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公元前361年的冬天,雍州的寒风比往年更烈些。城墙上的秦兵裹紧了破烂的麻衣,望着远处草原上隐约闪烁的戎狄篝火,手指冻得连戈柄都握不住。城里的粮铺早早关了门,门板上贴着“粟米告罄”的字条,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蹲在街角,盯着地上冻硬的土块发呆——这就是秦孝公嬴渠梁刚即位时的秦国,一个被六国视作“夷狄之邦”的边陲弱国。

彼时的天下早已不是穆公时代的格局。东边的齐国靠着渔盐之利富得流油,楚国占着半个南方的广袤土地,就连隔壁的魏国,都凭着吴起练出的“魏武卒”抢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把秦国的势力死死摁在洛水以西。诸侯会盟的时候,秦国连个像样的座位都没有;周天子的朝堂上,秦国使者连开口说话的资格都少得可怜。年轻的秦孝公站在宗庙的穆公牌位前,手指拂过牌位上“东平晋乱,西服戎狄”的铭文,眼泪砸在冰凉的青铜祭器上——他发誓要把祖宗丢掉的荣耀,一点一点捡回来。

一、一纸求贤令,引来卫国客卿

秦孝公元年的朝堂大会,成了秦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那天清晨,文武百官踩着霜花走进宫殿,却见年轻的国君没有像往常一样讨论边防,反而捧着一卷竹简,声音沙哑地念了起来:“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及后世历君,显荣不及于先君。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念到“诸侯卑秦”四个字时,孝公猛地攥紧竹简,指节泛白。殿里的老臣们都低下了头——谁都知道,这是秦国的伤疤,可没人敢像国君这样当众揭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最后一句话,孝公几乎是吼出来的,殿外的寒风卷着雪花扑进来,却吹不散他眼里的火光。

这道求贤令像一粒石子,投进了天下士子的池塘。彼时在魏国相府当差的卫鞅,正对着窗外的大梁城叹气。他本是卫国公族的旁支,年轻时就爱读刑名之学,抱着一腔抱负投奔魏国相国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却直到临死前才跟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可魏惠王只当老相国病糊涂了,压根没把这个“年轻奇才”放在眼里。

卫鞅在相府的书房里翻到那卷秦国求贤令时,烛火正噼啪作响。他反复读了三遍“与之分土”四个字,突然站起身,把平日里研读的《法经》塞进包袱——魏国不留他,自有留他之处。第二天清晨,卫鞅牵着一匹瘦马,出了大梁城门,朝着西边的秦国走去。一路上,他看到秦国边境的百姓虽然穷苦,却不像魏国百姓那样满脸麻木;路边的士兵虽然装备简陋,站军姿时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是块能种树的地,”卫鞅摸着马脖子,心里有了底。

求见秦孝公的过程,远比卫鞅想的曲折。他托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第一次见面时,故意跟孝公讲“帝道”——就是尧舜禹那种无为而治的道理。孝公听着听着就打了盹,等卫鞅走了,还跟景监发脾气:“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回来埋怨卫鞅,卫鞅却笑了:“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第二次见面,卫鞅换了“王道”,讲商汤周武如何以德服人。这次孝公没打盹,却也只是敷衍着说:“此皆久远之事,不能待。”景监又来抱怨,卫鞅却更有信心了:“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我。”

直到第三次,卫鞅终于抛出了压箱底的“霸道”——如何富国强兵,如何用法律约束百姓,如何用军功激励士兵。刚说没几句,孝公就从席上站了起来,凑到卫鞅身边,连坐垫都忘了挪。两个人从日出谈到日落,孝公的膝盖越挪越近,连宫里的内侍来催了三次饭,都被他挥手赶了出去。“先生所言,正是寡人想要的!”当天晚上,孝公留卫鞅在宫里过夜,两个人围着地图,指着手下的秦国疆域,聊到了后半夜。

二、朝堂辩法:一场决定秦国命运的争吵

变法的念头一出来,朝堂上立刻炸了锅。秦孝公知道,卫鞅的法子要动老贵族的奶酪,必须先把反对的声音压下去。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让卫鞅跟反对者当面辩论。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甘龙,秦国的老臣,头发都白了,说话却依旧掷地有声:“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议君!”意思很简单: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变,变了老百姓会乱,诸侯会笑话。

甘龙的话刚落,满朝文武都点头附和。卫鞅却往前迈了一步,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他指着殿外的积雪:“当年穆公称霸,靠的不是尧舜的规矩,而是用了由余的计策;如今六国变强,靠的也不是商周的礼法,而是各有各的新法。如果抱着老规矩不放,就像冬天穿着夏天的单衣,怎么能不冻着?”

