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锐
国立三中在铜仁诞生的早期,有两位真正留过洋的普通职工。一位是曾经“留法”的收发员陈贵。另一位是曾经“留日”的膳食管理员徐保保。
陈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一名华工到法国干过劳务。1942年我进入国立三中初次见他时,我还是个十三岁的娃娃,而陈贵已步入中年。他虽个子高瘦,头发稀疏,额门微秃,但身体结实,讲话走路虎虎有生气。他当传达、干收发,一直工作到抗战胜利国立三中复员之日。
平时听他的口音,似为江浙籍贯。在校工作期间亦未见携有妻室儿女与之共同生活。记忆力强是陈贵的突出特点,不论新老同学的信件,他只要给你送过头一次,以后就可以准确无误地第二次第三次再送到你手中,而不用重新询问。
工作踏实是陈贵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他能实实在在的为同学服务,保证同学们能及时收到信件、汇款、包裹等,从不遗失和延误。他尽职尽责,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信任。
三中复员以后,师生员工各自东西,陈贵的行踪自此鲜为人知了。如果陈贵老人今日健在的话,应该是耄耋之年了。
陈贵老人,现在你在哪里?昔日的国立三中同学仍在怀念你,你良好的工作风范是值得怀念和学习的。
徐保保在国立三中是负责管理高中部全体同学的伙食。当时学生几乎全是公费待遇,伙食费用均由学校按人头数每学期分两次统一付给徐。徐很有经济头脑,柴、米、油、盐常年储购,甚至一次性备足,免受货物脱销或物价上涨的影响。他利用食堂大,人多剩余饭菜多,潲水多的方便,大喂肥猪,常年存栏大小猪总不下40多头,硬是做到每周大小牙“祭”打一次。据1942届高中毕业,现为湖南吉首市四中退休教师的冯陵泗老校友回忆说:当时中部学生食堂的伙食确实开得很不错。平时徐保保还把糯米掺合籼米一起煮成饭,让同学们感到既好吃又饱人,而且可降低成本。
徐保保还把每学期分两次拿到手的集中资金抽出一部分用去做生意,这样他自己的利润就主要不从伙食费中取得,而从生意中赚取,保证伙食质量,从而使学生满意,又使自己不吃亏,有赚头。
徐保保擅长一手好烹饪技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在上海为孙中山、黄兴当过私人厨师。有一天他烧了饭菜却始终不见孙、黄二位先生回来受用,他急得直纳闷。后一工作人员跑来告诉他说,孙、黄都到日本去了,并帮他买了一张船票,要他也到日本去继续为孙、黄两人料理伙食,于是不久,徐保保也去了日本。由此成了“留学生”。
杨萍锐,男,64岁,湖南凤凰人。1942年入国立三中六年一贯制第三班,1946年复员离校。退休前任中学教师三十多年。通讯处:湖南吉首市环城路教师进修学校。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