘针谱,每一页都用薄石片夹着,石片上刻着对应的针法,与“砚语堂”孩子们刻的冰纹线、牵牛花针脚一一对应。

“原来哑叔不是偶然撞见青衫人。”绣丫头抚着石片上的刻痕,“他是照着李秀才的嘱咐,故意引青衫人去山涧,想让铁矿石上的尖棱伤他,留下记号。”

沈砚之捡起窖角一块碎墨,是“金星墨”的残渣,混着点暗红——是血。“哑叔早就知道青衫人会来,他在窖里藏了防身的碎墨,却没舍得用,怕是怕毁了针谱。”

山涧的水流过铁矿石,冲下些暗红的粉末,像在慢慢洗去痕迹。远处传来衙役押解青衫人的脚步声,他嘴里还在嚷:“那针谱本就该归我!我是绣娘的远房侄子,这是我家的东西!”

绣丫头忽然开口:“针谱里最后一页刻着‘艺归众人’,石片背面还有个‘缘’字,是沈先生您的笔迹吧?”

沈砚之望着窖壁上的字,想起当年李秀才病重,让他在针谱末页补刻的话:“石头会老,手艺不会,只要有人刻,就永远活着。”

回去时,沈砚之将那半张账册纸埋在“心”字石下,上面压了块新刻的“安”字石。井水映着这块新石,与“归”“缘”“守”字的影子叠在一处,那条沾着石粉的小鱼游过来,围着石影转了两圈,忽然沉了下去,像是钻进了刻痕里,把这些故事都藏进了石头的魂里。

夜里,“砚语堂”的灯亮到很晚,孩子们的刻刀声又响了起来,笃笃,笃笃,敲在青石上,也敲在新的日子里。沈砚之坐在井边,听着风声里的刻痕,忽然明白:探案寻的不是真相,是藏在石头里的人心——硬的是石,软的是心,刻错了能改,只要还有人愿意慢慢暖它。

沈砚之刚把“安”字石摆稳,井里的水突然“咕嘟”冒了个泡,那条沾着石粉的小鱼竟翻了肚皮,浮在水面上,鱼鳃边卡着粒极小的石子,颜色发黑,带着股铁锈味——正是后山铁矿石的碎屑。

“这鱼不对劲。”苏卿卿伸手将鱼捞起,指尖触到鱼腹时猛地缩回,“是被毒死的,腹中有硬块。”

石先生蹲在井边,望着水里渐渐散开的铁锈色,忽然道:“前日给井里撒过净水的药粉,是小三他娘送来的,说城里新出的方子,能让井水更清。”

众人赶到小三家门口,只见他家灶台上摆着个空药罐,罐底残留的药渣里,混着些黑色粉末,与鱼鳃边的石子同色。小三娘瘫在门槛上,手里攥着张银票,票面印着城里最大的当铺记号。

“是那个青衫人给的!”她哭道,“他说只要让井里的水带点铁腥味,让‘砚语堂’的石料发脆,就给我银子救小三……我哪知道会毒死鱼,更不知道他要……”

沈砚之拿起药罐,罐沿有个细微的刻痕,是“砚语堂”去年给各家打制的记号——这罐子本是石先生送给小三娘腌咸菜用的,罐底还刻着个“咸”字。

“他不止要针谱,还要毁了这口井。”沈砚之指着井壁的青苔,“这井水里的矿物质,是咱石料能刻出活气的根本,若被铁腥味染了,刻出的石头会发脆,‘砚语堂’的名声就毁了。”

卖菜阿婆突然想起:“前几日见青衫人跟个挑水工说话,那水工总往城里送井水,说是城里的富户爱喝咱这口井的甜水。”

苏卿卿立刻道:“我给城里的病人送药时,听说最近有好几户人家喝了井水后腹痛,都说是咱镇的水不干净!”

沈砚之转身往镇口的取水点跑,果然见那挑水工的水桶底,贴着块薄铁片,上面用针刻着个“毒”字——正是绣娘针谱里的密针刻法。挑水工见事败露,扑通跪下:“他逼我的!说不照做,就把我偷卖井水泡墨的事说出去——咱这井水养墨,城里的墨铺肯出高价收呢!”

石先生气得发抖:“难怪近来石料总缺斤两,原来是你偷着用水泡石料,想让它变重!”

沈砚之却盯着水桶里的水,忽然道:“把青衫人抓来的那间破庙搜仔细,尤其是灶台。”

衙役果然在破庙灶台的砖缝里,挖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黑色粉末,瓶底刻着个“墨”字——是城里最大的墨庄标记。

“是墨庄的人!”绣丫头忽然道,“青衫人跟我讨针谱时,说过‘只要毁了这镇的石头,城里的墨就卖得更贵了’。”

沈砚之将瓷瓶里的粉末倒在“心”字石上,粉末遇水后竟冒出青烟,在石上烧出个浅坑,形状与李秀才当年刻的“心”字最后一笔一模一样。

“李秀才当年不是病逝的。”卖菜阿婆老泪纵横,“他死前几日,总说心口疼,喝了井水也没用,现在想来,是有人早就在水里动了手脚!”

