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主任的问题,像一枚精准的楔子,再次楔入了我内心最深处。
留在临川,当“施工队长”?还是去市里,当“规划师”?
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个人价值实现路径的根本性选择。
留在临川,好处显而易见。这个由我一手策划的“省级试点”项目,毫无疑问将由我来主导。我可以亲手将白板上的蓝图,变成现实中轰鸣的厂房和闪亮的产品。这份从无到有、开疆拓土的成就感,是任何一个位置都无法替代的。我可以预见,只要这个项目成功,我江远的名字,将和临川的这次产业腾飞,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段政坛佳话。我的仕途,也将在这个坚实无比的政绩之上,稳步攀升。
但是,风险同样巨大。一个如此庞大的项目,从启动到见效,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期间,会遇到多少技术、资金、市场的难题?会牵扯多少人事、利益的纠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官场,人走茶凉是常态。万一张青峰书记高升或调离,新来的领导,还会像他一样,对我百分之百地信任,不遗余力地支持吗?一旦项目受挫,我这个“总设计师”和“施工队长”,必将是第一个被问责的人。我的政治生命,就将和这个项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去市里,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市发改委,综合调研处副处长。这个位置,虽然没有在临川当“土皇帝”来得风光,但它提供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格局和视野。我将不再聚焦于一个县、一个项目,而是要站在全市的角度,去思考整个海东市的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和长远发展。我能接触到的信息、资源和人脉,都将是县一级干部无法想象的。
这像是在下棋。留在临川,我是棋盘上最重要的一枚“车”,横冲直撞,威力巨大,但终究是在棋盘之内。而去市里,我则有机会,成为那个站在棋盘边上,观察整个棋局,甚至有朝一日,能够亲自“落子”的人。
这是一个从“战术执行者”,向“战略制定者”转变的关键一步。
晚宴结束后,我送走王一鸣主任,一个人在招待所的院子里,站了很久。夜风微凉,吹得我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
我知道,这个选择,我不能自己做。我必须,也只能,去听一个人的意见。
第二天上午,我敲开了张青峰书记办公室的门。
这一次,他没有再让我坐冷板凳,而是亲自起身,给我泡了一杯茶,态度亲切得像一位长辈。
“怎么样?省里的调研组,对我们的方案,评价很高啊。”他笑着说道,心情显然极好,“江远,你这次,又为我们临川,立下了一件天大的功劳!”
“都是书记您运筹帷幄,我只是跑跑腿而已。”我谦逊地回答。
“呵呵,你小子,就别跟我来这套虚的了。”他摆了摆手,示意我坐下,“昨天晚上,王一鸣又找你了吧?”
他的目光,洞若观火。
我点了点头,坦诚道:“是的,书记。他又提了,想让我去市发改委。”
“嗯。”张青峰应了一声,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慢悠悠地品了口茶。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那种熟悉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但我这一次,心里却很平静。我知道,今天的谈话,将不再是“考验”,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心”。
“江远啊,”他放下茶杯,看着我,眼神前所未有的真诚,“关于你的去留,我想了很久。说实话,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临川发展的角度,我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放你走。”
“这个精密医疗器械的项目,是你一手画出来的蓝图。没有人比你更懂它的核心和灵魂。把你留下来,当这个‘施工队长’,是我最放心的。换了任何一个人,我心里,都没底。”
他的话,让我心头一暖。这是对我能力最大的肯定。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起来,“一个真正爱护下属的领导,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工作好不好干,更要为下属的长远发展,去考虑。”
“临川这个池子,对现在的你来说,已经有点小了。你是一只鹰,一直待在鸡窝里,翅膀会退化的。你需要更广阔的天空,去飞翔,去历练。”
“市发改委,是个好地方。在那里,你能学到的东西,看到的风景,是在临川待十年,都无法比拟的。你能在那里,建立起更高层级的人脉,掌握更核心的政策信息。这些,对你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静静地听着,心中百感交集。我没想到,他会站-在我的角度,为我分析得如此透彻,如此用心良苦。
“当然,”他笑了笑,眼神里闪过一丝政治家特有的锐利,“我让你去,也不完全是‘大公无私’。”
“江远,你是我张青峰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你身上,有我深刻的烙印。你到了市里,就是我张青峰,在市里的一双‘眼睛’,一个‘探头’。市里有什么最新的政策动向,有什么重要的人事布局,你需要第一时间,让我知道。”
“我们临川的这个项目,后续还需要向市里、省里,争取大量的资源和政策。你在市发改委,就是我们临川,安插在市里最重要的一个‘钉子’!关键时刻,我需要你,能为我们临川,说上话,帮上忙,递上条子!”
这番话,他说得直白而坦率,没有丝毫的掩饰。
我瞬间就明白了。
他不是在“放”我走,而是在进行一次更长远的“政治投资”。他要下的,是一盘更大的棋。他要把我,从一颗棋盘内的“车”,变成一颗能影响棋盘外格局的,“活子”!
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从简单的上下级,升华为了一种更稳固、更深刻的政治盟友关系。
“书记……”我的喉咙有些干涩,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一句承诺,“我明白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是您带出来的兵。临川,永远是我的家。”
张青峰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站起身,走到我的身边,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去吧。鹰,就该有鹰的样子。”
他转身,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我。
“这是我私人收藏的一套钢笔,送给你。到了新的岗位,希望你,继续用好你手里的这支笔。既要能写出锦绣文章,也要能写出雷霆手段。”
我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笔盒,眼眶,有些发热。
我知道,我的“临川篇”,即将画上句号。而一个更广阔,也更凶险的“海东市篇”,即将开启。
走出书记办公室,阳光灿烂,天空湛蓝。
我拿出手机,拨通了林雪宁的电话。
“雪宁,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什么事啊?看你语气这么严肃。”电话那头,传来她清脆的声音。
“我可能,要去市里工作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我甚至能想象出,她惊讶地睁大眼睛的样子。
“你……你决定了?”
“嗯,决定了。”
又是一阵沉默。正当我心里有些忐忑,以为她会不舍,或者抱怨我们刚刚稳定的感情,又要面临异地的考验时,电话那头,却传来了一阵轻快的笑声。
“江大主任,恭喜你高升啊!”她的语气,充满了调侃和喜悦,“不过,你可能要失望了。想把我一个人扔在临川,没那么容易。”
“什么意思?”我一愣。
“前两天,市中心医院面向全省公立医院,选调一批青年骨干医生。我呢,就顺手,把简历投了过去。”她得意地说道,“昨天下午,面试通知,已经下来了。”
我的心脏,在这一刻,被巨大的惊喜和幸福,彻底填满了。
我从来没有跟她提过,让她为了我,放弃临川的一切。但她,却早已用自己的方式,与我并肩而行。她不是藤蔓,依附于我这棵大树。她自己,就是一棵挺拔的木棉,永远与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喂?喂?怎么不说话了?”电话里,传来她带着笑意的催促。
我看着湛蓝的天空,看着远处临川县城那片熟悉的轮廓,深吸一口气,笑着说道:
“雪宁,等我。我们,市里见。”
事业的坦途,与爱情的相守,在这一刻,完美地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