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的晨钟敲过五响时,林晚晴已坐在梳妆台前。青禾为她绾起长发,插上一支银质步摇——这支步摇是李昭昨夜送来的,样式素雅,却在簪头刻了一朵极小的并蒂莲,是他亲手所雕。
“娘娘,李大人已在殿外等候半个时辰了。”青禾轻声说道,目光扫过镜中林晚晴微红的脸颊,“自李大人回来后,娘娘这气色可是一日比一日好。”
林晚晴指尖抚过步摇上的并蒂莲,嘴角泛起一丝浅淡的笑意。自武则天与李业下葬后,李昭便以“先帝托孤重臣”的身份留在朝中,一面帮她整顿吏治,一面处理李昭旧部的遗留问题。这几日相处下来,她越发觉得,褪去野心的李昭,多了几分温润,也多了几分让她心安的底气。
“让他进来吧。”林晚晴起身,走到殿中。不多时,李昭身着墨色朝服走进来,手中捧着一卷奏折,神色却比往日凝重几分。
“晚晴,你看这份奏折。”李昭将奏折递过来,“江南按察使苏明哲奏报,张谦克扣的赈灾款已追回大半,可江南各州县的官员却联名上书,请求罢免苏明哲——他们说苏明哲‘过于严苛’,断了他们的‘生路’。”
林晚晴快速翻阅奏折,眉头渐渐拧紧。苏明哲是武则天生前推荐的人选,办事刚正不阿,如今被江南官员联名弹劾,分明是那些贪腐官员在抱团反抗。
“这些人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林晚晴将奏折放在案上,“若我们罢免苏明哲,便是向贪腐妥协,日后再想整顿吏治,难如登天;可若不罢免,江南官员恐会联合起来,延误赈灾事宜。”
李昭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初开的腊梅:“我倒有个主意。明日早朝,我请旨前往江南巡查,一来可安抚百姓,二来可暗中调查联名上书的官员,若发现他们有贪腐证据,便一并拿下——这样既保了苏明哲,又能震慑其他官员。”
林晚晴心中一动。李昭刚回朝中,根基未稳,若贸然前往江南,恐会遭遇不测。她担忧地说道:“江南局势复杂,你独自前往,我不放心。不如我派裴文彦与你一同前去,他掌管大理寺,查案经验丰富。”
李昭转过身,眼中满是暖意:“晚晴,你放心。我在江南还有些旧部,虽曾与我有过分歧,却也知晓是非。再说,我若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如何帮你守住这大齐?”
他的话让林晚晴心中一暖,却还是坚持:“至少让我给你派些心腹侍卫,再带上那枚青铜令牌碎片——若遇危险,可凭碎片调动附近的禁军。”
李昭笑着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碎片,正是他从西市密室取回的那片:“我早就带在身上了。晚晴,待我处理完江南的事,便陪你去皇陵看看武姐姐和业儿——我答应过他们,会帮你守护好大齐。”
次日早朝,李昭果然请旨前往江南巡查。朝中大臣虽有异议,却被李昭一番“为百姓谋福祉”的说辞堵得哑口无言。林晚晴趁机下旨,命苏明哲继续留任江南按察使,同时让裴文彦暗中调查联名上书的官员,若有贪腐证据,即刻押解回京。
李昭离京那日,林晚晴亲自送到城门外。寒风中,李昭翻身下马,走到她面前,将一件狐裘披在她肩上:“天冷,别冻着。我会尽快回来,你在宫中要好好照顾自己,万事多与嵇先生商议。”
林晚晴点头,眼眶微微泛红:“路上小心,若遇危险,记得及时传信回来。”
李昭抬手,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语气温柔:“放心,我还没陪你看遍大齐的山河,不会有事的。”
看着李昭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林晚晴才转身回宫。刚回到长乐宫,嵇康便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娘娘,臣收到消息,李昭离开京城后,礼部尚书王大人便暗中派人前往江南,似是要对李昭不利。”