窖壁上李秀才的字迹忽然被风吹得更清晰了些,其中“护”字的最后一笔,刻得极深,像是用尽全力——原来他早知道有人要毁这口井,才让哑叔守着,让针谱藏着,连铁矿石都是故意留在山涧,等着后人发现线索。

沈砚之将那枚刻“墨”字的瓷瓶,与“菜”字石、“绣”字砚、铁矿石一起摆在井台上,井水映着这些物件,忽然变得清澈,连水底的青苔都亮了几分。

“把井水烧开,掺上‘金星墨’里的金粉,能解这铁毒。”苏卿卿说着,已经生起了火,“当年李秀才留了瓶金粉给我,说‘石头有毒,人心有药’,原来早有预料。”

孩子们提着水桶,挨家挨户送解毒的水,“砚语堂”的刻刀声又响了起来,这次刻的是“清源”二字,刻在井台的石板上,笔锋里有李秀才的远见,哑叔的执着,还有沈砚之他们这代人的清亮。

沈砚之摸着石板上的刻痕,忽然明白:这案子探的不是谁害了谁,是一代代人怎么护着这口井,护着这镇的根。就像井里的水,看着软,却能把硬石头泡出活气;看着静,却藏着能冲开迷雾的力气。数日后,城里墨庄的人因毒害镇民、破坏镇中石料等恶行被官府严惩。那青衫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镇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经过这次事件,大家更加团结,“砚语堂”的孩子们刻刀技艺愈发精湛。

一天夜里,沈砚之梦到了李秀才,李秀才微笑着对他说:“你们做得很好,这口井和镇的根算是保住了。”沈砚之醒来后,望着窗外的月光洒在井台上的物件上。

此后,镇上来了位神秘的访客,他自称是李秀才的故友。他带来了李秀才当年未完成的石刻技艺心得。在众人的努力下,镇里的石刻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砚语堂”的名声也传得更远,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学习石刻。而那口井,依旧清澈,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镇里的人们,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宁静与传承。

风掠过“砚语堂”的牌匾,带着井水的清甜味,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混着刻刀敲石头的笃笃声,倒像是这镇子在慢慢开口,说那些藏在石头里的故事,说日子再难,只要心里有光,总能刻出暖来。

沈砚之盯着“清源”二字的刻痕,忽然发现石板边缘有圈极淡的水渍,比别处深些,像是有人曾在此处放过大水缸。他问挑水工:“你偷卖井水时,用的水缸放在哪?”

挑水工指了指石板左侧:“就搁这儿,前几日被青衫人借去用了,说要装些‘特殊’的水送进城。”

石先生蹲下身,用指甲刮了刮水渍处,竟刮下点暗红的粉末——与李秀才账册纸上的墨痕颜色一致。“是松烟墨混了血!”他猛地起身,“青衫人用水缸装过带血的墨!”

苏卿卿忽然想起:“城里墨庄的掌柜,上个月派人来收过‘砚语堂’的废墨渣,说要重新炼墨。那些渣子里,混着李秀才当年烧剩的墨锭灰!”

众人赶到城里墨庄时,掌柜正指挥伙计往炉里倒废墨渣,炉膛里冒出的烟带着股腥气。沈砚之冲过去拨开渣子,里面竟埋着块刻了一半的“杀”字石,石缝里的血已经发黑,与李秀才账册纸背的刻痕比对,笔画完全吻合。

“李秀才是被你害死的!”沈砚之指着掌柜,“你当年觊觎他的墨方,见他不肯给,就用掺了毒的墨锭害他,再伪装成病逝!”

掌柜脸色惨白,却还嘴硬:“胡说!他的墨方早就被绣娘带走了!”

“绣娘带走的不是墨方,是护方的人。”沈砚之从怀里掏出块碎墨,是从李秀才柴房灰烬里捡的,“这墨里掺了护心草,是苏姑娘家的秘方,李秀才早防着有人下毒,他是故意让你以为得手了,好让哑叔带着针谱和墨方躲起来。”

哑叔的花担里,果然藏着本油布包着的册子,是李秀才的墨方,最后一页用针刻着:“墨心即人心,清则明,浊则暗,传予守砚人。”

原来青衫人是墨庄掌柜的远房侄子,被派来镇上,一是夺针谱,二是毁井水,三是斩草除根——除掉所有知道李秀才死因的人。哑叔、绣娘的针谱、“砚语堂”的石料,都是他的目标。

掌柜被衙役带走时,死死盯着那本墨方:“我熬了三十年,就想让墨庄的墨压过‘砚语堂’的石……”

沈砚之将墨方交给石先生,石先生翻开第一页,见上面用墨画着口井,井边刻着个“根”字,正是当年李秀才教他刻的第一个字。

回到镇上时,井台上的“清源”二字已被孩子们刻得发亮,井水映着墨方的影子,映着众人的脸,那条死去的小鱼被埋在“心”字石下,上面盖了块刻“生”字的小石片——是最小的徒弟刚刻的,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劲儿。

沈砚之拿起刻刀,在“砚语堂”的门柱上补了笔,将“砚语堂”的“语”字最后一笔拉长,一直连到井边的青苔痕上,像在说:石头的话,要顺着根说,才能传到心里去。

夜色里,井水轻轻晃,像在应和。刻刀声、孩子们的笑闹声、卖菜阿婆的小调声混在一处,倒比任何探案的结局都让人踏实——毕竟,人心的明与暗,石头都记着,而日子,总在往亮处刻。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刘禅三造大汉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