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而出,只见秦牧时率领一众仆从,抬着各式精美物件款款而来。
“沈夫郎,听闻新宅落成,特来道贺。”秦牧时含笑拱手,目光却始终流连在沈清钰身上。
沈清钰有些意外,微微一怔,忙拱手相迎:“秦公子太客气了。”
随即压低声音问道:“你消息倒是灵通,今日怎的来了?”
这几日的书信往来中,他知晓秦牧时正忙于处理严家遗留的烂摊子——那些宵小趁他不在府城之际,打着“冬木商行”的名头兴风作浪。
如今正好借机处理严家人,并肃清内鬼,拔除冬木商行里的钉子。
秦牧时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悄然握住沈清钰的手,温声道:“想你了。”
继而正色道:“府城诸事已了。乔迁之喜,我岂能缺席?”
暖房时,他不便出面,只能提前来道声贺。
说话间,仆从们已将贺礼陆续搬入院中:鎏金珐琅摆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波斯地毯纹路繁复触手生温,更有不少名家墨宝丹青。
沈清钰望着眼前这些价值不菲的贺礼,心头不禁涌起阵阵暖流。
他双颊泛起淡淡的红晕,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羞赧:“这般贵重之物,叫我如何承受得起?”
秦牧时笑意更深,摇头道:“只要你欢喜,便是值得。这些物件在库房里尘封已久,与其束之高阁蒙尘,不如置于此处增色。”
这时,大宝和小宝从屋里跑了出来,见到秦牧时,两个孩子眼睛一亮,异口同声地喊道:“秦叔叔\/漂亮叔叔!”
秦牧时立即蹲下身来,张开双臂将两个孩子拥入怀中,在他们粉嫩的脸颊上各亲了一下,柔声问道:“有没有想叔叔啊?”
想!可想可想啦!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清脆的童音在院中回荡。
秦牧时从怀中取出一个精巧的鲁班锁和一副古朴的九连环,分别递给两个孩子。
小家伙们接过礼物,欢天喜地地跑开了,银铃般的笑声洒落一地。
沈清钰望着这一幕,唇角不自觉地上扬,眼底盈满温柔的笑意。
随后,众人一同步入内院。白槿和白烨好奇地打量着秦牧时带来的物件,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沈清钰与秦牧时并肩而行,低声商议着后续的布置事宜。
交谈间,秦牧时对宅院的格局、装饰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每一处建议都恰到好处。
沈清钰专注聆听,不时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新宅的各个房间都已配齐家具,既有从大河镇老宅搬来的旧物,也有沈清钰近期精心挑选的新品。
秦牧时见状,便指挥着仆从将他带来的物件一一归置妥当。
名家的墨宝悬挂在正房的中堂之上,鎏金珐琅精美摆件安放在檀木桌案中央。
色彩斑斓的波斯地毯铺设在西厢房的游戏室内,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硬装与软装的巧妙搭配,让整座宅院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既温馨雅致又不失格调。
沈清钰环顾四周,心中满是感动,他轻轻碰了碰秦牧时的衣袖,柔声道:“难为你考虑得如此周全,这份心意我记在心里了。”
秦牧时笑着看向他,目光里满是深情:“家里布置的温馨,人也住得舒适,只要你和孩子们喜欢就好。”
说罢,他体贴地提议道:“今日不如带着孩子们去仙客来用膳,权当是提前庆祝乔迁之喜。”
择吉日时,沈清钰特意翻阅黄历,最终选定九月十六这个“宜入宅”的黄道吉日。
这天碧空如洗,新宅门前贴着朱红对联,檐下悬挂的红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辰时正刻,沈清钰庄重地推开大门,与此同时,门外响起震天的鞭炮声。
张老实父子早已将庭院洒扫一新,青石板上还泛着清亮的水光,取“涤故迎新”的美好寓意。
沈父手捧朱漆托盘,郑重地跨过门槛。盘中盛着五谷、铜钱和红纸剪的“福”字,他边走边朗声念道:“一撒金,二撒银,三撒福气满堂春。”
沈清钰身着崭新的月白长衫,恭敬地接过托盘,按照祖传习俗将五谷撒向厅堂四角,铜钱压在房梁之下,又将“福”字倒贴于正门,寓意“镇宅基、聚财气”。
吉时一到,沈清钰亲自在厨房点燃新灶。
灶膛里火苗欢快地跳跃,陶瓮中老母鸡与桂圆、红枣炖煮的安家汤咕嘟作响,浓郁的香气弥漫整个院落。
沈夫人舀起第一碗热汤递给儿子:“热汤暖胃,新宅暖心。”
王嫂适时端来蒸得蓬松的发糕,糕顶自然裂开三瓣,暗含“发家”的吉祥征兆。
沈大哥特意带来一笼毛茸茸的小鸡,象征新宅人丁兴旺。
女眷们在厨房忙碌,蒸笼里整齐码放着十二种花式的面点。
沈夫人手持祖传紫铜暖炉,缓步走过每个房间,炉中艾草与檀香的袅袅白烟在梁柱间萦绕。
“驱散阴寒,家宅才能根基稳固。”说着,她将一把桃木梳塞进沈清钰手中,“枕下压三日,保你夜夜安眠。”
随后,沈清钰携二子在乔大勇牌位前上香、奠酒。
日上三竿时,宾客们陆续登门道贺。
吴总镖头送来青花瓷瓶,祝福“平平安安”;方工头提着陈年普洱,笑言“茶香引贵客”;钱管事则献上一盆苍翠的万年青,寓意“生机永驻”……
沈清钰一一谢过,回赠系着红绳的松柏枝。
正午时分,内院张灯结彩,摆开丰盛酒席。
八仙桌中央的鲤鱼昂首翘尾,取“鱼跃龙门”之美意;全鸡象征“大吉大利”;汤圆代表“团团圆圆”……
沈清钰率先起身离席,双手捧着一盏琥珀色的米酒,缓步走到青石台阶前,郑重地将酒液呈扇形洒落。
酒香在阳光下蒸腾,他朗声道:“敬谢宅神土地,佑我沈家家宅平安,世代安康!”声音清澈有力,在庭院中回荡。
众人纷纷起身应和,待礼毕落座,席间顿时热闹起来。
几个孩子早已按捺不住,踮着脚去够那盘撒着桂花蜜的糯米团子。
年纪最小的小宝够不着桌子,急得直扯哥哥的衣袖,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欢快的笑声惊动了檐下休憩的麻雀,扑棱棱地飞向湛蓝的天空,只留下几片飘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