另一个老臣杜挚不服气,又站起来反驳:“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冷笑一声,反问他:“昔者昊英之世,不磨不琢,不陶冶,而民以生。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今若循古,回到神农时代,秦国的百姓早就被戎狄吃了,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

杜挚被问得哑口无言,卫鞅趁机提高了声音:“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句话像一把锤子,砸在了满朝文武的心上。秦孝公猛地一拍案几:“先生说得对!天下议我又如何?只要能强秦,寡人不怕!”

那天的辩论,从清晨吵到黄昏,最后孝公当场拍板:任命卫鞅为左庶长,负责主持变法。散朝的时候,甘龙和杜挚走在最后,看着卫鞅的背影,脸色铁青——他们知道,秦国的天,要变了。

三、徙木立信:新法从一根木头开始

变法的第一道难题,是让百姓相信官府说话算话。卫鞅知道,秦国百姓被老规矩坑怕了,要是不先立住信用,再好的法令也推行不下去。他想了个主意,让人在咸阳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南门的,赏十金。”

消息传出去,百姓都围过来看热闹,却没人敢动。“这木头又不重,怎么会给十金?肯定是官府耍我们呢!”一个老农摸着胡子嘀咕。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以前官府说减税,结果税越收越多;说免徭役,结果徭役越来越重。这事儿不能信!”

卫鞅听说没人搬,就让人把赏金提到了五十金。这下更热闹了,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还是没人敢动。直到一个年轻的壮汉挤了进来,他是个流民,刚从魏国逃到秦国,反正没什么可输的,就走到木头跟前,弯腰扛起了木头。周围的人都喊:“别搬!小心官府骗你!”壮汉没回头,扛着木头一步步往南门走。

一路上,跟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把街道都堵满了。到了南门,卫鞅早就等着了,他当场让人把五十金递给壮汉——那可是五十块沉甸甸的黄金,闪得人眼睛都花了。壮汉捧着黄金,手都在抖,嘴里念叨着:“官府真的说话算话!官府真的说话算话!”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咸阳城。第二天,卫鞅颁布了第一道新法:奖励耕织。凡是努力种田、多缴粮食的,或者擅长织布、多缴布匹的,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还能得到爵位;要是家里有游手好闲的,不种地也不织布,就把他全家贬为奴隶,送到边境开荒。

新法推行的第一年,秦国百姓过得苦不堪言。以前种地靠天,想歇就歇,现在不仅要按时下地,还要按官府划定的田垄耕种;以前织布随便织,现在要按规定的尺寸织,不合格还得受罚。有老人蹲在村口叹气:“这卫鞅是要把人累死啊!”还有贵族私下里抱怨:“以前我们家里的奴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现在还要按人头缴税,这日子没法过了!”

卫鞅不管这些抱怨,他派了大量的官吏下乡监督,谁不遵守新法,就按律处罚。有个贵族偷偷把奴隶藏起来,逃避人头税,被官吏发现后,卫鞅不仅没收了他的家产,还把他贬为平民,送到河西边境去戍边。这下没人敢再轻易违反新法了。

到了第二年秋天,奇迹发生了。秦国的田野里,粟米长得比往年高了一大截,家家户户的粮囤都堆得比屋檐还高。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百姓,现在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余粮拿到集市上卖。集市上的布匹也多了起来,百姓的衣服不再是破破烂烂的麻衣,有的甚至穿上了细布衣裳。那个曾经叹气的老农,现在逢人就说:“卫鞅大人的法子是苦,可苦了一年,就有饭吃了,值!”

四、刑及太子:新法面前没有权贵

新法推行到第三年,出了个天大的事——太子嬴驷犯了法。

太子当时才十几岁,正是叛逆的时候。他身边的侍从都是老贵族的子弟,天天在他耳边说新法的坏话,说卫鞅是个外来的客卿,根本不懂秦国的规矩。有一天,太子听了侍从的撺掇,带着几个人闯进了一家按新法开办的粮铺,把粮铺里的粟米撒了一地,还砸坏了粮铺的柜台。

消息传到卫鞅那里时,他正在批改各地上报的粮税账本。官吏们都劝他:“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罚啊!要不就算了吧,找几个侍从顶罪就行。”卫鞅放下笔,脸色凝重:“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太子犯法不罚,那新法就是一张废纸,以后老百姓谁还会遵守?”

