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秦牧时心急如焚,媒婆刚拿到沈清钰的生辰八字,他便迫不及待地携着两人的八字赶往香山寺,请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合婚。
老方丈端坐蒲团,手持念珠,闭目掐算良久。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颔首微笑,最终在黄历上圈出几个上上吉日,嘱咐道:“此乃天作之合,择此良辰,必能百年好合。”
两日后,沈府门前的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
八名身着绛红锦袍的小厮手持描金喜牌在前开道。
身后是绵延不绝的聘礼队伍,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游动的红龙。
每一抬檀木礼箱都系着鲜艳的红绸,由两名魁梧壮汉稳稳地扛在肩上。
首抬的龙凤礼饼精心堆叠成九层宝塔形状,朱漆食盒上描绘着寓意吉祥的并蒂莲纹,隐约散发着甜蜜的香气;紧随其后的海味抬箱里,蚝豉与发菜用金丝红绳巧妙地捆扎成元宝形状,象征着好事发财的美意。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三牲抬架——乳猪额间点着朱砂,身上覆盖着精美的剪纸喜花;一对鲤鱼鱼尾系着红绸,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大公鸡翎羽油亮如缎,颈间系着的红绸随风飘扬,不时发出嘹亮的啼鸣。
随后的绸缎抬箱更是炫目夺人。
江南云锦与蜀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茜色纱罗下若隐若现的妆花暗纹更添几分雅致。
最上等的几匹织金缎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引得围观的女眷们艳羡不已。
压轴的十二抬首饰匣子半开半掩,累丝金凤衔珠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凤眼中镶嵌的红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翡翠镯子的水头极佳,映得抬杠都泛着碧绿的光泽;珍珠项链上的东珠颗颗圆润饱满,在红绸衬托下更显温润。
礼金箱底铺着大红锦缎,银锭整齐地垒成“囍”字,官制银票装在泥金封套中,引得围观孩童纷纷踮脚张望。
有眼尖的发现,最上层竟还放着几锭金元宝,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整整一百二十八抬聘礼浩浩荡荡地穿街过市,所过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路人们无不驻足观望,交口称赞这场难得一见的盛况。
秦家族叔手持鎏金聘书走在队尾,身后十二人的乐班将《百鸟朝凤》奏得欢快热烈。
围观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这排场,怕是知府嫁女也不过如此!”
几个挎着菜篮的妇人交头接耳:“听说沈家三公子一个多月前刚没了夫君,还带着两个孩子,竟能得此厚遇,当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聘礼所到之处,沿街商铺纷纷挂出红布讨彩头。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捻着胡须感叹道:“这般周全的礼数,老夫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街角阴影处,商南舟面色铁青,指节捏得发白,眼中血丝密布。
他还未与罗晓禾和离,沈清钰竟又要嫁人了,对方还是府城巨富秦牧时。
王媒婆扶了扶头上的点翠发簪,迈过沈家门槛高声唱道:“府城秦牧时公子下聘来啦!”
她满脸堆笑地对沈家二老说:“沈老爷、沈夫人,您二位瞧瞧,这一百二十八抬聘礼,秦公子对令郎这份心意,当真是千金难求啊!”
沈父笑得合不拢嘴,不住捋着胡须点头。
沈母虽然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嘴上却道:“虽说聘礼丰厚,可我家清钰也是个好孩子。”
为首的礼官手捧礼书,声音洪亮地唱道:“谨呈雁礼,永缔秦晋之好!龙凤礼饼二百斤、海味八珍各二十斤,三牲俱全、头面十二件、蜀锦二十匹、南海明珠一斛、礼金八千八百八十八两……”
唱至尾声,礼官特意拉长声调,字字铿锵:“另有府城三进青砖黛瓦大宅一座,香山县锦绣街二十八间旺铺地契在此!”
每报一样聘礼,围观的百姓便爆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沈家众人面面相觑,这聘礼之丰厚远超他们的想象。
屏风后,沈清钰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窗外喧闹的喜乐声与他怦然的心跳交织成一片。
他万万没想到,秦牧时竟会为这门亲事如此倾尽心力——这些聘礼,怕是要耗去他大半家底了。
更令人动容的是,秦牧时的族叔随后郑重地呈上一纸盖有官府朱印的文书,上面赫然写着“若婚后有负于沈清钰,愿放弃所有家财,净身出户”的承诺。
族叔神色肃穆地说道:“今日秦府秦牧时以赤诚之心求娶沈家三公子沈清钰,望两家永结同心,世代交好。”
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连同那令人咋舌的聘礼清单,彻底打动了沈家上下。
在欣然接过聘书后,双方商议婚期时格外融洽,最终将良辰吉日定在了腊月十八这个黄道吉日。
今日前来送聘礼的队伍中,秦牧时的几位族中兄弟皆有到场。
沈父与沈大哥亲自出面,热情招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客。
为首的秦家族叔拱手笑道:“沈兄,家兄与嫂夫郎在仙客来酒楼备下薄宴,诚邀贵府阖家光临。稍后还望赏脸移步,共叙两家之好。”
沈父闻言连连颔首,心中暗叹秦家行事果然周全。
这般郑重其事的礼数,不仅彰显了秦家的诚意,更可见对这门亲事的重视程度。
他捋须笑道:“贤弟客气了,沈某定当携家眷准时赴约。”
宾主寒暄片刻后,秦家众人便起身告辞。
待送走客人,沈家众人这才细细打量起那满堂聘礼。
“我的天呐!”苏佩兰惊呼出声,绕着檀木礼箱转个不停,“你们快看这南海的珍珠,颗颗圆润如月;西域的玛瑙,色泽艳丽似火;北境的貂皮,毛色油亮如缎。更别说这八千八百八十八两的聘金、三进大宅院和二十八间铺子。这聘礼之丰厚,简直闻所未闻!钰哥儿,你可真是嫁入顶级豪门了!”
沈清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泛起红晕。
林幼安则在一旁打趣道:“弟妹,你可别把钰哥儿给看羞了。”
沈母笑着嗔怪道:“好了好了,都别闹了。赶紧收拾收拾,一会儿还要去仙客来酒楼赴宴呢。可别让秦家久等了。”
众人这才收敛笑意,各自忙碌起来。
丫鬟们手脚麻利地整理着聘礼,收拾入库,小厮们则忙着准备车马。
整个沈府上下,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