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复兴社办公楼的檐角,陈默就抱着厚厚的文件夹,站在了戴笠办公室门口。
文件夹里是他连夜整理的《围剿兵力配置优化建议》,首页用红笔标注着“急件”,边角被他反复摩挲,泛出淡淡的毛边——这是他接近核心情报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进来。”戴笠的声音隔着门传来,带着晨起的沙哑。
陈默推开门,将文件夹放在办公桌前,立正站好:“老师,这是学生连夜做的兵力配置优化建议。第五次围剿事关重大,前期的兵力部署虽已成型,但各部队的装备、调动节奏还需磨合,若能提前优化,总攻时能少出纰漏。”
戴笠放下手里的茶杯,拿起文件夹翻了两页,目光落在“各部队装备清单需逐项核对,确保机械化部队与步兵协同适配”这行字上,抬眼看向陈默:“你想怎么优化?”
“需先摸清各部队的实际情况,”陈默语气沉稳,刻意避开“核心方案”的字眼,只提基础筹备,“比如各部队的调动申请、装备到位情况,尤其是机械化部队——这是首次编入围剿序列,其编制、装备参数、与其他部队的协同方式,都得摸透,才能制定出精准的配置方案。”
戴笠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眼神锐利地盯着他:“你是觉得,之前的筹备工作不够细?”
陈默心里一紧,立刻躬身道:“学生不敢。只是机械化部队是关键,容不得半点差错。学生想借着优化配置的名义,逐项查阅各部队的调动申请和装备清单,再和前线军官聊聊,确保筹备工作万无一失,不辜负老板的信任。”
这话正好说到了戴笠的心坎里。第五次围剿,他赌上了自己在委员长面前的颜面,尤其是机械化部队,是他向委员长拍着胸脯保证的“杀手锏”,绝不能出任何问题。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准了。档案室、情报科的相关文件,你随时可调阅;前线军官那边,你以‘慰问筹备进度’的名义去接触,有任何问题,直接向我汇报。”
“谢老师!”陈默心头一松,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学生定不负所托。”
走出办公室,陈默握着文件夹的手微微用力,指尖因兴奋而有些发凉。
第一步成了,接下来,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接触到机械化部队的核心信息——调动申请里藏着部队的集结地点,装备清单能摸清武器参数,而和军官闲聊,或许能探到作战思路的蛛丝马迹。
他直奔档案室,老张见他抱着文件夹进来,笑着迎上来:“陈处长,这刚上班就来查资料?戴老板对你这筹备工作,可是真上心。”
“老板交代的事,不敢怠慢。”
陈默笑着应道,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把近一个月各部队的调动申请、装备清单都给我,尤其是机械化部队的,单独放一叠。”
老张手脚麻利,很快就抱来几摞文件,堆在桌上像座小山:“机械化部队的文件不多,就这几叠,都是加密的,您看完得归位,我这儿可是有登记的。”
“放心,规矩我懂。”
陈默点点头,坐下开始翻阅。文件上的字迹密密麻麻,大多是部队番号、兵力数量、装备型号,但在这些枯燥的数字里,藏着他要找的线索——“机械化第一团,下辖三个装甲连、一个炮连,装备德制坦克十二辆,预计11月20日集结于吉安城郊”“机械化第二团,配备卡车五十辆,负责兵力运输,集结点为赣州东站”。
他拿出微型钢笔,借着翻页的动作,用密写药水将这些信息快速记在文件夹的空白页上——机械化部队分两个团,一团有装甲连和炮连,装备12辆德制坦克,集结吉安;二团负责运输,集结赣州。这些信息虽然零散,却让他对机械化部队的编制有了初步的轮廓。
翻到最后一份文件时,他看到一行小字:“机械化部队归围剿总指挥部直接管辖,作战时由德国顾问统一指挥,主攻方向待核心方案确定后另行通知。”
德国顾问、总指挥部直接管辖、主攻方向待定……
陈默的心猛地一跳。这意味着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指令,直接来自核心层,而且主攻方向是核心方案里的关键信息——他之前的猜测没错,机械化部队的部署,和核心作战方案牢牢绑在一起。
“陈处长,这都快中午了,您还没看完?”老张端着饭盒进来,笑着问,“我这儿有食堂的肉包,您要不要尝尝?”