他亲自去见秦孝公,孝公正在宫里下棋,听说太子犯了法,手里的棋子掉在了棋盘上。“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孝公又气又急,可他知道卫鞅说得对,要是护着太子,之前的变法就全白费了。“先生看着办吧,寡人支持你。”

卫鞅回到府里,下了一道令:太子年幼,不能直接受刑,但太子的老师要替他受罚。太子的太傅是公子虔,秦孝公的哥哥,也是秦国的老贵族;少傅是公孙贾,也是朝中重臣。卫鞅让人把公子虔抓起来,处以劓刑——就是割掉鼻子;把公孙贾拉到集市上,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

那天,咸阳城的百姓都涌到集市上,看着公孙贾脸上被刺上“私教太子犯律”的字样,一个个都惊呆了。以前,贵族犯错,最多就是罚点钱,从来没有受过这么重的刑。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后,闭门不出,整整八年没敢出门,可他心里也明白,从那天起,秦国再也没有敢轻视新法的贵族了。

经此一事,新法在秦国彻底扎下了根。百姓们知道,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都要受罚;只要遵守新法,好好种田、好好打仗,就能过上好日子。有个叫黑夫的年轻士兵,以前是个佃农,家里连一亩地都没有。他参军后,在战场上杀了三个魏兵,按新法得到了爵位,还分到了一百亩地。他回家的时候,带着赏赐的黄金和土地契约,跪在地上给卫鞅的画像磕了三个头:“大人,我黑夫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五、迁都咸阳:秦国的心脏开始跳动

秦孝公十年,卫鞅被封为大良造,执掌秦国的军政大权。这时候的秦国,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弱国了:粮仓里的粮食堆得放不下,士兵的装备也换成了新的戈矛和铠甲,边境上的戎狄再也不敢轻易来犯,甚至还主动向秦国进贡。

卫鞅知道,秦国要想向东发展,要想跟六国争霸,雍城的位置太偏了。雍城在洛水以西,离东边的魏国、韩国太远,不利于指挥军队和征收赋税。他跟秦孝公提议,把都城迁到咸阳。

咸阳在渭水北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向东可以直达河西之地,向西可以控制戎狄,是个绝佳的建都之地。可迁都不是小事,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让百姓和贵族搬到新的都城,很多人都反对。老贵族们说:“雍城是祖宗建都的地方,迁都是对祖宗的不敬!”百姓们也不愿意:“我们在雍城住了一辈子,不想搬去陌生的地方。”

卫鞅又一次力排众议,他跟百姓解释:“迁都到咸阳,以后种地缴粮更方便,集市上的东西更多,孩子们还能去新办的学堂读书。”他又跟贵族们说:“要是还在雍城,魏国的军队打过来,我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迁都咸阳,是为了秦国的将来,也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

秦孝公也站出来支持卫鞅,他下了一道令:凡是愿意迁都的百姓,官府给补贴,还能优先分到咸阳城里的房子;凡是反对迁都的贵族,收回他们的部分封地。命令一下,百姓和贵族都不再反对了。

第二年春天,迁都开始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背着包袱,牵着牛羊,跟着官府的队伍往咸阳走。卫鞅亲自坐镇咸阳,指挥工匠们修建宫殿、城墙和街道。他还按照新法的规定,把咸阳城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有居民区、商业区、手工业区,甚至还有专门的学堂和军营。

几个月后,新的咸阳城建成了。高大的城墙绕着城市走了一圈,城墙上的箭楼林立;宫殿里的柱子又粗又高,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集市上摆满了来自各国的商品,有齐国的盐、楚国的布、赵国的铁器,吆喝声此起彼伏。秦孝公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看着脚下热闹的城市,又望向东边的方向,对身边的卫鞅说:“先生,寡人好像已经看到秦国称霸天下的样子了。”

迁都咸阳后,卫鞅又推行了一系列新的变法措施:把全国分成四十一个县,每个县设县令和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命,废除了以前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新丈量土地,划定田垄,推行土地私有制,百姓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统一度量衡,让全国的尺子、斗、秤都一样,方便了赋税征收和商品交易。

这些措施推行后,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到了秦孝公十九年,周天子派人给秦孝公送来了祭肉,正式封他为“霸”,承认了秦国的霸主地位。第二年,诸侯们都来咸阳朝见秦孝公,秦国还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跟诸侯们在逢泽会盟,秦孝公还亲自去朝见了周天子。这是自秦穆公之后,秦国第一次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咸阳宫的钟鼓声响了整整三天三夜。

六、河西之战:商鞅的军事奇谋

秦孝公二十二年,卫鞅向秦孝公请战,要去攻打魏国,收复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是秦国的门户,当年被魏国抢走后,秦国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始终喘不过气来。现在秦国强大了,是时候把这块地夺回来了。

魏国派来的将领是公子卬,他跟卫鞅以前在魏国的时候认识,两个人还有过交情。卫鞅知道公子卬是个重情义的人,就想了个计策。他先派人给公子卬送了一封信,信里说:“吾与公相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公子卬看了信,很高兴,觉得卫鞅还是当年的老朋友,就回信说愿意赴约。他的手下劝他:“卫鞅是个诡计多端的人,说不定有诈,不能去啊!”公子卬却摆摆手:“我跟卫鞅认识多年,他不是那样的人。再说,要是能不打仗就收回河西之地,不是更好吗?”