林晚晴心中一紧。王大人是前朝老臣,一直不满李昭的回归,如今暗中动手,定是想借江南官员之手除掉李昭。她立刻说道:“裴大人现在何处?让他即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江南,通知李昭多加防备。”
“臣已让人去通知裴大人了。”嵇康说道,“只是王大人在朝中根基深厚,若不尽快将他拿下,恐会再生事端。娘娘,不如我们趁李昭不在京城,搜集王大人的罪证,待李昭回来后,一并处置。”
林晚晴点头,心中却有一丝犹豫。王大人虽与李昭不和,却也未曾犯下大错,若贸然处置,恐会引起其他老臣的不满。她沉思片刻,说道:“先暗中调查王大人的动向,若他真与江南贪腐官员勾结,再动手不迟。在此之前,我们需稳住朝中局势,不可让人心动荡。”
接下来的几日,林晚晴一面处理朝政,一面关注江南的消息。裴文彦派人传回消息,说李昭已安全抵达江南,正与苏明哲一同巡查各州县,尚未遭遇危险。林晚晴心中稍安,却还是夜夜难以入眠,常常对着李昭送来的步摇发呆,思念着他的身影。
这日,林晚晴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青禾突然进来,手中捧着一封信:“娘娘,这是李大人从江南送来的信,说是有要事禀报。”
林晚晴连忙接过信,信上的字迹是李昭的笔锋,却比往日潦草几分:“晚晴,江南局势比预想中复杂。王大人派来的人已被我拿下,从他们口中得知,王大人与江南盐商勾结,私吞盐税多年,此次联名弹劾苏明哲,也是为了掩盖盐税的丑闻。我已让苏明哲搜集王大人的罪证,不日便会送回京城。你在宫中多加小心,王大人恐还有后手。”
林晚晴看完信,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王大人竟敢私吞盐税,犯下如此重罪;喜的是李昭不仅识破了王大人的阴谋,还搜集到了罪证。她立刻让人将信交给嵇康,商议如何处置王大人。
嵇康看过信后,说道:“娘娘,如今证据确凿,可即刻下令将王大人拿下,交由大理寺审理。若等李昭回来,恐王大人会销毁罪证,逃脱制裁。”
林晚晴点头,立刻下旨,命裴文彦带人前往礼部尚书府,将王大人逮捕归案。裴文彦接到旨意后,不敢耽搁,即刻带人前往。可当他们抵达尚书府时,却发现王大人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封书信,说自己“体弱多病,请求辞官归乡”。
“娘娘,王大人跑了!”裴文彦匆匆赶回宫中,神色焦急,“臣已派人封锁城门,四处搜捕,可至今仍未找到他的踪迹。”
林晚晴脸色一沉。王大人在这个时候逃跑,定是得到了消息,提前做好了准备。她立刻说道:“传我旨意,全国通缉王大人,凡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同时,命人严密监视王大人的家人与亲信,防止他们通风报信。”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进来,神色慌张:“启禀娘娘,宫门外传来消息,说是李大人从江南回来了,还带来了王大人!”
林晚晴又惊又喜,连忙起身,前往宫门外迎接。只见李昭骑着马,身后跟着几名侍卫,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正是王大人。
“晚晴,我回来了。”李昭翻身下马,走到她面前,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笑得温柔,“王大人想从密道逃出京城,被我提前安排的人拦下了。”
林晚晴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她上前一步,轻轻握住他的手:“你怎么回来了?江南的事处理完了吗?”
