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小院的改造工程接近尾声。正房打通后的主厅宽敞明亮,保留了局部的青砖墙作为背景,搭配着韩建国亲手打造的榫卯结构实木茶桌和圈椅,既有古韵又不失大气。新开的玻璃天窗下,预留的花池里栽上了几株青翠的文竹,阳光洒落,光影斑驳。东西厢房的卧室配备了独立的卫浴系统(接入新改造的下水管道),虽不豪华,但干净舒适。倒座房的厨房和餐厅与自家小院打通,方便实用。
站在焕然一新的庭院中,韩风的目光扫过每一处精心改造的细节。这里,不仅是他的家,更是他未来立足的根基。雅风斋的修复技艺是招牌,但真正能撬动资源、编织人脉、形成保护网的,需要一个更私密、更高端的平台。关家小院,得天独厚。
“爸,妈,大姐,”晚饭时,韩风放下筷子,说出了自己的构想,“关家小院收拾得差不多了,我打算叫它‘关山雅筑’。这地方,以后不止是咱家的一部分,还得派上大用场。”
“啥大用场?”王秀梅有些不解,“这不就是个住的地方吗?收拾得这么好,我都舍不得让人踩了。”
韩建国吸了口烟袋锅,若有所思:“风儿,你是想……招待客人?”
“对!”韩风点头,“但不止是普通的串门亲戚。我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私密的会所。前面,雅风斋的门面照开,做咱们的招牌和日常营生。后面这‘关山雅筑’,专门用来招待重要的客人。像孙援朝孙主任、李长河李老、顾教授、钟教授这些对我们家有恩、有合作,或者将来可能对我们有帮助的贵客。”
韩梅眼睛一亮:“这个好!就像我在粤东见过的那些茶楼包间?清静,谈事方便!特别是那些来定制衣服的太太们,要是能请到咱这院子里量体裁衣、喝喝茶,那档次立马就上去了!”
“就是这个意思!”韩风赞许地看了大姐一眼,“大姐你搞服装,接触的人多,以后有合适的贵客,也可以引荐过来。咱们要的就是这份私密和格调。”
他转向母亲王秀梅:“妈,您的手艺也是一绝!我这儿有本从……朋友那儿弄来的古方食谱,里面有几道药膳点心和汤羹,说是养生滋补的。您看看能不能琢磨出来?以后客人来了,除了好茶,咱们还能上点自家做的精致点心,健康又体面。” 说着,他拿出一本薄薄的、手抄的册子(商城兑换的《宫廷药膳精粹(简版)》),上面记载着诸如茯苓糕、山药枣泥卷、枸杞银耳羹等点心的配方和做法,用料虽不奢华,但搭配讲究。
王秀梅接过册子,翻了翻,有些犹豫:“这……看着是挺讲究,可我这土灶做出来的,能行吗?”
“妈,您就按方子试试,火候味道您把握准了就行!咱要的就是这份家常里透着讲究的心意!”韩风鼓励道,“您做的饭,孙主任、李老他们可都夸呢!”
“行!妈试试!”王秀梅被儿子说得有了信心,仔细收好册子。
“那我呢?三哥!”韩雪仰着小脸,期待地问。
韩风笑着揉了揉妹妹的头:“小雪的任务最重要!好好上学,健健康康的,就是给咱家、给咱这会所添福气!等院子里的花开了,你还能帮着浇花呢!”
定位清晰了:“关山雅筑”将成为韩风编织高端人脉网的核心节点。雅风斋是明面的招牌,“关山雅筑”是背后的底蕴和纽带。而王秀梅即将研制的药膳点心,将成为这张人脉网上独特的、充满温情的味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