约定的那天,公子卬带着几个侍从,没带一兵一卒,来到了卫鞅的军营。卫鞅早就准备好了酒席,亲自到营门口迎接公子卬,两个人手拉着手走进营帐,好像真的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酒席上,卫鞅频频向公子卬敬酒,说以前在魏国的往事,公子卬也放下了戒心,喝得酩酊大醉。

就在公子卬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卫鞅突然拍了拍手,帐外冲进来一群全副武装的秦兵,一下子就把公子卬和他的侍从捆了起来。公子卬又惊又怒,指着卫鞅骂:“你怎么能言而无信!”卫鞅却平静地说:“我是秦国的将领,我的职责是为秦国夺回河西之地,不是跟你讲交情。”

紧接着,卫鞅率领秦军,趁着魏军群龙无首,大举进攻。魏军没有了将领,军心大乱,很快就败下阵来。秦军不仅收复了河西之地,还俘虏了大量的魏军士兵,缴获了无数的武器和粮草。

消息传到咸阳,秦孝公高兴得睡不着觉,他下了一道令:封卫鞅为商君,把商於之地的十五座城封给了他。从此,卫鞅就被人们称为商鞅。

七、车裂之刑:改革者的悲剧结局

秦孝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商鞅被封为商君的第二年,秦孝公病重。他躺在病床上,拉着商鞅的手说:“先生,寡人快要不行了,秦国就交给你了。要是太子年幼,你就代替他当国君吧。”商鞅连忙跪下,磕了三个头:“臣是秦国的客卿,能为秦国变法,能为大王效力,已经很满足了,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不久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当年因为犯了法,让老师替他受了刑,心里一直对商鞅有怨气。那些被商鞅变法打压的老贵族,比如公子虔,趁机跳了出来,诬告商鞅谋反。

“商鞅是个外来的客卿,现在权势这么大,连国君都不放在眼里,要是他谋反,秦国就危险了!”公子虔在朝堂上哭着说,其他的老贵族也跟着附和,都说商鞅要谋反。秦惠文王本来就对商鞅不满,听了这些话,就下了一道令:逮捕商鞅。

商鞅听到消息后,连夜逃出了咸阳城。他来到边境的一个客栈,想住下来躲避风头。客栈的老板问他要凭证,商鞅说他没有凭证。老板摇摇头:“商君的新法规定,没有凭证不能住店,要是我让你住了,我就要被治罪。”商鞅看着老板认真的样子,心里一阵苦笑——他自己制定的法律,最后却困住了自己。

没办法,商鞅只好逃到了魏国。可魏国的人还记得河西之战的耻辱,记得公子卬被俘虏的事,不愿意收留他,还把他送回了秦国。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商於,召集了自己的家丁和士兵,想反抗朝廷,可他的兵力太少了,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商鞅就被秦军俘虏了。

秦惠文王下令,对商鞅处以车裂之刑——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让马车向不同的方向跑,把人的身体撕裂。行刑那天,咸阳城的百姓都来围观,有人骂商鞅执法太严,害死了自己的亲人;有人却偷偷抹眼泪,说要是没有商鞅,秦国就不会这么强大,自己也不会有饭吃。

商鞅死了,可他制定的新法却没有被废除。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知道新法对秦国有利,还继续推行新法。后来的秦国国君,也都沿用商鞅的新法,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最终在秦始皇的时候,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八、变法余音: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制度

商鞅变法虽然只持续了二十年,却彻底改变了秦国,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他推行的郡县制,被后来的王朝一直沿用,直到今天,我们的行政区划里还有“县”;他推行的土地私有制,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他推行的法治思想,虽然跟现在的法治不一样,却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鞅之前,秦国是一个被六国看不起的边陲弱国,连诸侯会盟都没资格参加;在商鞅之后,秦国成为了天下霸主,最终统一了六国。可以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的秦朝,也没有后来的中国。

商鞅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为秦国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却落得个车裂的下场。可他的名字,却永远刻在了秦国的历史上,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就像咸阳宫里那些记载变法成果的竹简,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却依然能让我们看到,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卫国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一个弱国变成了霸主,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直到今天,当我们翻开历史书,读到商鞅变法的故事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和激情,依然能明白: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而那些为了国家强大、为了百姓幸福而坚持改革的人,永远都会被历史铭记。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