陈默合上文件,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不了,谢谢张哥。这些文件我先放这儿,下午再来接着看。”
他得赶紧回去,把记下来的信息整理到加密笔记本里,免得时间长了记错。
回到办公室,陈默锁上门,从书柜里拿出加密笔记本,将机械化部队的编制信息逐条誊写下来。
每写一个字,他都格外仔细,生怕漏了任何一个细节——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将来都是拼凑核心方案的关键。
写完后,他盯着笔记本上的字看了很久,突然想起戴笠说的“慰问前线军官”。
光靠文件,只能拿到静态的信息,要想知道作战思路,还得从人嘴里套话。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情报一处情报科的电话:“刘科长,下午有空吗?陪我去趟城郊的驻军营地,慰问下机械化部队的军官,了解下筹备情况。”
刘科长在电话那头爽快地答应:“没问题!陈老弟亲自去,他们肯定高兴。我这就安排车。”
下午两点,陈默和刘科长坐着车,来到城郊的机械化部队营地。
营地门口戒备森严,哨兵看到复兴社的车牌,立刻敬礼放行。车子开进去,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坦克和卡车,士兵们正在进行训练,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机械化第一团的团长赵刚,是个40多岁的老兵,脸上带着一道刀疤,见陈默来了,立刻热情地迎上来:“陈处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赵团长客气了,”陈默笑着握手,“我就是来看看兄弟们的筹备情况,顺便跟赵团长讨教讨教——机械化部队咱们都是头一次用,往后作战,还得靠赵团长多费心。”
这话让赵刚很受用,他拍着胸脯笑道:“陈处长放心!兄弟们都是经过德国顾问特训的,坦克开得溜,炮打得准,到时候肯定能冲在最前面,给共党来个措手不及!”
陈默心里一动,顺势问道:“德国顾问特训?他们有没有给咱们指条主攻的路子?比如从苏区的哪个方向突进去?”
赵刚愣了愣,随即挠挠头:“顾问只说让咱们练协同,主攻方向还没定——不过我听参谋长说,咱们团的坦克,适合在平原地带突击,苏区北边多平原,说不定到时候会从北边打进去。”
北边!
陈默心里记下这个关键信息,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笑着说:“北边好啊,地势平坦,坦克能发挥优势。就是不知道弹药补给跟不跟得上,到时候别打一半没炮弹了。”
“放心!”
赵刚大手一挥,“后勤那边说了,专门给咱们团配了移动弹药车,跟在坦克后面,保证弹药管够。而且总指挥部说了,到时候会有步兵跟着咱们,清剿溃散的共党,不让他们有机会偷袭咱们的弹药车。”
移动弹药车、步兵协同、北边平原主攻……陈默的脑子飞速运转,将这些信息和早上从文件里看到的内容整合起来——机械化一团从吉安集结,吉安在苏区北边,正好对应北边主攻;二团在赣州集结,赣州在苏区南边,可能负责运输和牵制。
两人边走边聊,赵刚兴致勃勃地带着他参观坦克,讲训练的趣事,嘴里时不时蹦出几个德国顾问教的战术术语,比如“步坦协同”“火力压制”。
陈默都认真听着,偶尔插几句话,引导赵刚多说点关于作战的想法。
“赵团长,你觉得这次围剿,咱们多久能拿下苏区?”陈默突然问道。
赵刚想了想,语气笃定:“最多一个月!咱们有坦克,有大炮,共党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怎么跟咱们打?到时候咱们从北边一冲,步兵再从东西两边包抄,共党肯定首尾不能相顾,很快就垮了!”
东西两边包抄!
陈默心里又是一震。赵刚虽然没见过核心方案,但作为一线指挥官,他的判断肯定基于总指挥部的作战思路——北边主攻,东西包抄,这极有可能就是核心方案里的进攻部署。
离开营地时,天色已经擦黑。
车子往复兴社开,刘科长靠在座椅上,笑着说:“赵刚这老小子,倒是实诚,什么都跟你说。不过他说的也对,有机械化部队在,拿下苏区肯定没问题。”
陈默笑了笑,没接话,心里却在快速梳理今天的收获——机械化部队的编制、集结地点、可能的主攻方向、进攻战术(步坦协同、东西包抄)、弹药补给方式。
这些信息虽然不是完整的核心方案和部署图,但都是最关键的碎片化信息,只要再找到总攻时间和机械化部队的具体突击路线,就能拼凑出大半的核心内容。
回到办公室,陈默立刻把今天探听到的信息,补充到加密笔记本里。
写完后,他翻看着笔记本,从最初的兵力部署,到后勤补给,再到现在的机械化部队信息,一页页纸,记满了他冒着风险收集到的情报,也记满了他对苏区的承诺。
墙上的挂钟敲了8下,夜色已深。
陈默走到窗边,推开窗,冷风灌进来,吹得他脑子更清醒。他知道,离十天的期限越来越近,他还得继续找机会——要么再去总指挥部的作战室,要么再找机会向戴笠申请看核心方案。
但他不慌,因为他已经有了方向。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像拼图的边角,只要再找到中间的几块,就能拼出完整的图案。
窗外月光很亮,照亮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字迹,也照亮了陈默坚定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