“江南的事已交由苏明哲处理,他已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待王大人认罪后,便可一并处置。”李昭说道,“我担心你在宫中遇到危险,便快马加鞭赶了回来。还好,赶上了。”
林晚晴眼眶一红,再也忍不住,靠在他肩上。一旁的嵇康与裴文彦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他们知道,有李昭在林晚晴身边,大齐的未来,定会更加安稳。
回到长乐宫后,李昭将江南的情况详细禀报给林晚晴。原来,王大人不仅私吞盐税,还与北方的匈奴暗中勾结,想要借匈奴的力量推翻林晚晴的统治,扶持自己的侄子登基。李昭在江南时,不仅搜集到了王大人私吞盐税的证据,还截获了他与匈奴往来的密信。
“王大人罪大恶极,必须严惩。”林晚晴语气坚定,“明日早朝,我会当众宣布王大人的罪行,将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同时,命人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防止匈奴趁机入侵。”
李昭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林晚晴:“这是我在江南找到的,据说能驱邪避灾。我已让人开过光,你带在身边,也好让我放心。”
林晚晴接过玉佩,玉佩温润如玉,上面刻着“平安”二字。她将玉佩戴在颈间,心中满是暖意:“谢谢你,李昭。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次日早朝,林晚晴当众宣布了王大人的罪行,朝臣们无不震惊。王大人被押上殿时,还想狡辩,可当李昭将他与匈奴往来的密信呈递上去后,他便再也无话可说,只能低头认罪。林晚晴下旨,将王大人斩首示众,其家人流放三千里,家产充公,用于江南的赈灾。
处置完王大人后,林晚晴又下旨,命李昭为北方边境的安抚使,前往边境统筹防御事宜。李昭接到旨意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领旨谢恩。
离京那日,林晚晴再次来到城门外送行。这一次,她没有再流泪,而是笑着对李昭说:“北方寒冷,你要多穿些衣服,注意安全。我在京城等你回来,等你一起看遍大齐的山河。”
李昭点头,翻身上马,对着林晚晴拱手:“晚晴,等我回来,我们便举行大婚,让全天下都知道,你是我李昭唯一的妻子。”
看着李昭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林晚晴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定能守护好大齐,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齐的山河,永远繁荣昌盛。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晚晴在京城主持朝政,李昭在北方边境抵御匈奴。他们虽相隔千里,却常常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与关怀。李昭在信中告诉林晚晴,北方边境的防御已日渐稳固,匈奴多次入侵都被击退,百姓们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林晚晴则在信中告诉李昭,京城的局势已安定下来,吏治整顿取得了显着成效,江南的赈灾款已全部发放到百姓手中,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
这日,林晚晴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青禾突然进来,脸上满是喜悦:“娘娘,好消息!李大人从北方回来了,还带来了匈奴求和的书信!”
林晚晴猛地起身,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她快步走出御书房,朝着宫门外跑去。只见李昭骑着马,身着铠甲,风尘仆仆地从远处走来,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
“晚晴,我回来了!”李昭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她面前,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匈奴已答应求和,承诺十年内不再入侵大齐。我们赢了!”
林晚晴靠在他怀中,泪水打湿了他的铠甲。这一年多来的担忧与思念,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喜悦与安心。她抬起头,看着李昭的眼睛,轻声说道:“欢迎回家,李昭。”
回到长乐宫后,李昭将北方边境的情况详细禀报给林晚晴。原来,匈奴之所以答应求和,不仅是因为边境防御稳固,还因为李昭派人说服了匈奴内部的主战派,让他们意识到,长期战争只会让双方百姓受苦。
“如今北方边境安定,朝中吏治清明,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大齐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太平。”林晚晴感慨道,“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李昭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晚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大齐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林晚晴点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只要他们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大齐的未来,定会像这秋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
几日后,林晚晴下旨,举行盛大的婚礼,册封李昭为大齐的摄政王,与她一同执掌朝政。婚礼那日,京城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林晚晴身着红色嫁衣,李昭身着红色朝服,在百官的见证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
婚后,李昭与林晚晴携手治理大齐,他们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开办学校,大齐的国力日渐强盛,百姓们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日,李昭与林晚晴一同登上皇宫的城楼,俯瞰着京城的繁华景象。李昭握住林晚晴的手,轻声说道:“晚晴,你看,这就是我们守护的大齐,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太平盛世。”
林晚晴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炊烟袅袅,眼中满是幸福的笑容:“是啊,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李昭,谢谢你,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谢谢你为我守护这大齐山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城楼之下,是繁荣昌盛的大齐,是安居乐业的百姓。李昭与林晚晴知道,他们的故事,还会继续;大齐的辉煌,也会永远延续下去。